借车给他人用的法律风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4 15:12:13 491 人看过

一、借车给他人用的法律风险

借车给他人用的法律风险:

1.借车人因操作不当将汽车损毁。

借车人侵害他人财产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其所损毁的汽车照价赔偿或恢复原状。此种情况为简单的侵权纠纷,责任明确,易于解决。因此,出借人在借车前应当充分考虑和明确借车人的情况,确保其有驾驶执照,并且尽量不要把车借给冲动易怒,饮酒逞能之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借车给别人,借车人出了事故。

出借人借出爱车,最担心的应当是借车人出交通事故。而借车人出了事故以后出借人是否要承担责任成了车主最担心的问题。

二、把车借给别人出了事故车主需要承担责任吗

车主把车借给人家开,出了事故,车主一般不需要负责任,但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车主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

3.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或者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的;

4.其它应当认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

如果车主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承担的是过错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比例要根据过错的大小来判断,没有统一标准。

三、借车车祸保险公司赔吗

借车车祸保险公司赔。只要有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借车人是合法驾驶,有驾驶证,不是偷抢的车,没有饮酒驾驶等,那么保险公司会根据相应的保险条款对外承担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16: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冒用错用他人信息就诊的法律风险
    在审判实践中发现,部分案件中存在就诊人冒用他人信息进行治疗的情况。该现象增加了就诊事实的查明难度,导致法律责任认定难。冒用错用他人信息就诊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为使用他人医保卡报销而冒用身份。由于社会医疗保险设置有固定报销限额,超过限额的治疗费用可以用社会医疗保险进行部分报销。另外社会医疗保险未能实现异地报销结算,无本地医保卡人员就医无法使用外地医保卡。从而导致一些就诊人员使用其他人已经超过医保限额的医保卡或者使用本地人的医保卡,冒名顶替进行就诊。二是为使用他人商业保险而冒用身份。在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因其亲属或朋友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进而使用购买商业保险人的姓名进行诊断、治疗、用药,而后根据相关治疗单据和费用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要保险金。三是因在急诊急救中个人丧失意识,他人报错姓名身份。部分患者在治疗之前因其危急重的病情,导致意识丧失,无法表达或无法清晰表达个人身份情况。在此情况下,其本人可能因
    2023-06-08
    181人看过
  • 代他人贷款借用身份证会有哪些法律风险
    一、代他人贷款借用身份证会有哪些法律风险可能会带来以下法律风险:1.法律责任:如果贷款人未能按时还款,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追究帮忙贷款的人的法律责任,并要求之前帮忙贷款的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赔偿责任。2.法律诉讼:如果贷款人未能按时还款,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并可能对帮忙贷款的人提起诉讼。3.财产损失:如果贷款人无法按时还款,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会采取措施追回欠款,这可能会导致帮忙贷款的人的财产损失。二、借款人未能偿还贷款是否会判刑?银行贷款还不上会不会坐牢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有可能会坐牢。一般银行贷款还不上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坐牢,如果银行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债务人不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银行贷款不还还经法院判决后有能力偿还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严重的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银行贷款还不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贷款诈骗罪: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
    2023-12-25
    119人看过
  •  借钱给别人时如何避免法律风险?
    在向他人借款时,了解借款合同中包含的借款种类、币种、用途、借款数额、利率、借款期限等内容非常重要。此外,借款的利息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最后,在借款条中详细约定重要内容,以确保双方理解无误。在向他人借款时,当事人需要了解以下法律知识:借款种类、币种、用途、借款数额、利率、借款期限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都包含在借款合同中。同时,借款的利息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最后,在借款条中,需要详细约定重要内容,以确保双方理解无误。 借 款 条 中 需 要 注 意 哪 些 事 项 ?借款条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工具,对于借款人和出借人具有重要意义。借款条中包含的信息对于解决争议和保护双方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在撰写借款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借款金额:明确借款的金额,包括利息和本金,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2. 借款期限:明确借款的期限,包括还款日期和
    2023-09-05
    491人看过
