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4 19:01:18 302 人看过

以下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

一、威胁要钱犯法吗

威胁恐吓他人是违法的,首先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威胁他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另外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有可能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行为如何处理

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本罪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9: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构成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四个要件是什么
    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四个要素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具体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投放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有: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3、本罪主观上是故意的;4、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虚假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法律规定,投放虚假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
    2023-08-07
    50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体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第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四,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所谓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的大量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投毒的动机可以是各种各样,但不同的动机并不影响定罪。一、一般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
    2023-06-19
    392人看过
  • 如何判断危险物质投放是否虚假罪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3、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抢劫危险物质罪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包括军用枪支、民用枪支和公务用枪;弹药是指供上述枪支所用的各种弹药;爆炸物是指军用的或者民用的各种爆炸品如雷管、炸药、雷汞等。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暴力,是指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
    2023-07-06
    298人看过
  • 哪些行为可能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1、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其中,毒害性物质是指含有毒质甚至腐蚀性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西梅脱、硝酸、硫酸、1059剧毒农药等;放射性物质是指通过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射线发生伤害作用的物质,如镭、铀、钴等放射性化学元素;传染病病原体是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如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菌、病毒。鸦片、大麻等虽然也是毒物,但不包括在投毒罪的毒物之中。2、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该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严重损害后果。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3、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
    2024-01-10
    91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由什么构成?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为: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故意隐瞒行程是否犯罪故意隐瞒行程是否犯罪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一般情况下,故意隐瞒行程不构成犯罪;2、疫情期间刻意隐瞒真实行程会构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公共安全,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
    2023-04-11
    411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品罪处罚
    处罚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加重处罚的情况犯投放虚假危险物品罪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1)由于投放虚假危险物品而引起社会骚乱;(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自伤、自杀、精神错乱的;(3)致使停工停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4)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相关信息2009年下半年,我国新疆等地连续发生了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无辜群众的恶性事件,并造成社会恐慌。有关法律专家表示:(1)如果针头无害,应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恐慌、群众集会游行的,要从重从快处罚。(2)如果针头确实有毒有害,则应按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而且最高可判处死刑。专家特别强调,这并不是针对此次事件而特别设置的处罚措施,而是在19
    2023-06-06
    299人看过
  •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如下:1、构成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3、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4、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04-22
    213人看过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都是以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1)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犯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过失犯罪,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2)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在客观上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作犯罪处理。(3)投放危险物质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4)主体要件责任年龄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年满16周岁才负刑事责任。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
    2023-03-19
    464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造成严重后果会怎样
    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本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投放危险物质罪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2)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一是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二是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三是在一些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该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
    2023-04-03
    159人看过
  •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满足以下要件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是过失;3.客体要件: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满足什么要件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
    2022-06-30
    432人看过
  •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一般是出于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方面变现为投放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什么特征?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有:1、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2、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3、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
    2023-08-15
    162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会判多长时间呢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判刑: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威胁恐吓咋判威胁他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另外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有可能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如何量刑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生化威胁、爆炸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
    2023-04-06
    65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
    有期徒刑
    投放危险物质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怎样处置根据刑法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
    2023-08-12
    325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目前暂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关的司法解释。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概念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刑法修正案(三)》中新增的一个罪名“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投放的物质属
    2023-06-03
    44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否构成罪名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19
      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虚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编制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的严重后果,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
    • 危险物质投放罪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0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2022年怎么样会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0
      1、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5、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
    • 哪些行为属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8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刑法第291条之一),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有没有规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7
      只要当事人是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并且主观方面是故意去放虚假危险的物质,就有可能构成此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投放危险物质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是虚假的危险物质,所以本质上不会按照真的危险物质那样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会造成恐慌,因此判刑也是非常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