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与前夫于2009年5月经法院判决离婚,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相应的分割。2010年初,张女士偶然得知,前夫在昌平区沙河镇某银行有一笔存款,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这笔存款。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判决高先生给付张女士人民币2.5万元。
张女士与前夫高先生于2000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近年来双方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2009年年初张女士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双方解除了婚姻关系,并对房产、汽车、股票等进行了分割,2010年年初,张女士从高先生的同事处得知,高先生每月都要去银行存钱,其在单位附近的农行有一笔存款。张女士认为高先生私藏的存款,应属夫妻共同财产,故起诉至法院,要求对高先生的存款情况进行查询,并对存款依法分割。
法院经调取银行的存款记录,认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高先生的存款数额为4.08万元。高先生对存款的情况不持异议,但认为这部分钱系自己加班所得的收入,应归自己所有,不同意对存款进行分割。
法院经审理认为:离婚后一方发现对方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有权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且对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可以不分或少分。高先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存款,系自己的加班费所得,因双方无特别约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高女士要求对该笔款项进行分割,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高先生辩称存款系自己加班所得、应归自己所有,无法律及事实依据,法院不予采信。综上,法院判决高先生给付张女士人民币2.5万。
中国法院网
-
离婚后夫妻共买住房5年后前夫要求分房未获支持
260人看过
-
公告离婚后6年前妻诉请分割拆迁补偿款获支持
132人看过
-
财产分割协议难阻权利离婚后要求分房获支持
425人看过
-
获得儿子赠与房产前夫诉请分割未获支持
298人看过
-
离婚时共有房产未分割多年后要求处置获支持
80人看过
-
离婚时不要女儿抚养费四年后前妻反悔获支持
59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前夫私藏65万元 离婚3年后起诉仍获法院支持湖南在线咨询 2021-01-27前夫私藏65万元离婚3年后起诉仍获法院支持 离婚数年后,苏女士却将前夫告上法院,要求对离婚时前夫隐瞒的价值近65万元财产进行分割。近日,黄浦法院一审支持了女方的诉请。 1998年6月,苏女士的丈夫提起离婚诉讼,后法院判决准予离婚。2001年,苏女士意外获悉,在与丈夫王某离婚前一年,王某出资30万元与别人合作办公司,并拥有公司60%的股份。苏女士通过调查得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到两人离婚前,王某
-
[]前转移存款前夫索要获支持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1离婚前转移存款前夫索要获支持前夫发现前妻将夫妻共同的定期存款取出部分带回娘家直至离婚,现提起诉讼要求前妻返还此款。日前,法院审结了起纠纷案,判令被告田某返还原告王某夫妻共同存款5000元。原告王某诉称,我与田某2006年7月经法院判决离婚。在我与田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她未经我同意,于2005年8月分两次将我于2002年12月存入工商银行定期5年,数额3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款取出1.5万元,后回娘家直
-
前妻告前夫不履行探望协议获支持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原、被告于2007年12月,经法院调解离婚,双方约定,儿子随父亲A共同生活,母亲B每月给付生活费300元;教育费和医疗费双方各半负担。双方又口头协议,B每个周末探望儿子一次。但离婚才一个多月,A就拒绝B探望儿子,今年春节后B向法院起诉,要求每星期探望儿子一次,每次不少于24个小时,并且在寒暑假及新版的法定假期间,儿子在身边连续居住2-15天。A认为,原告没有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抚育费,要求法
-
前妻诉请变更获支持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名12岁的女孩不满父亲再婚后对其漠不关心,心中极为委屈并向生母哭诉,其亲生母亲得知情况后将前夫告上法庭,要求将女儿变更为由自己抚养。近日,乐昌法院审理了该起抚养权纠纷案,并依法支持了原告的诉求。据悉,原告刘女士与被告A于2001年年底结婚,2004年4月生一女孩B,2008年11月双方因感情不合协议离婚,双方协议约定女儿B由被告A抚养。双方离婚后,父亲对女儿还算照顾有加,而母亲刘女士也时常会探视
-
怎样分割夫妻离婚后婚前财产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14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劳动所得财产、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有形还是无形的财产,只要合法取得,就依法受到法律保护,在离婚分割时另一方无权主张。但在实践中,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该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