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厂能借支工资吗
工厂可以借支工资。但是一般不建议借支工资,因为借支工资属于借贷关系,劳动者是需要还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二、工资结不到账能报警吗
工资结不到账是可以报警的,但这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警方一般不会处理。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督促仍然不支付才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样报警才会有用。
如果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先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4、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职工工资能扣么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扣减职工工资。
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n(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n(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n(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n(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n(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n(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能否在工厂里预支工资
80人看过
-
工资里边能直接扣借支吗
267人看过
-
厂里预支工资找谁
411人看过
-
你能写一张工人工资的借条吗?如何支付工人工资
208人看过
-
工厂能不能私自改工资
405人看过
-
工厂是否及时支付辞职工资?
479人看过
-
如果工资没有支付,你能抱怨工厂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15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是以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
-
员工借支不还能从工资扣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2员工离职的借款可以从结算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中扣除。 员工借用人单位的款项,是员工对用人单位的债务,员工离职的,用人单位作为债权人,可以要求员工从解散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中偿还。
-
职工工资扣借支?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2借支时:借:其他应收款贷:现金扣除时:借:应付工资贷:其他应收款应付工资是企业对单位员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精力,而应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在企业给职工支付工资以后,这项负债即行减少。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和报表项目取消,代之以应付职工薪酬,该科目除核算工资、福利费外,还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
-
工厂无力支付工人工资,法人欠薪逃跑后,能自首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14一般都是向所在区、县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后,只要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时间不受限制。如果的,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否则不予受理。另外,如果涉及的员工较多,工资数额较大的,建议可以在必要时找个专业律师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