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一个中国语境下的诠释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4:50:12 103 人看过

「内容提要」如果有什么权利能够成为其他权利的基础,并且还是凡权利必有界限的例外,那这个权利就是人格尊严。在我国语境下,人格尊严规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宪法教义学上的准确界定不同于人的尊严,也远非民事法律中的人格权所能完全涵摄。作为带有原则性质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规范为实在法秩序中的其他权利提供基础,这一基础也正是宪法中可辨识的个体人之人性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人格尊严规范也为其他新型权利的证立保留了宪法教义学上的入口,这使宪法中的权利体系保持开放性。

「关键词」人格尊严/宪法/人的尊严/基本权利体系

对人的尊严的重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痛定思痛的结果。对战争戕害人性、漠视人的尊严的反思,引导意识形态各异的不同国家最终达成共识,共同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人权宣言》,宣言开篇便申明了对人类尊严的体认。这一文件也成为日后国际上或区域内各类人权法的重要渊源,更有相当多的国家都在自己的最高法律中确立了尊重与保障人的尊严的有关规定。

一、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

我国现行宪法中也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款。但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之异同的研究和认识尚不够深入,对人格尊严在我国宪法规范上的重要性也讨论不足。①在此,首先要谈到现在法学界常用的人性尊严,从法规范用语角度出发,笔者不赞成使用这一带有误导性的翻译。英文hmandignity、德语人之尊严(DieWrdedesMenschen),台湾地区学者多认为就是人性尊严(Menschenwrde),这可能来自于康德只有道德以及与道德相适应的人性,才是具有尊严的东西[1]等哲学思想,国内也有很多法学者使用这一翻译。然而,汉语人性一词,主要是个哲学概念,具有泛指人类的内涵,指人的本性,若译成英文应该是hmannatre,这几乎不是一个可以用法律规范语言讨论清楚的客体。同时,人的概念有模糊性:既可以指整体人类,也可以指单个的人。因而,人性尊严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的个人尊严,而不是笼统的人类的尊严;[2-6]这在汉语语境下显得颇为别扭,换作人的尊严,就更接近汉语表达习惯,也更符合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理解的需要:②人的尊严,既可以被理解成是作为人类整体的尊严,也可以被理解成可辨识之个体人的尊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13: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用宪法宣誓制度捍卫宪法尊严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凸显宪法的神圣,充分体现了中央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随着首个国家宪法日临近,宪法宣誓制度也很快从文件走入公众的视野,将成为政治生活的新常态,推动法治中国前行的步伐。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公职人员要做表率,带头践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手持宪法面对国徽宣誓,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向宪法宣誓,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感,在精神的洗礼中认清自己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加强宪法实施的责任与使命。向宪法宣誓还是一种庄重承诺:誓言接受公众监督,违反誓言要被追究责任。向宪法宣誓也在提醒宣誓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以时刻警示自己,权力来自人民。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形。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
    2023-06-06
    433人看过
  • 隐私语义考据及法律诠释
    一、隐私语义考——隐私不等于阴私隐私”一语纯系舶来品,由英语词汇privacy”对译而来,在汉语中由隐”与私”两字组合而成。现代哲学认为,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实际上话语本身也会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定义大多从语源演绎而来,特别是从特殊事物中抽象出来,所以是以人们的感情和观念为基础的。[1]英文Privacy”在中文里很难找到一个与之对译的词,其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的解释如下:(1)thestateofbeingabletobealone,andnotseenorheardbyotherpeople;独处并不被他人听见或看到的状态;(2)thestateofbeingfreefrompblicattention.免于受公众关注的状态。可见,在英语中,privacy”意指一种个人隐匿、隐遁,免于公开和外来干扰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公共生活相对立,源自一种私人生活的领
    2023-06-01
    252人看过
  • 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人格尊严不仅仅是人格权法的立法目的,也是一般人格权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不仅仅是维持其生命,而是要享有有尊严的生活。因此,人格尊严是人作为社会关系主体的一项基本前提。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地位并且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最基本的尊重,是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格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在我国,人格尊严是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同时也应作为民法上的一般人格权。我国有关特别法也对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作出了规定。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2条第2款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条也确认了“人格尊严权”的概念,这是其成为一般人格权内容的法律依据。人格尊严之所以应该成为一般人格权的具体内容,是因为:一方面,人格尊严体现了人格权保护的基本价值,表达了人格权
    2023-08-16
    108人看过
  • 中国加强保障服刑人员人格尊严权
