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积极与办理贷款、信用卡的银行进行协商。向他们表明自己并没有签贷款合同,合同是其他人冒名顶替签订的,他们应该找冒名贷款的人还钱。
2、及时准备好维权的材料和证据,必要时可以请专业的法律鉴定。
3、选择正规的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切勿听信其他第三方机构所谓的“洗白”,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圈套。
4、若催收机构一直搜啊绕不断,必要时可以报警立案或者向人民法院上诉,要求贷款机构为自己的“审核不严”负责。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骚扰行为提供书面形式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继续纠缠。
一、房子抵押贷款怎么贷
(一)选贷款机构:办理房产抵押贷款首先步是选择个好的贷款机构,虽说银行贷款利率低,安全可靠,但是其审批速度和贷款要求也一直是一块硬伤。而民间借贷虽说利率多,但是审核要求低,办理速度快。所以说,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贷款机构是整个贷款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写申请交材料:选择机构后便可带申请机构要求的材料来提交申请。
(三)初步审核:这个阶段基本没我们啥事,贷款会对我们之前交上去的基本材料做个初步的审核,审核符合他们的要求。
(四)评估:一般贷款机构特别是银行都要求到指定或者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时会收取评估费,不同家收费不一定一样,另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五)审批贷款签合同:贷款机构会根据之前提交的材料和评估报告再次进行审核,审批通过的会和你沟通下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问题。沟通好之后就可以签合同了。
(六)办理抵押登记、放款。
二、遇到暴力催收怎么办
1、主动与对方正面沟通,说明未能及时还款的原因,表明还款意愿,再次约定还款时间。同时注意录音,搜集对方暴力催收的证据。
2、向亲朋好友提前沟通,说明情况,得到他们的帮助与理解,同时能够缓解自己的压力。
3、遇到有暴力行为的上门催收,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规定:对涉嫌恶意欺诈和暴力催收等严重违法委会的机构,及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切实防范风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018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间贷款,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
冒名被别人贷款如何处理
79人看过
-
我的身份证被冒名贷款,如何维权?
73人看过
-
在外卖中发现了头发,应该如何维权?
391人看过
-
被冒名开户无损失如何维权
102人看过
-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何维权
480人看过
-
购买米时发现虫子,应该如何维权?
122人看过
-
个人身份证被冒名贷款后,如何维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07如果别人冒用您的身份证贷款,只要您没有到场签字,则贷款与您无关,您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但若您将身份证借给别人贷款,并在贷款合同上亲笔签名,则您是债务人。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与借您身份证贷款的人进行协商,要求其按时还款。如果对方拒绝还款,您可以先自行偿还贷款,然后寻求其他方式追回欠款。以免信用受损。 如果您无法追回欠款,您可以考虑向法院起诉对方。尤其是当您不是亲自签订贷款合同时,诉讼方式可以更有
-
被冒名转让的股权如何维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4股权被他人冒名转让,维权如下: 1.股东可以在公司召开股东会对其股权作出同意转让的决议时,要求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 2.股东可以向辖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
遇到被冒名贷款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06第一,如果能找到冒名贷款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对其提起诉讼。但由于冒名贷款人并非用的自己的身份,时间一长,很难考证,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 第二,积极与办理贷款、信用卡的银行协商,如果银行拒不解决问题,可以以“侵犯公民姓名权”为由起诉银行,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冒名贷款的具体实施者,但是因为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责任,使被冒名人蒙受了巨大损失; 第三、被冒名人要注意搜集证据,鉴于冒名贷款的各式合同、证据非本人
-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何维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25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在民法上,应当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包括并不限于姓名权、受教育权,还包括其他各种身份权,譬如银行贷款名义、个人信用等),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身份、恢复真
-
旅游途中发现被骗该如何维权?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6旅游途中被骗维权的方式有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双方协商;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