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经历】
被欠工资50天
小李(化名)近日反映,惠州惠城区马安镇一印刷厂拖欠其工资50天。小李称,自己于2012年8月9日正式上班,任QC职位。第一次领工资时间是10月22日(厂里发放8月工资的时间),第二次领工资时间是11月20日(发放9月工资)。据他透露,其他职位的员工工资也有被拖欠情况。
我面试时,工厂人事部负责人说只压半个月工资,可是半个月过后,又说要压2个月。小李说,由于工资一拖再拖,很多和他一样的新员工便提出辞工。这时工厂负责人称大家还没转正,因此不会给工资。很多人辞职走的时候,都是白做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分钱工资都没有。
针对小李反映的情况,该厂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其言论是无中生有,当事人在公司入职不到2个月,上班时看小说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重违反厂规,屡教不改,辞职出厂后又报复诽谤公司,此人完全是造谣。该负责人称,公司员工一直都比较稳定,工资也按时正常发放。如小李再造谣诽谤,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部门回应】
社保局:将核实清楚给予处理
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逾期拒不改正的,除罚款外,还将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劳动者可拨打12333投诉举报热线进行举报,或者到当地人社部门或乡镇(街道办)的综治维稳中心进行投诉。
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蓝永山称,春节前发生劳动纠纷的,建议到惠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可节省时间成本。因为一个劳动纠纷案件走法律程序的时间需要几个月,春节前未必能解决,农民工也就不能在春节前顺利拿到应得工资,走法律程序花费成本相对农民工来讲比较大。
【法律条文适用】
提前30天辞职可解除劳动合同
据了解,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准备辞职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应继续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30天届满,无论单位同意与否,劳动者与单位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
除有权得到已工作期间的工资外,劳动者还有权要求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义务。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拖欠工资解决途径是什么?
267人看过
-
劳动纠纷走仲裁调解途径省时有效
498人看过
-
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恶意拖欠的途径
360人看过
-
未支付工资如何通过劳动仲裁途径解决
163人看过
-
工资被扣的解决途径电话
142人看过
-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协商、调解和仲裁
365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拖欠工资最好走什么途径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3离职时公司故意拖欠、克扣工资,情况如下,走法律途径是合适的,同时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离职时公司故意拖欠、克扣工资,可以: 1、通过劳动监察主张赔偿金。 2、通过劳动争议仲裁主张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
-
拖欠工程款的仲裁途径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041、可以仲裁,拖欠工程款纠纷的解决方式共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是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
被拖欠工资维权的途径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5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拖欠农民工三年以上工资用什么途径来调解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2你可依法先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局/站、劳动监察队/站)投诉反映,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避免打砸抢暴力行为或自杀自残过激行为;协商无法处理的可依法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并聘请律师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