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转发1次会判刑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4 14:24:34 153 人看过

谣言转发1次一般不会被判刑。根据法律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才构成犯罪会被判刑: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谣言转发500次可不可以判刑

散播的虚假捏造的事实属于谣言,我国法律规定,谣言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或者谣言转发达到500次,已经构成了犯罪,诽谤罪,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且属于情节严重,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指被害人告发,法院才会审理,除非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1: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网络谣言转发五百次会成为共犯
    当大家看到两高司法解释关于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即构成犯罪时,大家都可能会有疑问,如果不知道是假的转发了会构成犯罪吗?是共犯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知情的通常不构成犯罪,更谈不上共犯了。那网络谣言会有共犯吗?答案是肯定的,两高的司法解释就明确了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犯论处。以下就为你详细介绍。一、如果不知道是假的信息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了会构成共犯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二、转发五百次就会构成共犯吗?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
    2023-06-11
    372人看过
  • 上海连续辟谣疫情谣言,散布谣言会判刑吗
    一、上海连续辟谣疫情谣言近日,多条网络谣言在网络传播,如男子坐皮划艇从浦东偷渡到浦西被抓、上海浦东有人跪地聚集等,这些都是不实消息,上海连发辟谣。男子坐皮划艇从浦东偷渡到浦西被抓实际上是上海一名37岁男子(核酸检测为阴性)因疫情在家无聊,携带便携式充气皮划艇从新湖明珠城附近苏州河水域下水划行,在半岛花园附近水域被边防港航分局巡逻民警拦截。民警对男子进行批评教育后已将其安全送回家中。称上海浦东有人跪地聚集的拍摄者用沪语加普通话表示,自己的手机被屏蔽了,只能用丈夫的手机进行录屏,录屏的内容是很多人跪着,在崂山四村、五村。很多网友对这段视频表示关注,向上海辟谣平台留言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上海辟谣平台向权威部门求证获悉,经上海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初步核查,确定该视频为通过人为凭空杜撰、移花接木和拼凑手法而成的虚假信息,并已锁定发布人及其居所,将由公安机关对发布人制作、传播该虚假视频信息的行为依法予以
    2023-03-01
    76人看过
  • 制造谣言多少次判刑了?
    一、制造谣言多少次判刑了?1、不管制造谣言多少次,只要造谣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就有可能会被判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二、诽谤案件的被告可以反诉吗?被告诽谤能否反诉对方诬告要看情况,一
    2024-02-06
    431人看过
  • 是不是转发网络谣言500次就会成为共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一、如果不知道是假的信息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了会构成共犯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二、什么情况才会构成网络谣言的共犯?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2023-02-08
    337人看过
  • 传播谣言500次以上判什么刑
    已经构成犯罪,会被处罚款和拘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称《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一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情节严重的算是犯法,按照编造虚假信息进行处理,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法律责任是需要受到刑法的处罚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
    2023-03-23
    414人看过
  • 发帖造谣被转发超多少次可判刑
    发帖造谣被转发超五百次构成侮辱罪,可判刑。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被别人用裸照威胁,报警有用吗可以报警处理。该行为构成了侮辱诽谤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客观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二、恶意诽谤罪是否会坐牢判刑恶意诽谤罪会坐牢判刑,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辱骂他人犯法吗?辱骂他人违法,严重的构成犯罪
    2023-03-26
    245人看过
  • 发布谣言会不会坐牢
    发布谣言的后果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而言来判定发布谣言的后果。1、这些有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例: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多次发送淫秽、侮辱、
    2023-06-01
    307人看过
  • 在群里转发谣言违犯法律吗
    一般来说群内散布谣言的行为属于轻微违法行为,但如果有情节严重,传播范围广的情形则属于是扰乱公共秩序的可能会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024-04-24
    344人看过
  • 谣言转发500次是否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散播的虚假捏造的事实属于谣言,我国法律规定,谣言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或者谣言转发达到500次,已经构成了犯罪,诽谤罪,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且属于情节严重,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指被害人告发,法院才会审理,除非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不知情转发谣言怎么处罚不知情误将谣言转发的,一般是无需担责。网络传谣一般的处理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而且要看网络传谣个案所带来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来具体定性的:1、如果说是不知情,非主观故意而误将谣言转发的,公安机关不予追究其责任,但可责令其删除转发的不实信息。2、如果主观故意在网上编造或转发谣言的,则将根据具体案件所造成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来进行依法处理。例如此前编造取暖费下调的不实信息,造成了社会影响,但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将根据情节和后果予以行政罚款或行政拘留的处罚。传播谣言的处罚具体有以下几种:1、治安处
    2023-06-30
    349人看过
  • 散播谣言会被刑事拘留能判缓刑吗
    在处理散布谣言这一行为是否能够被适用缓刑问题时,我们必须全面考量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犯罪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的轻重,以及犯罪人本身的认罪态度和悔过表现等等。倘若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犯罪分子具有真实且深刻的认罪之态,同时亦不存在重新犯罪之虞,再加之宣告缓刑并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话,那么这类案件便有可能被以缓刑加以惩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024-07-26
    389人看过
  • 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会被判刑吗?
    一、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会被判刑吗?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有哪些?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
    2024-01-16
    127人看过
  • 散播谣言转发几条就违法
    一、散播谣言转发几条就违法散播转发谣言无论多少条都是违法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犯罪。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
    2023-04-26
    481人看过
  • 如果制造谣言会被判刑几年
    一、如果制造谣言会被判刑几年造谣最多以诽谤罪判三年有期徒刑。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1-15
    139人看过
  • 不知情转发谣言犯法吗,怎么处罚
    违法,涉嫌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
    2023-02-20
    3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谣言转发五百多次应该怎么判刑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04
      谣言转发500次的,会涉嫌侮辱诽谤罪。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谣言转发500次可判刑 宪法第几条
      山东在线咨询 2024-05-16
      谣言转发500次可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具体如下:1、故意捏造虚假事实,网上传播被转发500次的,可能构成诽谤罪;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谣言转发500次算违法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6
      不构成严重情形,一般不算违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碃骇百较知记版席保芦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 转发谣言违法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6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受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告诉人民法院,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
    • 谣言泄露500次要判刑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1
      谣言转发500次的,会涉嫌侮辱诽谤罪。依照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