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劳动争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4 15:34:44 168 人看过

一、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争议的方式是先和劳动者进行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之后调解失败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争议仲裁书写申请书的格式

劳动争议仲裁书写申请书的格式写法如下:

1.写明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民族、身份证、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2.法定代表人的名称、职务;

3.请求事项;

4.申请人签名和日期等。

三、劳动争议仲裁庭审流程

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的流程:

1.告知当事人开庭审理的日期与地点;

2.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发出公开开庭审理的公告;

3.开庭;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

4.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5.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6.庭审辩论;

7.评议与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2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如何跟单位打劳动争议官司
    可以搜集证据请律师打官司。《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023-04-21
    240人看过
  • 常见的劳动争议有哪些?如何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退市、辞退、辞职、辞职引起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发生的争议。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选择下列方式解决: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由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解决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提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申请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必须履行。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工人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将
    2023-05-31
    461人看过
  • 如何申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向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上诉时效。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否则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企业调解程序的,可以扣除调解期限(最长30天),上诉时效从调解结束时起继续计算。农民工遇到劳动争议时,要特别注意时效性(2)在申请形式上,采取书面形式,按照规定的形式提出申诉,(3)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能自行选择仲裁委员会;(4)申请仲裁时,应按规定交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手续费。支付仲裁费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减免或者延期
    2023-05-07
    286人看过
  • 怎么避免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怎么办
    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有下列解决途径:1、协商。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发生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解决。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几种程序来解决根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解决: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2、调解程序。不愿双方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双方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对调解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直接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
    2023-07-31
    230人看过
  • 如何向单位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1、单位不得恶意规避无限期合同前段时间,深圳某企业为了避免与员工签订无限期合同,强迫员工辞职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使员工的工龄恢复为零,《意见》规定,用人单位下列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行为,视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1)为了使劳动者“回到零工龄”,通过建立关联企业迫使劳动者辞职并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用人单位名称交替变更(3)通过非法劳务派遣(4)其他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2.如果拖欠社保,您可以直接起诉该单位,在雇主未能支付或未能支付社会保险基金后,雇员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普遍认为,收取和管理社会保险费是国家的行政职能。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职能部门有权依法处理,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解决。如果您对部门的处理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意见规定,三类社会保险纠纷将纳入劳动争议解决范围。当
    2023-05-07
    401人看过
  • 公司如何应对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否一裁终局
    一、公司如何应对劳动争议当企业接到员工的劳动仲裁后:第一,主动与申请人进行协商,尽量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请求当地劳动部门联系沟通,请求他们居间进行协调。第三,如果是必须走到劳动仲裁庭时,主动配合劳动仲裁部门提交答辩书,及参加仲裁庭审。第四,加强公司人事管理,对新进的员工一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且到劳动部门备案,严格执行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二、劳动争议是否一裁终局答案是的,一裁终局制度是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过去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主要问题之一是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劳动者维权成本高。许多劳动者,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使得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这个问题在社会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为了使劳动争议仲裁实现便捷高效,本法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一裁终局。一裁终局能让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得到解决,不用再拖延到诉讼阶段,能够有
    2023-06-07
    285人看过
  • 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常用伎俩
    很多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常常被用人单位一些小伎俩欺骗,北京劳动争议咨询中心在此为劳动者总结一下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常见的一些伎俩,并给予分析,让你避开这些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目前存在部分企业滥用试用期的情形,比如试用期满才签劳动合同、试用期很长、工资很低、试用期不参加社保等。北京劳动争议咨询中心分析:首先要明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试用期,试用期是包含在合同期内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企业不能以试用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且试用期内也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试用期的工资也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的长短也有讲究。劳动合同期限个月以上不满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年以上不满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
    2023-04-25
    384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与职工发生工伤,劳动争议如何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都是有劳动法来保障的。既保障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也保障职工的权利和义务,这个约定对双方都是有效的,不管是用人单位和职工违反规定,都应依照劳动法来处理。所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一、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应如何处理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处理,具体如下:1、可向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需提交复议申请书、工伤认定决定书、申请工伤认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2、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需准备诉讼状,证据清单:工伤认定决定书;申请工伤认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申请工伤认定: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2023-06-21
