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同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作为支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2-20 14:05:16
229 人看过
一、没有合同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作为支持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还可以是:
1.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最好有单位盖章确认)、职工花名册;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工牌”等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
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招用记录;
5.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考勤表、出勤卡等);
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7.其它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的各种文件等。
二、劳动仲裁流程是什么
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1.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庭应当首先调解劳动争议,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3.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和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
4.仲裁庭作出终局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三、劳动仲裁期间能不上班吗
如果劳动仲裁的请求不涉及解除劳动关系,一般来讲是应该继续上班的,若是劳动者不去上班,公司会按旷工处理。反之,劳动仲裁的请求中包括解除劳动关系,就不需要继续去上班。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是否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劳动仲裁申请
310人看过
-
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证据不足怎么办
370人看过
-
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仲裁证据规则有哪些
69人看过
-
劳动总裁需要哪些证据来申请合同?
478人看过
-
没有劳务合同受劳动法保护吗,没有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421人看过
-
劳动合同纠纷需要哪些证据来支持
333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证据不足怎么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05劳动仲裁案件的立案条件是: 1.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申请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 实际中,劳动者跟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收集以下的证据材料: 1、劳动争议申诉书; 2、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 3、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4、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5、证据资料:如
-
申请仲裁需要的证据有哪些?特别是劳动仲裁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4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诉书》。申诉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申诉书》,《申诉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诉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诉人留存; (二)身份证明。申诉人是劳动者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诉人是用人单位的,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三)能够证明与被诉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
-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哪些事实可作为证据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1.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书面材料; 2.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3.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来源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向办案人员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5.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向仲裁机构所作的陈述; 6.鉴定结论,是指鉴定部门
-
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范围怎样写,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哪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04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范围是: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入职表、派遣单;暂住证、工作证、工作服工作证;银行工资单、工资单;证人证言;社保局打印盖章的社保清单;地方税务局打印盖章的完税证明。
-
没有签劳动合同,自离,劳动仲裁能否支持双倍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8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自离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