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撤诉适用情况
行政诉讼的基本功能和目的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化解行政争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确立了行政诉讼中原告撤诉和法院对原告撤诉的审查制度,是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实现的具体制度。该条的立法本意是尊重原告诉权,并通过对撤诉申请的审查确保原告撤诉的意愿真实,但是,这个制度需要更具体的程序予以保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条“人民法院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被告一旦对和解内容反悔,原告无法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将丧失请求司法保护的最终救济权利。由此,规范行政诉讼撤诉制度,制定对当事人诉讼和解的具体规定,确保法院对和解过程和履行情况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
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正确处理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因和解而申请撤诉的行为,增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出台了《关于处理行政诉讼撤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行政诉讼法为依据,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因和解而申请撤诉的行为,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该条是专门对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情形作出的规定,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原告因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是以当事人和解为前提的;
二、当事人的和解行为发生在行政诉讼中,是行政诉讼的组成部分;
三、和解是当事人达成的以终结诉讼为目的的合意,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
四、因和解而申请的撤诉需经人民法院确认,经法院裁判准许撤诉后,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的和解内容就具有了判决的效力;
五、该条是专门针对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情形而规定的。
既然原告因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是以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和解为前提的,就可以肯定地说,在行政诉讼撤诉制度中,还合理、合法地存在着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既然和解发生在诉讼中,是行政诉讼的组成部分,那么就要求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一切与诉讼标的有关的法律行为,都应当在行政诉讼中而不是在行政诉讼外进行,必须接受司法审判的监督。
既然和解是当事人达成的以终结诉讼为目的的合意,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那么就需要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行使处分权的范围内实施对各自权利的处分,不能超越法律规定实施处分权力,也不能滥用处分权力;既然和解需经人民法院在审查撤诉程序中得到确认,就需要由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不能仅限于对原告申请撤诉表面形式的审查;既然经人民法院确认的和解内容具有判决的效力,就需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程序规范保障和解内容的履行;既然是专门针对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情形而规定,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适用规定,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区分原告因其他原因向法院提出撤诉的情形。
撤诉的条件
申请撤诉和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有所不同:
1、申请:散诉的条件。
(1)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一审)上诉人(二审)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以及经他们特别授权的代理人。被告或第三人和被上诉人以及原审被告和原审被上诉人均不得提出撤诉申请。
(2)申请撤诉必须基于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出于当事人自愿。值得注意的是,原告或上诉人(或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申请撤诉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任何变化,但申请撤诉;另一种情形是被诉行政机关在诉讼过程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起诉该行为者同意并申请撤诉。而被诉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虽多基于被诉行政机关主动改变,也可以基于其他原因。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诉行政机关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诉行政机关接受法院建议;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被诉行政机关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起诉该行为者的请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采取相应的补救、补偿等措施;在行政裁决案件中,书面认可起诉该行为者与第三人达成的和解。但不管哪一种情形,行政机关都不能强制当事人撤诉。
(3)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规避法律,也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4)撤诉申请必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作出。
(5)撤诉必须经人民法院准许。
总的来说,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撤诉应当以和解为目的,诉讼双方应当达成一致的协议。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及其代理人,被告不得提出撤诉申请,需要强调的是行政机关不得要求诉讼当事人撤销诉讼。
-
行政诉讼上诉人可以撤诉吗,行政诉讼上诉的条件
76人看过
-
关于行政诉讼的撤诉与缺席判决
324人看过
-
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453人看过
-
关于行政诉讼如何开庭?
2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撤诉后重新起诉的相关规定
193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中撤销诉讼的条款解读
147人看过
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置物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毁损等。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如转让、租借等。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 更多>
-
关于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5证据的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
-
关于离婚诉讼法律撤销的条件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08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撤销离婚协议书的理由大致可以分为: 1、欺诈; 2、胁迫; 3、乘人之危; 5、显失公平。在签订离婚协议时难免会考虑亲情、感情等因素。所以法院在撤销或者变更离婚协议相关内容时不能简单地一方放弃了大部分财产就认为离婚协议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同样,也不能以一方急于离婚而在财产上所做的让步定性为对方在乘人之危。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
-
关于民事诉讼如何撤诉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3申请撤诉可以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 申请撤诉的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撤诉不影响原告和被告之间本诉的进行。 (2)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申请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除非原告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任何人不得强
-
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关于行政诉讼有哪些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4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元该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的
-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诉的条件有哪些,撤诉是否属于法定的原告行政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30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申请撤诉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经过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 2、申请撤诉必须是申请人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当事人申请撤诉,审判人员也不能以任何理由动员当事人撤诉; 3、撤诉必须合法。在时间上,应在受理案件后宣告判决前。申请撤诉不得有规避法律的行为,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4、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