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效力意思是,有一定民事能力的主体能够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民事行为有效认定依据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行为作出属于行为人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不违法。
一、民事行为效力是什么意思
民事行为效力指的是民事主体依靠自己的行为参与到具体的民事法律活动当中,自己实施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效力不同直接影响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和实现。
二、民事行为有效怎么认定
民事行为有效的认定是: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四种,分别是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民事行为误解的效力认定
174人看过
-
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486人看过
-
效力待定行为的追认是什么意思
319人看过
-
哪些民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
148人看过
-
什么情况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376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中虚假意思的效力是怎样的规定
388人看过
-
欺诈胁迫民事行为怎么认定效力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0被欺诈、胁迫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撤销前该行为有效,撤销后,该行为自始无效。 《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方利用对方
-
可撤销可变更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0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即成立且生效。(无效民事行为也是成立了)2、显失公平合同只适用于财产行为,身份行为里不存在显失公平地问题。 3、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不存在显失公平问题。政府定价是个特殊的价格机制,只有合法不合法的问题,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拍卖业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它是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认定是不是显失公平,是看合同订立时,不是合同履行时4、是属于形成权
-
具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之一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7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于其行为成立时是否有效还处于不能确定状态。 (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既可能成为有效民事行为,也可能成为无效民事行为。
-
无效民事行为的效力结果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01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其具体含义是:(1)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无效,自行为开始发生,这种行为的意思从一开始就不被法律认可;(2)当然无效。也就是说,无效的民事行为不需要任何人的主张,也不需要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宣告,也就是无效。该行为无效不以主张、确认和宣告为要件;(3)意思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是指当事人的意思没有生效,而
-
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行为效力追认的规定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1-08-131、可追认民事法律行为的具体情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非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2、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相对人催告后一个月内行使,不行使,视为拒绝 3、相对人的催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