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相当原则的困境及其实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1:42:01 419 人看过

[提要]罪刑相当是刑罚配置的重要原则,但从犯罪处罚的角度看,这一原则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罪刑相当中的相当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本身并不具有确定性,只能根据它与其他罪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但比较本身要具有确定性,必须相比的个罪中有一个是确定的,只有这样,刑罚相当才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认为,在坚持罪刑相当原则的前提下,法典罪刑关系的配置既可能倾向于重刑化,也可能倾向于轻刑化,但通常更易于向重刑化方向发展。为了避免这种倾向,有必要对罪刑相当原则在指导思想上加以调控,在刑事政策上确立总体趋轻的思想。刑罚结构整体趋轻,具体刑罚配置向轻重两极化发展,是实现罪刑相当原则的内在要求。

[主题词]刑法原则罪刑相当重刑化轻刑化刑事政策

罪刑相当对刑罚功能的发挥、刑罚目的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一方面,无论是刑罚必然性,还是刑罚的及时性,都必须以罪刑相当为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便有滥施刑罚的危险,背离罪刑关系的内在规律。即使是必然的刑罚,再及时适用也不可能收到实效;另一方面,刑罚公正性实际上是罪刑相当原则在价值目标上的实现。换句话说,相当性是刑罚公正性实现的基础,刑罚公正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报应观念,而报应观的基础就是恶有恶报、有罪必罚,强调罪从刑生,刑当其罪。也就是说,报应是以罪刑的相当性为前提的,脱离了罪刑的相当,报应便失去了正义的光环,而成为一种恶。刑罚功利目标的追求,必须有报应观念的制约。因此,罪刑相当贯穿于刑罚正义性实现的始终。但是,能否因此就认为适度化是刑罚轻重问题上的最挂抉择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仅在于适度本身是一个不具确定性的概念,更重要的在于从罪刑相当原则中推导不出适度化说的结论。

一、罪刑相当之相当

刑罚的轻重应与已发生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性相适应,这是刑罚配置问题上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如果撇开了同种类罪这个参照物,仅从具体犯罪角度来谈,这一原则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以传授犯罪方法罪为例,该罪的法定刑包括管制、拘役、5年以下有期徒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虽然这些法定刑被划分为三个档次,即基本罪、情节严重罪和情节特别严重罪。应该说,也注意到了罪与刑之间的配置关系,但人们普遍认为,该罪的法定刑设置过重。这个结论是人们在把它与共同犯罪和教唆犯罪的比较中得出的。如果仅从传授方法本身来看,有什么理由认为法定刑的这种配置不合理呢?显然无法得出如此的结论。

实际上,罪刑相当的相当在刑罚上的配置与确定是通过与其他罪的比较而确定的。首先是通过同种类罪的比较,因为在同一种类犯罪中,犯罪的客体是相同的,侵犯相同客体的两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的大小之间就具有了可比性,通过这种比较,我们才能确定对该犯罪行为配置怎样的刑罚才是相当的。比如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类行为中,除了抢劫罪外,盗窃、抢夺、诈骗三种犯罪行为在同一量刑档次上配置的法定刑基本相同,这只是针对这一类犯罪行为来说,我们认为罪刑配置是相当的。另外,还必须通过类罪之间的比较,虽然类罪间的犯罪客体不同,但理论上一般认为不同客体间的重要程度是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等等。正据于此,杀人罪的法定起始刑才会高于伤害罪的法定起始刑。当然,这只是从横向的角度所做的比较,事实上,相当还包含纵向角度的比较,即现行刑法与旧刑法的比较。

