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签劳动合同但是约定好了怎么办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是在受到了不当诱导或者在缺乏足够理解其法律内涵和影响的前提下签署了劳务合同的话,那么按照现行的相关法规,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或者司法机关提交申请书来请求确认该份合同为无效合约或至少是部分无效。
然而,这种行为需要提交能充分证明你在主观上受到了诱导或者并不知晓实情的关键性证据。
劳动合同作为雇佣方与劳动者针对劳动权义务关系而经过充分协商而达成的正式书面协议,自劳动者开始提供实际劳动的那一刻起,雇主就应按照法律要求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务合同以保护彼此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没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是指,员工在入职一个月以后,也就是入职一个自然月后,因单位的原因没有找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指劳动者本人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没签劳动合同但是约定好了怎么办”,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和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但是还没有签合同怎么办
219人看过
-
签了转正申请但没签劳动合同被辞怎么办
200人看过
-
没有签劳动合同, 但是交了社保
490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报酬但未约定工资怎么办
278人看过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好解约吗
318人看过
-
被公司辞退但是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202人看过
-
劳动合同没有签,但是尚未签约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01劳动者自动离职的,是有工资拿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
-
没有签劳动合同,但签了合同,但没有参保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5只要劳动合同内容合法,双方签字确认,没交社保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
-
公司拖欠工资但是签了劳动合同但是公司不给工资怎么办没签劳动合同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1劳动者搜集证据,计算出工资数额,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
-
签了劳动合同一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但是没有签订合同, 怎么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2如果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任何书面材料或者实际履行等材料佐证的话是很难证明口头协议的存在的,并且诉讼时效是2年,应自知道对方违约起起算,保险应当以实际收入为基准缴纳.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入职日开始为员工缴纳全部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不缴纳保险或不足额缴纳保险属于违法行为,你可以要求单位补缴或作相应经济补偿。否则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单位没有缴纳保险未超过1年的,
-
没签合同,但是没有签劳动合同,该如何办?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4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根据《劳动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