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最新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有哪些构成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有哪些构成,具体如下:
1、主体部件,本罪主体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2、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知道自己实施的是背信行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上市公司造成财产损害,并希望或让这种结果发生;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客观上,本罪表现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之便,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给上市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中国刑法徇私舞弊低价折股罪该怎么量刑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罪的量刑如下:
1、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国家利益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
徇私舞弊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罪会受到怎样的刑罚?
260人看过
-
徇私舞弊罪的处罚与国有资产低价折股出售罪
336人看过
-
国有资产徇私舞弊低价出售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165人看过
-
处罚措施:揭秘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的刑罚量刑方法
346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
198人看过
-
2021年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最新判例解析
13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徇私舞弊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12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
低价舞弊国有资产出售罪怎么处罚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0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怎么样才构成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04具备下列要件才构成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 1、犯罪主体限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且有明确的徇私动机; 3、犯罪客体是国财产的所有权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4、客观方面即行为人作出的违反国家规定,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的行为。
-
徇私舞弊国有资产低价销售罪如何量刑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4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27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的国有所有权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的行为。 1、违反国家规定。所谓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公司法以及其他国有资产保护法规的规定,如《公司法》第21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