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原则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9 22:13:47 242 人看过

第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

第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为实体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所依据的是刑诉法,为程序法。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1)法律主义即罪刑法定中的“法”只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

(2)禁止习惯法,但习惯法可以成为酌定量刑的理由。

(3)禁止事后法,注意刑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

(4)禁止类推解释: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禁止类推解释,既针对司法机关,也针对立法机关,换言之立法机关也不能进行类推解释。

(5)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7)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8)明确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8: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论类推原则与罪刑法定是否相违背
    罪刑法定原则与法律类推制度是不同层级上的两个概念,从实证主义,刑法的机能以及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定义来看,两者都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法律类推制度必然导致罪刑擅断”,“与法律类推之害相较,宁取罪行法定之害”,“类推解释损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国民自由”这几种观点都有失偏颇。罪刑法定原则与法律类推制度各有优势与不足,在刑罚适用过程中,应该能够使两者实现优势互补,并最大限度地克服两者的缺陷,从而使刑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得到充分发挥。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第17题:《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
    2023-07-23
    267人看过
  • 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
    一、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二、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1.定义不同: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2.确立的意义不同:确认无罪假定原则,有利于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问题;“疑罪从无”作为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具体内容,其意义在于: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三、无罪推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无罪推定的主要特点是:1.中国的无罪推定原则更侧重于实质,而不仅
    2023-06-19
    422人看过
  • 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律中是怎么规定的?
    一、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律中是怎么规定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能判断有罪。”但是它只是有限的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精神而已。因为无罪推定强调的是在确定有罪之前应视为无罪,而第12条的规定是说在确认有罪之前不能当成有罪。实际上,这是一种含糊的说法,表现了一种存疑的态度。即不能确定你有罪但又不承认你无罪。这于逻辑似乎说不通。如果说真正的无罪推定是对或是或非的一种确认,那么第12条却是对或是或非问题的一种回避。总的来说,我国仍未确定真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二、造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无罪推定原则持犹豫态度的原因有哪些?首先,由于我国的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是保障国家安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主要目的的。故维护社会正常、安全的秩序便成为我国刑诉法追求的重要价值。这种法的价值观使中国的法文化中缺少一种普遍的宽容精神。于是立法者总是从严厉打击犯罪的角度出发来确定
    2023-05-02
    238人看过
  •  分析涉黑案的定罪与刑罚适用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涉黑案件中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有不同的定罪和处罚标准。其中,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涉黑案件中,对于犯罪行为人如果被认定为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其具体的定罪和处罚标准如下:1.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定罪和处罚标准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第108条第3款的规定,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然而,如何定性以及处以何种刑罚,还需结合具体案件的
    2023-08-28
    311人看过
  • 特定款物罪在刑法中的定义与分析
    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的量刑: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条件是什么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经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挪用特定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5
    119人看过
  • 自证清白与无罪推定原则
    国家工作人员在面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指控时,是要自证清白的,要证明财产来源合法性。当然,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某些例外情形下,也有“自证清白”。对于辩方能够出具、提交证据证明当事人无罪的案件,可能一两个关键证据就能完全推翻控方的指控事实,当然越早”自证清白“越好,刑事案件无小事,任何人都耗不起。高空坠物怎样自证清白作为被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自己并非责任人。1,证明自己并非是事故发生时的房屋实际使用人,例如上班、出差或是出游证明。此类证据的目的在于证明被告由于不在现场,不可能抛掷物品并伤害被害人。2,坠落物并非来自于被告所使用的房屋,例如小区监控或是坠落轨迹鉴定。小区监控一般能够覆盖到三层以下房屋的外部情况,如果监控能证明坠落物来自于三层以上位置,这将会是证明三层以下住户无责的有力证据。同理,如果坠落轨迹鉴定能证实根据坠落物的破坏位置以及程度,坠落物应当来自于一定的高度,则此
    2023-07-07
    334人看过
  • 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不足
    无罪推定原则与人权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实现人权保障的一个途径,但是,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观念上的原因首先,受犯罪控制观念的影响。我国长期在刑事审判领域奉行犯罪控制至上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必然结果是在审判领域的有罪推定,于是,有罪推定成为刑事审判人员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刑事审判人员是在被告人很有可能有罪的观念下进行审判,将被告人视为犯罪人,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审判人员会倾向于检察院提供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而不论这种证据是否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这样,使本来检察院承担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转嫁给了被告人,让被告人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被告人往往被剥夺了一般公民所能享有的权利,以防止其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抵御司法追究、逃避惩罚,司法人员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在严厉打击犯罪的思想指导下,对一些证据不足,本应当做出不起
    2023-08-18
    247人看过
  • 罪刑法定原则之法定规则
    罪刑法定原则之法定规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优秀成果,历经数百年人类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洗礼与锤炼,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推动、验证刑事法律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可撼动的思想基础和帝王标准。在今天,普遍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1]我国1979年颁布施行的刑法基本上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一条明确了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且在我
    2023-02-21
    495人看过
  • 新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特点有哪些?
    1、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更侧重于实质,而不仅仅是称谓问题。在立法上没有使用“假定其无罪”和“不能被称为罪犯”等表述,而是使用“不得确定有罪”的表述。2、在证明责任的问题上,不仅强调了国家机关在形式上的责任,而且更加强调其实质上的证明责任。在国家机关履行职责时,不是强调被告人的消极对抗,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均不享有沉默权,而是强调控辩双方的积极配合,当然,并没有要求被告人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3、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明确规定了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的行为标准,要求既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正确理解刑诉法第12条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规定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据此认为我国新刑诉法采用了外国法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这种认识并不确切。首先,应该明确,外国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包括被告人对被控罪行有权保持沉默,被告人在刑事诉讼各阶段均享有充分的辩护权,被告人