  • 借他人名义买房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一、弄清楚所购房屋的性质如果所要购买的房屋是拆迁房、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有政策限制交易条件的房产,那么最好不要购买,以免发生纠纷,造成房钱两空。二、签订“借名买房合同”需言明房屋所有权归谁所有,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借名买房人一般是实际出资人,因此,应当在借名买房合同中格外注明“经双方协商以甲方的名义购房,本房屋由乙方出资购买,房屋所有权归乙方,与甲方无关”等特殊条款,防止因房屋所有权不明确,为日后发生纠纷埋下隐患。三、借名买房人控制买房手续材料、留存足够的证据出资的原始凭证,如存折、购房发票等,务必保存好。这样一旦名义产权人对借名买房合同的约定反悔,借名买房人就可以凭借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房屋是借名买的,实际产权归借名买房人所有。四、约定严格的违约责任为防止名义产权人违反借名买房合同的约定,将该房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在借名买房合同中最好约定:登记购房人不得过户房屋、迟延过户、将房屋卖给第三人,等
    2023-04-06
    483人看过
  • 借用他人医保卡的风险与防范
    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会造成严重后果。1、医保卡外借属违法行为,可能会被罚款;2、医保卡借给他人用于住院报销,出借人和借卡人都涉嫌诈骗罪;3、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可能会影响以后自己住院;4、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可能会影响自己购买商业保险或理赔。如何为他人申请电子医保卡为他人申请电子医保卡方式如下:1、需要代办人携带本人身份证证件原件以及被办理人身份证证件原件前往社保局,根据工作人员提示进行办理;2、可以在当地社保学官网进行办理。社保应缴费年限:1、在社保当中包含有5种保险,所以险种不同对应的缴费年限也是不一样的。在社保当中的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是没有年限要求的,基本上只要能够一直交,那就可以一直享受到保障,所以并没有要交多少年就不用交的说法;2、对于养老保险来说,则最少需要缴纳15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退休以后享受到养老金。当然医疗保险也是有缴费年限要求的,对于女性来说,在退休以前交满2
    2023-07-04
    349人看过
  • 借给别人使用租代购车辆的风险有哪些?
    租赁的车辆作抵押是属于诈骗,会被处以刑事处罚。根据诈骗罪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财产,当事人并取得财产属于诈骗,而将租的车用于抵押,属于诈骗行为,因此只要满足了后面的条件,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租代购的车不还款会怎样以租代购的车不还款,可能会被提起诉讼。判决后依旧不还款的,会被法院强制执行。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与第三方订立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出资向供货商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同时,出租人与承租人订立一项租赁合同,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2023-07-03
    68人看过
  • 借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已经构成无权代理,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遭到刑责。根据我过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签署或者实现合同的过程中,欺骗对方的财产是可以判三年以下的拘役,并且会被处以罚金。严重者,刑法更重。借用别人名义签订合同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当事人借用别人名义签订合同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2023-07-07
    221人看过
  • 警惕!借车给无证人员驾驶的风险
    把车借给无证人员驾驶的处罚是:1、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暂扣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或者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暂扣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200元以上2000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拘留15天的处罚;3、特别声明:未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的,无论驾驶不得继续驾驶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驾驶员提供驾驶证。我是车主把车借给别人事故是谁的责任车主把车借给别人出了事,一般是实际使用人才承担责任,车主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车主借车给别人驾驶的,通常情况下是不用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责任首先是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不足的由实际使用人即借用车辆的人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2023-07-04
    254人看过
  • 借用他人名义和身份证购买房屋法律风险提示
    一、实践中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屋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屋,由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委托合同无效,名义产权人反悔,将导致出资人无法取得房屋产权。同时,因名义产权人与出资人之间往往具有亲朋、同事等某种亲密关系,很不重视书面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因此出现纠纷时出资人如无法证明购房款系由自己支付,则要求产权人返还购房款也相当困难。二、借名购买普通房屋,也存在如下风险:(1)名义产权人反悔,如果出资人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都很困难。(2)在名义产权人领取房产证之后,至将房屋产权过户给出资人之前,如果名义产权人对他人负有到期不能清偿的债务,或存在离婚纠纷,则房产很有可能被查封或拍卖,或者名义产权人发生意外,可能导致继承纠纷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出资人很难得到房屋,而可能只有要求返还房价款、违约金,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取得房产。
    2023-04-14
    493人看过
  • 他人邀自己以他人名义入股的法律风险
