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请诉前保全
司法实践中不少单位在经营不善时,往往采取转移资产、变卖设备、逃匿消失等手段隐匿财产,这样一来,即使农民工胜诉也会因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无法拿到工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据此,农民工可以避免陷入打赢官司却拿不到钱的尴尬境地。
二、申请支付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一规定将支付令制度引入欠薪案件中,赋予了劳动者快捷进入司法救济程序的途径。一般来说,在申请人提出申请后,法院会在15日内向被申请人发出支付令,被申请人必须在15日内提出异议或清偿债务,逾期申请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行使撤销权
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根据此规定,债务人为逃避债务,而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配偶、子女或其他人等时,债权人就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撤销权必须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四、恶意欠薪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了犯罪的范畴。
-
农民工顺利讨薪的四种法律手段
369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法律依据在我国包括哪些
409人看过
-
民工蜗居讨薪方法有用吗,农民工还可以如何合法讨薪
118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的方法农民工如何讨薪
268人看过
-
农民工利用法律援助怎么讨薪
200人看过
-
农民工的法律保护与讨薪
403人看过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 更多>
-
农民工讨薪可走哪些法律程序?农民工讨薪要走哪些法律程序才可以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5农民工讨薪可走哪些法律程序? 1、劳动关系双方对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无异议且工资数额明确时: (1)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并向农民工出具了工资条。此时,农民工可以持欠条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当法院判决或支付令生效后,农民工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农民工认为拖欠工资数额明确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行政处理。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
-
农民工怎么利用法律手段讨薪,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08一、申请诉前保全司法实践中不少单位在经营不善时,往往采取转移资产、变卖设备、逃匿消失等手段隐匿财产。 二、申请支付令。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农民工如何用法律手段讨要工资法律途径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0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 (1)、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
-
农民工讨薪怎么办农民工讨薪的方法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农民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讨薪: 1、农民工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3、或者是收集相关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可以用哪些法律手段讨债,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16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手段讨债: 一、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还债。注意原告应提供书面借据,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债务存在的证据。而且要咱三年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 二、申请支付令。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债权人应提供借贷合同、借贷凭证、借贷双方交付钱款的有关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