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行为在法庭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17 19:19:12 416 人看过

一、伪证行为在法庭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庭做伪证后果具体如下:

1.民事诉讼作伪证情节较轻的,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作伪证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做伪证的立案标准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贿赂、重大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等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伪造行为的构成要件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主体要件。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主观要件。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5: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在法庭上作伪证的会判刑吗
    作伪证是有可能坐牢的。如果说这个证人做伪证的话,那就意味着对方已经构成了犯罪,一般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这个主要是属于故意的情况,因为这样做已经严重的阻碍到了案件的正常进行。一、公司注销了还能仲裁吗当员工和公司发生了一些劳动争议的时候,一般员工可以直接到劳动局申请仲裁,如果自己打算去申请仲裁,但是公司注销了,这种情况可不可以进行下去?一般情况来说,原公司在注销前会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算,劳动者和债权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债权,如果老板资不抵债的话那么原公司就不是注销而是破产了,要进行不同的程序,实行清算。但如果劳动者和债权人在规定时间内未申报债权的,过了这个期限变成普通债权,不能强制执行了。或者可以通过工商局查明注销后其债权债务的处理或者直接查清投资人或股东;自己私下协商解决;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申诉人申诉—立案—调解—开庭审理—裁决;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1、申请书。2、身份证明;
    2023-06-24
    420人看过
  • 猥亵行为在法律上的解释是什么?
    猥亵指性交以外的淫秽性的下流行为。具体表现为行为人为了追求性的刺激,以满足其变态性欲,对他人的身体进行抠摸、搂抱、鸡奸等等。相关罪名有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对未满14周岁的儿童实施猥亵的行为,即使未成年人自愿,也可视为猥亵。法律对股权转让的形式是怎样规定的(1)内部转股:出资股东之间依法相互转让其出资额,属于股东之间的内部行为,可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出资证明书等即可发生法律效力。一旦股东之间发生权益之争,可以以此作为准据。(2)向第三人转股:股东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出资时,属于对公司外部的转让行为,除依上述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相关文件外,还须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对于向第三人转股,公司法的规定相对比较明确:在新《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
    2023-07-06
    162人看过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特征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以下特征:1.当然无效所谓当然无效,即不问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当然不生效力,既不需要当事人主张其无效,也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2.完全无效所谓完全无效,指民事行为虽然具备了全部成立要件已经成立,但因为欠缺生效要件而实际上完全不发生当事人所欲发生的法律效力。大家,要注意的是,无效民事行为的完全无效是针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言的,并不妨碍它发生该民事行为效果以外的其他效果。3.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因为不具备生效要件,自该行为成立之日起即为无效。4.确定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不仅其成立时不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也绝对没有再发生法律效力的可能。二、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
    2023-07-08
    233人看过
  • 票据伪造行为其法律后果会怎样
    (1)对于伪造人来说,因为该人没有在票据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名称,按照票据法的基本原理,他不承担票据责任,但该行为触犯了刑法第177条的规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情节严重的,判处无期徒刑、罚金和没收财产。同时,因欺骗交易对方,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对于被伪造人来说,由于他没有亲自在票据上签章,他的名称是被别人假冒而写在票据上的,因此他不承担票据责任,也就是说,他与该张票据没有任何关系。(3)对于在该票据上合法签章的其他人来说,除伪造出票的票据外,则要继续承担在该票据上的责任。这是因为,按照票据法的规定,在一张票据上既有伪造的签章,又有真实的签章,那么,真实签章的人仍应承担票据责任。这与一般民事行为的规范不同。在一般的民事规范中,如果作为前提的行为无效,其后的民事行为也无效。但票据行为都是独立的,各自独立地产生效力。(4)对于持票人来说,如果他持有的
    2023-06-14
    354人看过
  • 在法庭上捏造事实有什么后果
    看情况:一、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二、情节严重的,构成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18
    391人看过
  •  2023年使用伪造身份证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对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出租、出借、转让、非法扣押居民身份证,伪造、变造、骗领居民身份证等行为进行了规定,并对相应的处罚做出了明确说明。在银行卡和身份证同时丢失的情况下,可以先打电话挂失银行卡,补办身份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情况紧急的话,可以先办临时身份证,凭借临时身份证也可以补办银行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
    2023-11-11
    124人看过
  • 同居在法律上有什么后果?
    首先,我国现在已经没有“非法同居"的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新的概念:即“非婚同居”和“重婚同居”。其次,这两种同居方式的认定皆不是以共同居住的时间为标准,而是居住双方主要形成了共同居住的状态,即认定其为“同居”。非婚同居及其法律后果这种同居方式指的是同居双方都未经合法的婚姻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在一起居住、生活,并且周围的群众都认为双方已经是夫妻的行为。非法同居的法律后果:1.双方不是法定的夫妻,其夫妻关系不被确认。同居双方相互之间不对对方尽法定的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相互之间不能继承遗产。但其生下来的孩子作为非婚生子,也受到父子、母子关系的保护,对于父母的遗产都享有与其后婚生子女同样的继承权。2.对于同居双方的财产处理:一般以同居双方的协议为先。没有协议的,对于其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则处理。比如,房子、车子登记在谁的名下就是谁的;家具谁买的就是谁的等等。但是,如果
    2023-03-15
    498人看过
  • 作伪证的法律后果与惩罚
    刑事案件证人做伪证,可能构成伪证罪,对于国家正常的司法秩序以及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都有严重的危害。伪证罪是一种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中作伪证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具体规定如下:1、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第三百零六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03
    471人看过
  • 出轨行为在法律上的证据及其要求是什么?
