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7:50:09 200 人看过

刚刚过去的2007年可以说是劳动法立法年,继6月通过劳动合同法,8月通过就业促进法后,经过三次审议,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又是一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用工形式,充分发挥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复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妥善处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三部法律分别从促进就业、公平就业,到规范劳动关系、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解决等三个不同阶段,对我国现行劳动关系进行了规范,共同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为促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制保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制度。我国于1987年恢复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了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目前,这种制度面临的问题是:

1、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2006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是1987年的80倍,近年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

2、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完善,仲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快速增长的需要。

3、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等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改进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确立着重调解的原则,强化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

我国具有通过调解解决民间纠纷的优良传统。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又不伤和气,被称为解决纠纷的绿色机制。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就有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解决争议的机制,但是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要是原来的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低,而且随着企业的改制,国有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也在弱化。为了强化调解的作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肯定现行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的同时,增加了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其他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完善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为劳动者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以及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通过建立多渠道调解的机制,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缓和劳资矛盾,尽量维持劳动关系的存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的组织机构,加强仲裁人员队伍建设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组织由省、市、县(区)三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但是,多年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专职的仲裁员,仲裁员主要由兼职担任,从事仲裁工作的主要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公信力低的问题,不能适应解决劳动争议现实的需要。为了应对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大幅上升的现实,深圳、浙江等地探索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仲裁员专职化的路子,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提高仲裁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加强基层仲裁机构的力量出发,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域层层设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并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此外,还对仲裁员的条件作了规定。通过这些规定,完善了仲裁机构的组织,加强了仲裁员队伍建设,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组织保障。

延长了申请仲裁的时效,保护了劳动者的救济权利

现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天。这一时效规定是为了尽快解决劳动争议,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些劳动争议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往往还有协商或者调解的过程,劳动者难以都在六十日内提出仲裁申请。由于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如果时效过短,劳动者来不及申请仲裁,也就失去了请求司法救济的机会,正常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就失去了作用。因此,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且规定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这样就为通过仲裁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一个较为宽裕的时效期间。

规定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缩短了劳动争议的解决周期

目前一调一仲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加大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据统计,按照现行的制度,一个劳动争议要全部走完所有的程序最长大约需要496天。现实中有的劳动者为了讨要数量不多的劳动报酬,不得不走完一裁两审程序,有的劳动争议案件一拖几年,个别涉及工伤的案件甚至要十多年。有的用人单位利用现行的程序规定,仲裁完了打一审,打完一审打二审,恶意拖延,逃避欠薪义务,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困难。十九世纪一位英国的政治家说: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劳动争议的解决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问题,劳动者拖不起,等不起。如果劳动争议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的劳动者的生活可能就会有困难,对劳动者来说不公平,还会给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带来隐患。为了解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的问题,及时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基础上,规定部分案件一裁终局。根据该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除劳动者提起诉讼的外,可以一裁终局。这样规定,就将大部分劳动争议解决在仲裁阶段,缩短了劳动争议的解决周期,降低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向劳动争议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解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平衡问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5日 09: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解读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大亮点
    劳动者要维权,就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不仅周期长,而且程序繁琐,不少人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且看新法有何妙招应对。亮点一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相关条款:“第5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解读:该规定将大大减轻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经济负担。以前,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没有争议金额的案件大多按固定标准收取300元至500元,有争议金额的则实行累加收费。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交纳仲裁费的,按撤回申请处理。实施新规后,劳动者再也不会望“天价仲裁费”而止步了。亮点二部分争议实行“一裁终局”相关条款:“第47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2023-05-01
    449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项法律将给工人带来哪些便利和权利保护?
    2023-05-31
    118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项法律将给工人带来哪些便利和权利保护?
    2023-05-31
    12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第四十条【仲裁庭审笔录】第四十条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解释】本条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开庭笔录的规定。开庭笔录是仲裁庭记录人员制作的,如实反映仲裁庭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仲裁员、当事人以及其他仲裁参加人陈述意见、互相质证、进行辩论、变更请求、庭前调解等活动的书面记录。(一)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如实记人笔录开庭笔录是开庭过程全部活动的反映,可以有效地固定证据,防止当事人事后对自己的言行不予承认,对当事人的言行也是一种约束。同时,开庭笔录是仲裁庭作出裁决的重要依据,也为以后的审判监督程序提供了原始资料。因此开庭笔录必须全面、准确、真实、清楚。记录人员必须忠实于庭审过程的实际情况,对仲裁员、当事人的言
    2023-06-06
    120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劳动争议
    (一)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二)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三)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四)庭前调解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2、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3、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五)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
    2023-03-09
    341人看过
  • 劳动争议 仲裁调解
    1、事实清楚原则,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事实不清,不能调解。2、自愿原则,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如果不自愿,就不能调解。这就是说,劳动仲裁机关在仲裁程序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或调或裁的权力,不得强迫。3、合法原则,调解活动和协议内容,都必须符合劳动实体法和仲裁程序法的规定。就是说,调解程序和协议必须合法,否则不能成立。一、诉讼调解制度1、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
    2023-03-08
    66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解读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15
      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 一、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二、耐心疏导。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反映双方的真实意思,是双方自愿的结果,调解内容涉及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调解员应当尊重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处理。
    • 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2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1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9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12条至第14条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二、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三、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09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