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注意:
一、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慎重行事,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保全条件和保全范围。
没有使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况的,不应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二、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原则上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并可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确有必要时依职权保全要特别慎重。
三、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依法作出裁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诉前财产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
财产保全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497人看过
-
哪些财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488人看过
-
针对不同的被保全财产,采取相应的财产保全措施
269人看过
-
对方没有财产,能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10人看过
-
财产保全对债权采取保全措施可以吗?
261人看过
-
能否对无房产证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63人看过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在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前,可告知申请人提供担保,拒绝提供担保... 更多>
-
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如何采取保全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4《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认为,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执的财产,或者被告的财产,对案外人的财产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也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或者不能超过争议财产的价额。采取保全措施,只能在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
-
不同被保全财产应采取的措施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3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债权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针对动产或不动产等具体财产的性质、属性等,采取相适应的保全措施。督促人民法院确保财产保全符合法定程序手续。
-
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如何办理财产保全措施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26人民法院要对注册商标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到商标局办理财产保全手续。一、办理步骤法院执行人员携带有关书件直接到商标局变更续展处办理二、财产保全书件的准备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21日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人民法院请求商标局对注册商标权实施财产保全措施的,应提交以下书件: 1、协助执行通知书; 2、有关民事裁定书、判决书; 3、法院介绍执行人员前来对注
-
当事人的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保全财产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答案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8财产保全的作用是,防止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处分有争议标的物或者处分判决生效后用以执行的财产,以防止纠纷扩大,并保障生效判决得到执行。但是,如果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当,会给当事人财产权和人身权造成损害。例如,对当事人的银行存款全部予以冻结,超出申请人请求的范围,会使对方当事人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的
-
法院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它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予以变卖,保存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