    中国加强保障服刑人员人格尊严权有地方明确禁止入狱抱头蹲地中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司法人权研究室主任冯建仓22日在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说,近年来中国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权方面取得进展,包括逐步推广注射死刑、不再明文禁止监狱服刑人员同性恋及染发、入狱无需抱头蹲地等。监狱是改造服刑人员的场所,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需要体现出特有的威严,冯建仓说,但是如果监狱机关忽视对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和人权的尊重也是不可取的。冯建仓说,即使对即将执行死刑的罪犯,也注意对其人格尊严权的保障。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可安排会见近亲属;在死刑执行方式方面,继续保留枪决式死刑执行方式的同时也采用注射的死刑执行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痛苦,更能使被执行人在保障其人格尊严的气氛中死去,从而使他们的人权得到应有的保障。冯建仓说,近年来,在监狱的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新举措,如新发布的《监狱服刑人员行
    2023-04-25
    477人看过
  • 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范围
    一、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范围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人格权是一种支配权,因而具有排他的效力;是一种绝对权,因而任何他人都不得妨碍其行使;是一种专属权,即他人不得代位行使。通常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人格独立与人格平等。(一)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不受侵犯和自主行为的权利。如公民享有身体自由权,非依法律不得对公民进行逮捕、拘禁、搜查或处罚等;(二)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人”,人格尊严不受民事主体行为能力、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所有民事主体所应获得的最基本的社会地位和最起码的尊重是一样的;(三)人格独立指民事主体的人格由自己支配,其存在不依赖任何外在力量,其意志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强制;(四)人格平等指民事主体间地位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人格平等意味着民事主体享有平等
    2023-05-06
    316人看过
  • 婚姻中的尊重与尊严
    辱骂妻子不可以离婚。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辱骂对方并不能离婚。如果双方都同意离婚,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而一方不同意离婚的,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双方是否离婚。丈夫辱骂妻子妻子是不是违法要分情况。如果是长期辱骂涉嫌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
    2023-07-11
    129人看过
  • 诠释新劳动法对当今中国巨大贡献的一面
    新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已经有一个月有余了,本人听了众多企业家对新劳动法的理解,也听了众多劳动者的想法。也看了张五常老前辈些的一篇文章《灾难的先兆——三论新劳动法》。关于新劳动法的热点事件:一:华为为了避开新劳动法对老员工更高强度的保护,让员工辞职,重新签订合同,减少工龄。二:某全球知名电器企业,为了避开新劳动法把全球最大的在中国的工厂搬迁到他国!本人从四个角度去分析新劳动法的得与失。谁错谁对,谁大错,谁大对!一,企业主:企业主认为劳动法越来越多的在保护员工,剥削掉企业家的利益后,新劳动法把企业家应该所得的利润分配给员工,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入,为企业的发展增重了压力。企业家在想尽各种办法去应对新的劳动法。有的员工变成了股东,有的员工因为劳动法而裁员等等---。正式应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说。二,劳动者:有一些劳动者知道新的劳动法,也懂的去应用。还有更多一部分劳动者并没有去应用,这一个应用的过程
    2023-06-09
    473人看过
  • 私人财产权入宪的语境问题
    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关宪法写入财产权条款的建议,最初似乎主要是由工商联及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家们提出来的,而不是法学家提出的。有人更明确指出,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现实的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催生的一种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政治诉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点,使财产权条款一经提出,即引起广泛的争议——尤其是遭到自认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表普通民众利益的一些政治思想群体的反对。我们不能轻易地忽略这一群反对者——事实上,在制宪及修宪过程中,也不应忽视任何人的声音。面对这样的批评,我们不得不对这一修宪提议及辩论过程进行一番检讨,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工商联是代表着一个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性游说团体,最起码也是某种功能性团体。就目前而言,它代表的是新兴的、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的利益。这些企业主积累了比较多的财富,他们希望这些财产获得稳定的保障。某些
    2023-04-29
    478人看过
  • 人格尊严不可侮
    不过,细想一下,《中外少年》关注这个古老的问题,恐怕是依据中学生们的呼吁,是为了保护少年人的正当权益。其实,谁都不难获悉教师体罚学生的消息,对于这个丑陋的顽症的确应当以重力攻克。也许有人会为老师辩解,说教师体罚学生是出于好心,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是出于无奈等等。这些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但作为理由均不能成立。1991年1月1日起在中国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关于学校保护的第15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规定:(一)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保护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的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中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发起国和缔约国,当然应严格履行自己
    2023-06-08
    397人看过
  • 浅论人格尊严与现代法的精神