    出轨可收集的证据包括:第一、书证。能够证明其出轨的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二人的书信往来,日记,被发现出轨后的“悔过书”等。第二、视听材料。包括显示出轨方与婚外异性亲密关系的各种照片、录像等。第三、通信工具、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也可以注意保存。第四、证人的证言等。被法院采纳的出轨证据有哪些法院将以下证据采纳为出轨证据:1、床上的视频和照片必须注意获取的合法性,不得侵犯他人隐私;2、电话录音,谈话录音,如果在对方的聊天过错中得到谈话录音,录音中提到过夜开房等,也可以直接证明出轨的事实;3、手机短信,一方和第三方之间的婚外情短信,都可以作为证据保留;4、QQ聊天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米聊天记录、易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记录等,均可作为证据证明外遇出轨行为;5、警察抓嫖的记录,单位处分的记录等以作为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
    2023-06-30
    218人看过
  • 法律上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旨在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行为。第二,民事法律行为应以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为目的。第三,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达为核心要素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意图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内在表达,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内容。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法的重要法律制度,广泛应用于合同、婚姻、收养、物权、商业等民法典的各个部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具体有什么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体现在5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
    2023-08-08
    137人看过
  • 什么是隐私权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隐私权侵权行为就是没有经过公民的许可,擅自公开或者侵犯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以及公开他人不愿意为外界知晓的信息的侵权行为。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以及如果达到构成犯罪的条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什么是隐私权侵权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隐私权侵权行为如下: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等;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二、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如下:1.停止侵害的后果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
    2023-07-06
    346人看过
  • 在法庭上做伪证能立案吗
    行为人在法庭上做伪证属于犯法,构成伪证罪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具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法庭上做伪证承担什么责任1、如果是在民事法庭上做伪证的,可能会承担被罚款、拘留的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在刑事法庭上作伪证的,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伪证罪,需要承担刑事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第一百二十五条,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8-01
    498人看过
  • 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综合知识
    一、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下:1.财产返还由于民事行为无效,当事人从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就失去了合法根据,所以,当事人应将其从该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财产返还分为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前者是有过错的一方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返还给对方,而对方所得财产则不予以返还,依法另行处理。后者则是双方各自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分别返还给对方。2.赔偿损失无效民事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相应地产生损失赔偿的后果。该后果的承担是与当事人的过错相联系的。应依据当事人的过错确认其赔偿责任。3.追缴财产在法律规定情况下,执法机关要将当事人因无效民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已经取得和约定取得的财产)予以追缴,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给第三人。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后果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后果: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即合同行为)。2.无权代理行
    2023-07-23
    460人看过
  • 法律对伪证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主观上,行为人有恶意即有意制造虚假案件事实的证言或鉴定,严重歪曲案件事实真相或鉴定结论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客观上,行为人在法庭上进行了虚假陈述或提交了虚假鉴定。如果证人、鉴定人作伪证,整个案件的认定将会被推翻所以伪证必须予以制裁。证言或鉴定结论的虚假,表明证人的证言或鉴定人所得到的结论掺进了某些主观成分,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证人、鉴定人在感知案情、作检测时,因主观或客观条件限制形成了不真实的陈述和错误的数据;二是证人、鉴定人故意作伪证而形成的假证词和鉴定结论。前者属于“误证”,不属于伪证的范畴。对于伪证行为,依照《行政诉讼法》第49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即:“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对伪证的处理不可谓不重。在严厉打击和制裁提供伪
    2023-06-03
    17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是伪证, 伪证行为会妨碍司法公正, 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24
      伪证,是指在刑事或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陈述、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隐匿重要证据的行为。伪证行为,一般可以认定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对伪证者的制裁可以从轻掌握,进行批评教育则可。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但法官未采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法律予以罚款、拘留等处罚。如果伪证影响了法官公正裁判
    • 什么是伪证,伪证行为,伪证行为,会追究刑事责任,伪证行为的后果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28
      伪证,是指在刑事或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陈述、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隐匿重要证据的行为。方式伪证的主要方式有:(1)对案件事实做虚假陈述;(2)对有关证据做虚假辨认;(3)伪造证据;(4)故意做虚假翻译等。伪证者在主观上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伪证者明知其虚假证明/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隐匿重
    • 法庭上作伪证承担哪些后果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13
      1、法庭上作伪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伪证罪法律上是行为犯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29
      伪证罪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出虚假证明、鉴定、记录和翻译,故意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罪客观上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出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隐罪证。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是指证人作虚假证明,鉴定人作不符合事实真相的鉴定,记录人作不真实记录,翻译人作歪曲原意的翻译。隐匿罪证是指隐匿应提供的证据,以掩盖歪曲事
    • 伪证在责任上承担啥法律后果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0
      1、劳动仲裁,公司做伪证,劳动者可以质疑其证据的真实性,劳动仲裁委认可质证意见的,不会采集公司的伪证;2、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但是劳动仲裁委没有这方面的权利,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公司做伪证,可以到人民法院另案起诉;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