    440人看过
  • 如何应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
    一、如何应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变更劳动合同时的解决:1.应经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双方可以就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变更。2.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劳动协议无效。3.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二、劳动合同书签订的工作内容劳动合同书签订的工作内容应当注明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等情况,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双方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起始和终止时间,也是劳动关系具有法律效力的时间。包括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内容及其执行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
    2023-10-14
    223人看过
  • 劳动者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
    一、劳动者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劳动者应对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方式如下: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二、拖欠工资去劳动局需要什么材料拖欠工资去劳动局需要的材
    2023-09-13
    443人看过
  • 面对用人单位违规扣减工资,劳动者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2、以未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为由,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若仍想维持劳动关系的,可以只请求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是怎么规定的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
    2023-07-11
    470人看过
  • 如何应对劳务派遣劳动争议问题?
    在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在劳动者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如果由于用工单位的原因,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劳动者不仅可以将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企业——用人单位,作为被告,还可以同时将具体用工的单位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与劳务派遣企业共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常情况下,对于劳动仲裁的当事人一般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但由于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从法律上予以了确认,因此,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不仅涉及到劳动者和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企业,更涉及到接受派遣劳务的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应该订立协议吗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
    2023-07-04
    136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用人单位可反诉吗
    劳动争议诉讼用人单位可以反诉吗在仲裁中被申诉方提出反申诉的,在法院诉讼时其反诉成立。对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中有无反诉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劳动仲裁中的反申诉程序也没有规定,但从法理上和实践处理上都具有可行性,目前劳动仲裁案件中对反申诉一并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根据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中反诉的构成要件,仲裁存在反申诉的前提下,一方不服诉至法院,另一方提出反诉,是符合反诉的构成要件的。因此我们认为在仲裁中有反申诉的情况,该反申诉经仲裁处理后,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反申诉一方提起反诉,反诉应该成立。对实践中存在不同操作方式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时未能对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反诉应否受理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互为原、被告”既可以是一起案件中一方为原告、另一方为被告,在另一起案件中反之;也可以在一起案件中被告提出反诉,反诉中原、被告与本诉中的
    2023-04-17
    162人看过
  • 【劳动争议】劳动者应当在辞职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吗?
    顾问问:我和我的单位有书面劳动合同。由于个人原因,我要求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但单位要求我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否则我将不办理辞职手续。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法劳动法专家、律师陈伟回答:《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这不仅赋予了员工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还规定了员工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应履行的义务。如果您因个人原因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您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雇主。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合法的如果您依法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超过30天后,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办理,如果您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给雇主造成经济损失,您可以向劳工部投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您承担赔偿责任
    2023-05-07
    151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在面对劳动争议时,单位应如何应对?
      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13
      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单位应积极与劳动者进行协商沟通,以解决劳动争议。如果协商沟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提起仲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愿进行协商、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达成和解协议后未能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未能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
    • 劳动争议仲裁用人单位应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8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
    • 劳动者劳动争议应怎么办如何和用人单位协商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1
      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其他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和解。协商和解成功后,双方应签订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对方仍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当如何应对与劳动者的劳动争议问题该如何处理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5
      1、应当建立和完善招聘制度,让招聘工作有章可循 过于随意地进行招聘工作很可能给企业造成被动。建立招聘制度首先是做好企业用工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做好用工规划,制定企业的招聘原则。要在规章制度中对录用条件,录用条件的制定程序以及试用期考核的方法进行详细约定,该规章制度应征求员工意见并经公示后执行。 2、录用条件必须明确,这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劳动争议管辖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5
      你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劳动争议管辖范围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是: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