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总量控制,自由支配
年初集团总部下达收入预算目标和利润预算目标,分子公司根据收入目标、利润目标进行控制成本、费用。对于集团总部来说,优点是只控制成本、费用总额,操作简单;对于分子公司来说,权力下放,有利于充分发挥分子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同时,集团总部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过于粗放,对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不了解,可能会失控,或者分子公司的谋反。集团总部对其来说只是一个二传手的统计功能。成本费用只控制总额,未能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缺乏弹性,有时候还会造成实际发展情况与之严重脱节。在计算上,集团总部根据收入和利润目标倒推成本费用,对利润目标制定的要求较高,要求有合理的利润目标制定的方法,并且要求分子公司在利润目标上与集团总部达成高度一致。央企下属的二级集团,一般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总量控制,只不过在自由支配上各家的自由度又各不相同,有些在总量上也是上下博弈的结果。
模式二:逐项上报,逐项审核
分子公司向集团总部上报各种计划,如出差计划、办公用品计划、市场推广计划等,形成各项预算,集团总部逐项控制,分项审核。对于集团总部来说,按照费用项目逐项进行控制,可以对分子公司的管理活动进行源头控制,可以对下属分子公司的控制较为深入、细致,控制力度大。但与此同时操作成本高,要求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计划和活动了解具体、深入。如果管不到位,瞎指挥,就会被下属公司严重鄙视,届时就脸面扫地,对于下一步的控制和审核留下阴影,另外对下属公司控制过于严格,容易影响下属企业的积极性。笔者了解一家二级的央企子集团,对于下属公司预算,直接是老总一支笔,我开始认为对于整体的资金预算和投资预算应该是很好,各种情况一竿子插到底。但我后来调研了其在地方上的公司之后,发现并非如此,下属公司老总很悠闲,认为亏损与己无关,国家政策调整对于产业的影响也与己无关,并反问我,着急又有什么用呢。看来对于预算费用,权限管到什么程度,什么额度,有很大的学问。
模式三:分类管理,分类控制
分类管理、分类控制将费用分为变动和固定两大类分别设定方法进行控制。变动部分,如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等,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费用总额,从而控制费用。不同的行业可以确定不同的费用比例。比例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各行业前三年的平均数来确定,也可以参照行业对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固定部分,如办公费、折旧费、维修费、水电费等,按总额进行控制。总额的参考因素,如前三年的平均数、行业的先进数或平均数、集团下达的目标数等。企业的研发费用须单独根据研发计划报集团审批。对于下属企业发生的非正常支出应于发生时报总部进行审批。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系,将费用分为变动与固定两部分进行控制,实现了费用控制的弹性化,费用控制不会过于粗放。对于固定部分,参照历史数据,包含既定的不合理性。如果企业的规模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都发生变化,原先属于“固定”部分的费用也不再“固定”,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应用实践中,一般将预算中的变动部分认定为能给收入带来直接影响的要素。如广告费,宣传,直接带来订单,对应相应的费用预算也直接与销售收入或者利润间接的对接。如规定广告费用可以是销售收入的15%,请客吃饭的招待费可以是销售收入的2%等。固定部分就是指不能直接为销售收入带来利益的,可以说,即使没有销售收入,这个固定费用也是要花掉的,这个根据公司的规定又各不相同。
模式四:行业细分,比例核定
按照费用总额占收入(或者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来核定管理费用。按照不同的行业分别确定费用占收入(或者利润)的比重。也可以将不同的行业分成几大类,进行管理。参考值可以为历史数据、行业先进数据或行业平均数。若历史数据与行业数据相差较大,每年在历史基础上上浮或下降几个百分点,逐步达到目标。也可以根据自我情况,重新设计一套,适应发展。比例核定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按照收入(或者利润)确定费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成熟、稳定阶段企业;但对于企业处于初创或衰退期,比例是不固定的,核定周期较短,运用起来就麻烦。
模式五:整体外包,利润核定
相当于将企业承包给你经营管理者,预算不预算关系不大,但是你要上交利润。你自己是纯粹的利润中心,与集团总部挂钩不大,只要到年终奖利润上交了就行了。或者你做好预算之后,在集团总部进行备案,也就是备备而已。平时拥有绝对的资金自由支配。充分调动下属公司的积极性,但犯错误的概率也是直线上升。
模式六:引进EVA,费用成本化
集团企业认为,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资本成本是经营所用资本的成本,是为补偿公司投资者,债权人所要求的最低收入。通过引入EVA,诸多费用均以成本化,诸如研发费用,具有长期效应的技能培训费用,人才培养等作为成本处理。由于EVA牵涉诸多会计调整,所以在运行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费用成本化的定义,以便具有可操作性。最终费用的考核转化成EVA净值的衡量。
以上六种费用控制模式,均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集团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量身采用,或者结合采用。一旦用好费用控制这根指挥棒,财务管理就迎刃而解,就能更好的为集团财务战略目标服务。
保持公司控制权的方法
1、股权层面的控制权。
2、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
3、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4、人的控制权。
一个公司可以有个人说了算,但不能只个人说了算,否则公司无法长久,因此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控制权安排。
建立不同层次的控制权安排,在不同层次(股东会层、董事会层、经营管理层)安排好控制权,实现:股东会与董事会层决策要有效率,在经营管理层要群策群力,实现专业的人做决策。
在股东会层:全体一致对外,保护公司控制权,由创始人行使控制权。
在董事会层:创始人(CEO)在协商基础上,拥有最终决策权,各创始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等。
经营管理层:主要是在负责部门或领域的,相对自主权、重大决策建议权,董事会有监督权和战略方向领导权。
法律依据在于:根据中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的普通表决事项,多为二分之一以上多数表决权通过,而少数重大事项(如公司章程修改)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掌握了控股权,就能够控制股东(会)决策,进而控制公司。
-
集团企业总部对于分子公司费用控制方法
306人看过
-
子公司集团总部成本控制方法
429人看过
-
集团企业费用需要哪些方面控制
129人看过
-
集团总部的财务控制模式
76人看过
-
子公司是否属于控股公司集团
193人看过
-
一汽集团的母子公司管控体制
52人看过
-
-
集团子公司的资产是否属于总公司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11、子公司的资产不属于母公司。 2、法律依据:《公司法》第十四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企业的控股集团可以承担子公司债务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1没有义务。母公司和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债务是独立的。如果是总部与分公司的关系,总部有义务偿还分公司的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八条规定,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偿还债务的,可以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
-
企业分公司和集团子公司有什么区别?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4集团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别: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虽然同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有些类似。子公司是与母公司相对应的法律概念。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重要区别。由于分公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它实现的盈亏要同总公司合并计算纳税,而子公司是一个独立法人,母、子公司应分别纳税,而且子公司只有在税后利润中才能按股东占有的股份进行股利分配。
-
新公司法对于企业的控制性规定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91、选方式二,新注册公司C后,须由C购买A、B公司一定比例股权份额后方能实现控股,由于C成立在后,严格而言仅为控股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母公司、子公司关系; 2、公司可以通过借款等方式获得运营资金,新注册的母公司C注册资金是否大于A、B法律没有限制性规定; 3、可以通过增资手续将注册资金变更为1500万; 4、外来投资如以增资方式加入,可采取两种方式:(1)原公司股东增资至1500万后再将外来投资作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