由此来看,罪刑相当的相当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本身并不具有确定性,只能根据与其他罪的比较,才能对某一犯罪行为配置相当的刑罚。但是,比较本身要具有确定性,必须相比的类中有一个是确定的,只有这样,罪刑相当的相当才具有可操作性。而对最先确定的那个罪法定刑的评判,实际上是依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伦理道德观念来界定的,因此,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其法定刑的确定也还是相对而言的。这样看来,罪刑相当的相当也是相对的。我们还是以侵犯财产罪为例,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盗窃、抢夺、诈骗罪中某一个罪的最低法定刑量刑档次中法定刑的上限,这样才能确定其他罪同一档次法定刑的上限,而且这一确定必将影响到所有财产法定刑的配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最低量刑档次法定刑的上限为3年有期徒刑,为何规定3年?难道规定1年有期徒刑就不合理吗?罪刑相当原则中的相当并不能解决这个在刑罚配置上最关键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刑罚功利主义者也未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如贝卡利亚和边沁并没有给我们太多有益的启示,他们只是认为,如果人们终归要犯罪,就宁可让他犯轻罪,也不应让他去犯重罪。为了使刑罚的这一威吓目的得以实现,他们按罪行严重性的大小设计了由高到低五个档次的刑罚等级表,认为这样能使罪犯宁犯小偷而不犯夜盗,宁犯夜盗而不实施暴力犯罪。而这种强调刑罚威慑功能的刑罚观,显然潜藏着走向重刑的危险。

