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暴构成犯罪要如何起诉离婚?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二、离婚后遗弃孩子有什么惩罚
离婚后父母遗弃孩子,情节严重构成遗弃罪的,法院会对父母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法院还会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对父母监护人的资格进行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n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n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n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n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n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
离婚法院家暴如何起诉
473人看过
-
如何正确起诉家暴离婚诉讼
230人看过
-
因家暴提出离婚如何起诉离婚
357人看过
-
起诉离婚如何证明被家暴
187人看过
-
起诉离婚时家暴如何认定
289人看过
-
男方家暴如果离婚要如何起诉对方
53人看过
-
一方起诉多次家暴能构成犯罪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06一方经常家暴可能涉嫌的犯罪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如果一方家暴造成另一方身体达到轻伤以上级别的损害,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则涉嫌故意伤害罪; 第二、如果一方的家暴带有强制猥亵或者侮辱的性质,比如说强制猥亵女方就侵犯了女性的性羞耻感,根据我国《刑法》第237条的规定可能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第三、因为家暴的对象是家庭成员,而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等方式对家庭成员
-
犯了家暴罪构成了犯罪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等方式,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 家庭暴力实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贬低其他家庭成员人格,破坏其名誉,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家庭暴力实施者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或致
-
家暴离婚起诉成功精神损失如何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19法律上并没有对离婚损害赔偿数额进行一个具体的规定,而是会通过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因素如下: (一)过错方的过错程度; (二)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 (三)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四)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五)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六)过错方的具体情况以及事后态度; (七)其他情况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婚姻关系的结束,那么,由此会产生子女抚养、家庭财产的分
-
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如何判刑处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1-07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致人轻伤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行政处罚。无过错方有请求的,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还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遭受家暴的时候,可以去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样可以暂时保护自己。而之后是
-
校园暴力如何构成犯罪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5校园暴力犯罪主要表现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的犯罪,有时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它的犯罪主体一般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其他犯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