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5万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
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犯盗窃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所谓“数额较大”,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百元至2千元以上。
2、犯盗窃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所谓数额巨大,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千元至2万元以上。
4、犯盗窃罪,具有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5、在共同盗窃犯罪中,各共犯人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应对共同盗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
审理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对各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理:
(1)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盗窃的总数额处罚;
(2)对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
(3)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并依照本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依法应当判处罚金刑的盗窃犯罪分子,应当在一干元以上盗窃数额的二倍以下判处罚金;对于依法应当判处罚金刑,但没有盗窃数额或者无法计算盗窃数额的犯罪分子,应当在一干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因此,盗窃5万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我国法律只是规定了盗窃5万元属于数据巨大,量刑幅度也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但是具体判多少年法官在这个量刑幅度范围内是有自由裁量权的,而且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减轻或者从轻处罚情节,也是会影响量刑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窃罪侵害的是我国公民的财产权益,并且盗窃罪是以和平的方式将他人的财物转移给自己占有,并不是所有的盗窃行为都会被处以刑事处罚,只有达到法定的处罚标准,即达到起刑点的时候,才会被予以刑事处罚,否则只能被予以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五条 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偷盗五千元刑事要判多少年
122人看过
-
偷盗犯判400元判多少年?
347人看过
-
50000元的诉讼费用是多少
347人看过
-
偷盗二万元的财物量刑多少
479人看过
-
50000元盗窃案被告人被判几年的刑期
426人看过
-
盗窃罪50000元以下怎么判刑,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482人看过
-
偷盗铁路设施价值50000元如何判刑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12数额达到一千三百元的,涉嫌盗窃刑事犯罪,一经定罪,判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位罚金。具体的定罪量刑,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核实确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
偷窃50000元要罚多少钱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20盗窃金额超过5万元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盗窃的其他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
偷盗金额50000元以上要不要判几年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15偷盗金额50000元以上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法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
团伙犯偷盗罪判刑2500元多少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9盗窃罪数额标准确定: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