    2023-04-16
    182人看过
  •  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原则的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立法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具体而言,如果法律明确地规定了某种行为为犯罪行为,那么就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此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如果法律没有明确地规定某种行为为犯罪行为,那么就不得对该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这一原则是刑法各项基本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则,也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立法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具体而言,如果法律明确地规定了某种行为为犯罪行为,那么就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此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如果法律没有明确地规定某种行为为犯罪行为,那么就不得对该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刑法各项基本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则。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刑 法 立 法 原 则 研 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立法原则研究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立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则的研究。这
    2023-09-03
    345人看过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适用范围
    通常情况下,无罪推定原则一般是指,没有经过审判证明有罪确定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经过法定举证、质证和认证程序,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那么需要按无罪处理。不能认定被告人罪重或罪轻的,那么需要按罪轻处理。无罪推定原则通常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正确理解刑诉法第12条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规定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据此认为我国新刑诉法采用了外国法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这种认识并不确切。首先,应该明确,外国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包括被告人对被控罪行有权保持沉默,被告人在刑事诉讼各阶段均享有充分的辩护权,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案件事实认定遵循“疑罪从无,疑罚从轻”原则等诸多内容,我国新刑诉法对此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进行合理的取舍,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例如,根据新刑诉法第93条,第1
    2023-07-08
    417人看过
  •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与施行规则
    刑法契约化的核心内涵是罪刑法定原则契约化。罪刑法定原则一元化价值(限制国家刑法权发动籍以保障人权)是当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这是过时的观念,应予置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包括有形物和无形事)的产生和效用无不与特定时空背景相联系并受其制约。罪刑法定原则的功能定位取决于国家与国民关系的定位。在前现代法治社会背景下,社会结构由压迫(剥削)阶级(国家为代表)和被压迫(被剥削)阶级(主要是国民的大多数)组成。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社会中出现了在政治舆情上足以抗衡国家压制的先进力量,经过长期斗争迫使国家制定了成文刑法,限制了刑法权的任意发动,这对国家而言是被迫接受的桎梏。显然,这种情景下出现的罪刑法定其主旨只有一种社会功能,限制国权以保障人权。需要指出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远远小于理论分析上的社会价值。随着历史前进,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两大对抗阶级不复存
    2023-04-22
    394人看过
  • 刑事辩护中罪刑法定原则的运用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旗帜鲜明地将罪刑法定原则载人刑法典显要位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可知辩护人的责任就是为了实现实体正义。要达到实体正义,罪刑法定原则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一原则,实体正义就不可能达到。因此,贯彻并运用罪刑法定原则理所当然地成了辩护人的核心任务和策略。那么,如何运用罪刑法定原则开展刑事辩护呢?1、看是否溯及既往。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无规定不处罪,刑法就不应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旧刑法在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同时,允许运用当时的政策来处理案件。后来的一些单行刑法立法中,如
    2023-06-11
    147人看过
  •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刑法罪刑擅断主义的产物,已为大多数国家宪法或刑法确认并反映到一些国际法文件中,成为现代刑法最基本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刑事立法对罪刑法定原则长期付之阙如。新刑法在总结我国刑事立法经验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废除了类推制度,并对罪刑法定原则作了科学的明文表述,这对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及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均具重要意义。关键词罪刑法定;现行刑法;新刑法引论: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1979年颁布的刑法进行了修改补充,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取消了类推制度。本文拟就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等问题作粗浅探讨。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发展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其基本语义指,何种行为是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刑罚处罚应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或者反过来说,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能对其定罪处
    2023-04-22
    224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无罪推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29
      第 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一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一个嫌疑人是否有罪。 第 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为实体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所依据的是刑诉法,为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推定无罪原则无罪推定原则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06
      无罪推定原则也可以称为无罪类推(对应有罪类推),简单来说就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或判决有罪之前,都应视为无罪。无罪推定强调被告人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审判中不能证明有罪的,应当推定无罪。
    • 罪刑法论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有什么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22
      第一,目标对象不同。犯罪法定原则是某种行为是否有罪,无罪推定原则是某种嫌疑犯是否有罪。第二,根据的法律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是实体法无罪推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是程序法。
    •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意思,我国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有何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典化,表明我国刑法由偏重于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我国刑事与法的一个重大发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只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在刑法中。97年刑法修订以前,我国宪法规定法和刑法对
    • 罪刑法定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3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应当根据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行则相适应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以及承担的责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