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作废公章签合同犯哪些法和罪
用作废公章签合同,一般不构成犯罪,合同无效,违反《民法典》;情节严重构成诈骗罪,触犯《刑法》。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并且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分公司签合同盖哪些章
分公司签合同盖总公司的章有效,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盖分公司自己的章。分公司能用自己的公章签订合同的前提是该分公司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营业执照,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如果是特殊行业,如建筑类行业的话,还需要有符合该行业的资质才可以的。如果没有营业执照,需要总公司授权并加盖总公司的章。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三、同时和两家公司签合同是否违法
同时和两家公司签合同的,如果其中一份合同是非全日制用工的兼职劳动合同的,则不违法,但是需要两家公司都同意;
如果有其中一家公司不同意有员工同时与其他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则在公司知道后可以因此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n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n(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n(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n(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n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作废公章签假合同骗钱
79人看过
-
公司章在签订合同中的作用和法律约束力
269人看过
-
用假公章签合同犯法吗,伪造印章签的合同有效吗?
167人看过
-
公章登报作废公章就作废了吗
479人看过
-
公章加盖和签名在电子合同中的作用
159人看过
-
公章和合同专用章签合同有什么区别,及公章的法律效力
282人看过
-
公司在公章作废之前签的合同有效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21、如果是单位让您去B公司的,您应当与公司明确工龄是要连续计算。如果不连续计算工龄您应当要求A公司给予补偿金。 2、如果您已经和B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无论怎么离职也不能从A公司拿到补偿金。 3、对于B公司,您若非法律规定的原因自行离职,您是不会有补偿金的。 4、公司公章作废之前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
-
使用作废公章罪立案标准广西在线咨询 2024-03-07使用作废公章罪立案标准如下:1、行为的对象是公章;2、行为的客观方面是违反国家治安管理规定,承制公章;3、行为的主体是承制公章的工厂、商店、刻字摊的负责人和有关的职工;4、行为人主观上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过失的。
-
合同签订后如何作废,法律有哪些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21合同作废即解除合同,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和对方协商解除合同; 出现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
-
合同可否作废合同法律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5签好的合同可以作废的情形如下: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