二、相当与重刑化或轻刑化

因为罪刑相当原则中的相当只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最终它还必须通过对某一具体个罪法定刑的确定才有可操作的意义。这就势必出现这么一个问题:当对这一具体的个罪最低档次的法定刑的上限规定得较高时,那么与之同一类的其他罪的刑罚配置也会随之而较高,其他档次的法定刑也会因此而较高;另外,由于类罪之间在刑罚上也应保持相当的平衡性,如一般重婚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2年,破坏军婚罪的法定最高刑则为有期徒刑3年,人们一般觉得这还是符合罪刑相当要求的;但是,假如一般重婚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年,破坏军婚罪的法定最高刑仍配置为有期徒刑3年,人们就可能会觉得它不那么符合罪刑相当原则了。因此,最终会导致刑法典刑罚结构在整体上的趋重倾向。与之相反,假如对这个具体的个罪最低档次的法定刑的上限规定得较低些,那么,不但相应的同一类罪的各档次法定刑配置都会较轻,而且其他类罪法定刑的配置也能保持相应的程度,这样,刑法典刑罚结构在整体上就将趋轻。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又似乎都不能认为它们在罪刑方面是不相当的。这是因为,刑罚量的配置本身就受法律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而这些传统和观念在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同的,尤其是伦理道德观念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又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而它们在罪刑的具体配置方面又具基础性的地位。所以,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对罪刑相当的评价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故此,坚持罪刑相当原则并不一定就能排斥重刑化或者轻刑化,重刑化或者轻刑化倾向与坚持罪刑相当原则并不具有绝对联系,因为它们本身事实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刑罚进行权衡的结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1日 02: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重婚相关文章
  • 刑事罪罚相当的原则是什么
    刑法对每种罪名都做了详细的定义和规定,并进行了刑法罪名解读,在刑法的常识中,需要首先明确的一个原则就是刑法的罪刑相当的原则。罪刑相当,又称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罪刑的大小,决定刑罚的轻重。罪重的量刑则重,罪轻的量刑则轻。罪刑相当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同态复仇。远古社会,同态复仇极为盛行,到奴隶社会,同态复仇为法律所认可。但当时的同态复仇实际上是统治阶级酷刑的依据,是完全以结果论责任的绝对报应刑。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严刑酷罚的司法制度,提出了罪刑等价的观念。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惩罚应有程度之分,按罪大小,定刑罚的轻重。①贝卡利亚也指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②在罪刑等价主义者看来,刑罚是对犯罪的一种回报,因此,刑罚的质和量完全以犯罪为转移,即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成为刑罚的尺度。而犯罪包含了犯罪意图、主观恶性,因此,罪刑等价将犯罪主客观方面决
    2023-04-25
    77人看过
  • 罪刑个别化与罪刑相当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刑罚个别化原则,是指在制刑、量刑和行刑的过程中,国家根据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在报应观念所允许的对已然之罪适用的相当刑法区间内,设定、宣告和执行相应的刑罚的一项原则。罪刑罚个别化是指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所犯的罪是有区别的,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定罪量刑。两者的关系是则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理论,强调统一;后者强调实践,强调个别。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刑法研究的一种方法。以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为视角诠释罪刑法定原则的根本内涵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是现代西方刑法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其基本精神价值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其核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它不是简单的罪与刑的
    2023-07-18
    100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
    《法释〔2001〕7号》司法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扩大到生命权,但附带民事诉讼中仍然严格遵守《法释〔2000〕47号》司法解释,没有引人精神损害赔偿。在有其他赔偿主体[6]的情况下,就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法律冲突。承保肇事车辆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7]死亡赔偿限额包含有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属于强制保险理赔范围。对于一般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能在死亡赔偿限额内向被害人赔付精神抚慰金。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就只能用于赔偿除精神抚慰金以外的经济损失。在雇佣关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共同侵权等案件中,除刑事被告人以外的主体是附带民事诉讼当然的被告。以雇佣关系为例,雇员(刑事被告人)致第三人侵害时,被害人(即前述第三人)可以要求雇主赔偿精神损失。按照不真正连带责任理论,刑事被告人是终局责任人,[8]但依据《法释〔2002〕17号》司法解释却不赔偿精神损失。导致雇主在向被害人实际承担赔偿
    2023-02-04
    163人看过
  • 探望权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
    行使探望权的原则是: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行使探望权,涉及到直接抚养一方和子女的利益,因此有必要确定探望的时间以及方式。按照协议优先的原则,父母应当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探望时间和方式。对于探望权行使的判决,难以保障上诉人的权利的有效行使虽然夫妻双方离婚,但不应剥夺或限制对其小孩的相处和探望,一审法院判决男方一个月只有两次限定周六探望时间,且当天上午带出下午6点前必须送回住处。此种探望方式缺乏灵活性,且行使时间过短,并不能有效保障其探望权;同时,对于尚且年幼、对父亲较为依赖的小孩的成长也将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该案件正在二审审理中,尚未判决。律师分享:夫妻双方离婚,如果是协议离婚,那么离婚协议的约定至关重要,该协议一经双方签字在民政局备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在离婚后要对此做出变更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劝诫夫妻约定离
    2023-07-07
    181人看过
  • 离婚后财产分割:规则与现实困境
    再婚夫妻一方去世后,遗产由其配偶、子女、父母继承,配偶有权继承另一方的房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夫妻二婚如果一方死亡财产怎样分配二婚夫妻一方死亡的财产分配,对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
    2023-07-17
    82人看过
  • 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及其原则
    1、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由法律规定,他人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支付报酬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世界各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条件不同,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合理使用包括以下情况: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个人使用为目的而使用)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作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国家机关为了立法
    2023-02-14
    85人看过
  • 重婚罪的法律规定及其量刑原则
    重婚罪的认定是:1、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概念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特点是表现为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量刑是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的量刑标准具体是什么重婚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2、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3、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
    2023-07-24
    109人看过
  • 刑事案件异地管辖的现实困境
    (一)异地管辖还缺乏严格的法律制度尽管《刑事诉讼法》第26条的规定,可以视为对异地审判管辖问题提供了条文依据,从形式上看,推行异地审判管辖并没有超出上述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范围。但是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116条,第11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后,由审判员审查以下内容: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同时最高法院《解释》第18条还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而在实际操作中,检察机关从案件角度考虑,到异地法院提起公诉,即使异地法院同意接受管辖,再由受诉法院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自己管辖,实为无法可依。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法院将案件受理、换押、送达后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
    2023-02-22
    85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和解的正当性困境及其化解
    关键词:行政诉讼/和解/正当性/实质当事人内容提要: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正当性面临三大困境:行政职权法定的非处分性、行政机关对行政职权的处分权缺失以及行政机关对实体权力处分的非竞争性倾向。现有行政诉讼和解的正当化理论把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酌情处理的权力等同于行政机关在诉讼和解中对实体权力的处分权,不关注行政机关对实体权力处分的非竞争性倾向,实际上是有意回避了行政诉讼和解面临的正当性困境。化解行政诉讼和解所面临的正当性困境的新途径是允许社会公众或第三人参与行政诉讼和解程序。这是因为,第三人与社会公众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实质当事人;他们与行政相对人是真正的利益冲突双方,可以满足行政机关处分权行使的竞争性要求;实质当事人的和解意见是流动的民意,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行使处分职权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文规定禁止
    2023-06-06
    6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刑罚及其判定原则
    犯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主观上为故意。故意伤害罪如何处罚故意伤害罪处罚如下:1、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的民事赔偿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如果造成被害人残疾或者死亡还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3-07-16
    57人看过
  • 浅议刑法部分法定刑的刑度设置及罪刑均衡和罚当其罪原则
    在当今社会某些领域中,个别违法犯罪现象甚为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严重的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刑法的威慑作用几乎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个别国家机关执法不力,纵容了犯罪行为的发生;二是违法犯罪者的违法成本太低,刑法部分法定刑的刑度过于轻微,严重背离了罪行均衡、罚当其罪的原则。重罪轻罚,使违法犯罪者付出的代价轻微,进而导致了某些领域违法犯罪的猖獗。本文就针对现行刑法个别法定刑的刑度设置以及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关键词:法定刑刑度罪行均衡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减刑引言:目前国家整体形势良好,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这些繁荣的背后,我们却不能不痛心疾首地看到,在社会某些微观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极其不和谐的地方,并且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的毒瘤,严重阻碍着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诸如:诚信危机,道德沦丧,利欲熏心、
    2023-06-08
    261人看过
  • 强奸罪既遂犯的刑罚及其判定原则
    强奸罪既遂的判刑标准:一、强奸罪既遂,一般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加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奸淫不满14岁的幼女,以强奸罪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4、二人以上轮奸的;5、奸淫不满十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6、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中国强奸罪会怎么判刑中国强奸罪的判刑标准如下:1、强奸罪的量刑根据犯罪情节不同有不同的标准,最轻的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2、如有严重犯罪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3、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
    2023-07-09
    393人看过
  • 罪行相当原则有哪些
    罪刑相当原则的内容:刑罚的性质和强度要与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适应;刑罚的性质和强度要与刑事责任的轻重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一、既遂和未遂的犯罪数额可否合计既遂和未遂的犯罪数额是不可以直接合计的。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的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量刑标准指导意见有何规定(一)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二)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三)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
    2023-06-29
    458人看过
  • 无过错原则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无过错原则是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无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公民、法人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应当承担责任。法律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违约责任中,违约责任发生后,非违约方只需证明违约方的行为已构成违约,无需证明其主观故意或过失。对于违约方来说,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是徒劳的,但可以证明违约是在不可抗力和特殊免责条件下发生的,同理,特别侵权人只能通过证明法定免责理由的存在来免责。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的区别是什么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的区别:1.适用过错原则(除过错推定)由受害方就侵权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也即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举证不能,对方就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对方就自己无过错可抗辩免责,如系第三人造成的,自己就可免责。而适用无过错,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受害人不必就此举证,按法律规定直接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行为人不得以自己无过错抗辩免责,如系第三
    2023-07-07
    262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效力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重婚
    词条