    风险很大,可能形成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借款,另一种是隐名股东。如果您想形成借款关系,就与她写一份借款协议,约定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日期、抵押物等。如果您想形成隐名股东投资关系,需要其他股东签字认可,以股东身份与她形成委托持股协议。建议形成借款,并有抵押物担保,以确保将来收回50万元本金。因为形成隐名股东关系的话,50万元投资款是不能退的。一、隐名股东身份认定隐名股东是否会被确认为实际出资人,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1、与显名股东间有协议虽然这个协议对于公司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然有效。它不仅是隐名股东用来约束显名股东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于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根据上海市高院的规定,如果双方在协议中未约定隐名股东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并且隐名股东也没有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隐名投资关系将不会被认定,而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2、不实
    2023-06-20
    477人看过
  •  盗用他人公司资源将面临的法律风险
    未经授权并盗用公司资质进行侵权行为可能会受到的处罚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经授权并盗用公司资质进行侵权行为可能会受到的处罚包括:1、仅涉及盗用其他公司营业执照,而未涉及其他犯罪活动,这时一般会承担民事责任;2、盗用他人公司资质用于犯罪活动,可能会涉及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等罪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盗
    2023-09-28
    357人看过
  • 身份证借给别人用有风险吗
    身份证不能出借,这是违法行为。如果身份证信息泄露,还有可能遭遇诈骗。类似的危险还有很多,无论有偿还是无偿,身份证都不要外借。一、泄露手持身份证可以干嘛泄露手持身份证能作以下事情:1.利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实从事犯罪活动,比较常见的是进行信用卡诈骗;2.利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实行侵权行为,其实大肆泄露本身已可构成侵犯隐私权;3.利用他人身份证信息进行广告推销,有些商家为了进行推销、广告,采用各种手段获取他人信息,并进行利用。二、身份证核验不通过原因身份证未通过核验的原因可能是身份信息未经国家身份认证权威部门核验;也有可能是身份证到期了;还有可能是核验时所填的信息内容与身份证件原件并非一致。一般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网络购票中。“未通过”指注册用户、常用联系人(乘车人)的身份信息经过国家身份认证权威部门核验但未通过,请先修改并确认12306.cn网站所填写的身份信息内容与居民身份证原件完全一致,保存后仍显示
    2023-06-28
    422人看过
  • 借车给他人要注意
    一、借车给他人要注意借车给他人要注意:1.开车请谨慎温柔,好好爱护他人的爱车。2.车内的物品尽量不要乱动,不要侵犯他人隐私。3.长时间使用车辆时,请给车主报平安。4.如果真的发生碰刮事故,必须坦诚告诉车主,并且主动负责修理。5.归还车前,把车子清理干净并且加满油。6.记下车牌号,主动查违章,如果发生违章,应主动坦诚并承担责任。二、交通事故造成死亡属不属刑事责任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一般是属于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有: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三、交通事故律师费比例交通事故律师费比例一般交通事故原告律师费收15%,应该是按当事人实际收到的赔偿款的
    2023-04-25
    294人看过
  • 出借身份给他人开公司会有什么风险
    1、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出借身份给他人开公司,其股东身份及出资额在工商部门登记公示,对外已经形成了股东身份的外观,他人对公司能力和股东身份产生信任,选择与公司进行交易,债权人的信赖利益应予保护,不能以是名义股东而免除出资义务。实际控制人操纵公司时存在虚构出资、抽逃出资行为,或者在诉讼过程中有隐匿、转移资产,或未经清算擅自处分财产等行为,挂名法定代表人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2、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3、公司构成刑事犯罪的,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律师补充:有限责任公司
    2023-05-06
    23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借车给他人使用有什么风险,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01
      借车给他人使用的风险:如果对方不爱惜自己的车辆,可能导致机动车被损毁,还有的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车主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还有可能要垫付赔偿金。
    • 借用他人名义买房,有什么法律后果,借用他人名义买房的风险有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6
      房地产作为不动产,以物权登记为准。在借名买房的情况下,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的对外公示的房产所有权人是实际出资人的父母或子女,即“名义产权人”,而实际出资人则是“实际产权人”,而这是存在法律风险的。那么,借用他人名义买房存在什么风险呢?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一、借用他人名义买房存在什么风险1、名义产权人反悔名义产权人反悔的话,如果出资人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
    • 用为他人登记注册公司他有什么法律风险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7
      法律方面是没有风险的,公司地址仅仅是注册一个办公地址.不是抵押或者质押,所以对你的财产是没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以后别人想用该房屋作为公司注册地址就不行了.必须要原公司办理注销或者迁移,这个地址其他人才能用.就是这个影响,别的就没有了。
    • 借给别人用于取钱有风险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2
      当然有风险,承担的是担保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一节抵押和抵押物第三十三条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 如果借用他人名义会不会有风险?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借名买房合同存在无效的风险。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批工作的若干意见》(法发[2017]22号)30条:统一借名买房等规避国家房产限购政策的合同效力的裁判标准,引导房产交易回归居住属性。事实上,法院内部意见基本形成一种意见:对于借名买房规避国家限购政策的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