    什么是人?这一看似简单无疑的问题,却因时代不同而呈现出迥然的面容。在古罗马,只有家父才是罗马私法上的人,具有法律人格。在我国汉朝的奴隶市场上,奴隶与牛马圈在一起,公开比价出售——他们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然而,如果认为人格贬损只是远古的笑谈,就大错特错了。——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1789年美国宪法中,就赫然写着下述文字: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应按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予以确定。所有其他人口指的不是别的,而是黑人。也就是说,在宪法意义上,黑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只能算五分之三人。这还是看得见的条款,这一条款背后,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是不包括在人口总数之内的,他们不算作人。对于什么是人这一问题,启蒙思想家提供了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答案。近代哲学家强调,人具有理性品质和道德责任,因此,每个人作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尊重人格尊严是现代法的
    2023-06-08
    111人看过
  • 略说外国文学里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意识
    早在人类还十分敬畏神氏的原始时代,人的尊严就成为文学作品热情赞美的对象。西方文学最古老的史诗《伊利昂记》里的大英雄阿基琉斯,就是把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当他的上级即希腊联军的主帅阿伽门农蛮横无理地夺走了他的女俘,阿基琉斯感到非常的愤怒,觉得自己的荣誉受到了极大伤害。在当时,个人荣誉不只是物质上的形式,女俘还相当于英雄的锦标论功行赏的军功彰,夺走他的锦标意味着侵犯他的尊严。这就是说没人包括最高主帅也不能把权利借为私用,打着希腊民族的利益把她拿走。因为这样无疑助长了少数掌权者的黑暗腐败,变成了个人利益。在希腊人眼中,不存在无条件的,绝对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因为无条件的,绝对的集体主义本位精神本身就是利用了人类基本的道德观念,具有很强的蒙蔽性与欺骗性,极容易滋生导致掌权者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和权欲从而打着以民族利益为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被屈辱着承担罪责。同理,英雄阿基琉斯从此拒绝出战,纵使希腊陆军连
    2023-06-08
    341人看过
  •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违反宪法的法律是什么的?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
    2024-04-22
    437人看过
  •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吗
    一、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吗1、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2、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二、人格权侵权怎样承担责任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正在持续进行尚未结束时,受害人要求侵权人或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指侵害他人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时,依法责令侵权人消除不良影响为受害人恢复名誉,以挽回受害人所受的损害。3、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责令侵权人向受害人承认其行为的错误,致以歉意,并请求宽恕。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是局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4、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因侵害他人人身权的行为给受害人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受害人人身所造成的损失既包括财产上造成的损失,如医药费、误工减少的收入等,同时也包括
    2023-04-21
    454人看过
  • 执法不得损害人格尊严
    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公安部目前出台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明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规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按照这一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主要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受害人的陈述,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鉴定、检测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程序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宝程序,收集能够证实违法嫌疑人是否违法、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作为证人。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保密。患严重传染性疾病不能实施行政拘留违法行为人如果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公安机关不能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此予以明确。根据这个规定,违法行为人不
    2023-06-08
    46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人格尊严宪法解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22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 人格尊严宪法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4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 人格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2
      1、人格尊严是内在的,是一个自然人,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而人格尊严权是法定的公民人格被尊重的权利,表现是外在的。 2、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人格尊严权是保护人格尊严的前提。 3、但是由于格尊严本为抽象。民法学理上,有认为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也有认为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内
    • 第29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诠释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09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自留山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稳定自留山政策。将自留山林木划为公益林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 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1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