    重婚,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再结婚的行为。即当事人在已经有了一个事实的婚姻关系时,又和其他人缔结了第二个婚姻关系的。 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法律上的重婚,即当事人前一断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又和其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从而构成的重... 更多>

    #重婚
    相关咨询
    • 抢劫罪的起刑标准及其适用原则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16
      抢劫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抢劫1次的,为有期徒刑四年;抢劫2次的,为有期徒刑六年;抢劫取得财物数额每增加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其他。
    • 数罪并罚原则及其适用规则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23
      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并科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而适用的规则是同一个犯罪行为触犯不同的犯罪罪名。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 刑法的空间效力适用原则及其简介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2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有: 1、属地原则,即对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有管辖权; 2、属人原则,即对我国公民在国内外的犯罪有管辖权; 3、保护原则,即对侵害我国国家、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 4、普通管辖原则,即对属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的范围内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
    • 的归责原则及其内在关联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9
      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是关于侵权责任“归责”的基本规则,即行为人因为何种事由被要求承担责任。归责原则构建了侵权类型,即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类型。归责原则对应着侵权责任的基本分类。三种归责原则对应了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它们在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和严格责任对行为人所强加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就行为人来说,严格责任最重,过错推定次之,过错责任最轻。对受害人的保护
    • 试用期计算及其原则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8
      根据《劳动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