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过程法律缺失体现哪些方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4 20:03:41 181 人看过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过程中有哪些法律的缺失?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土地规划缺乏法律地位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土地供应的总量和结构,并需要通过土地规划进行具体落实,但目前我国许多土地规划由于规划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规划内容存在的问题无法实施,导致调控效果无法真正实现。

我国规划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许多规划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冲突,其中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最为密切且最易产生冲突,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用地规模与保护耕地存在的不协调矛盾无法调和。在行政上,由于做出这两个规划的部门,分属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管理,造成了协调的困难;在法律上,虽然现行《土地管理法》指出“城市规划在用地上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但没有指出具体协调的方法和手段,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

土地规划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供应与土地规划的内容出现脱节,以及长远战略性的不足。由于许多地方以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用地的数量为标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就造成了与受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限制而编制的土地规划内容相脱节,而且许多地方的土地供应计划目前只是年度计划,缺乏与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相结合的完整序列。就土地规划而言,它是对土地合理利用的安排,要求对土地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这就需要在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仔细研究规划区域的产业发展、土地总需求变动规律,以大区域的观点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与周围区域资源互补、产业互补的问题,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土地规划所欠缺的——仅考虑本区域、眼前的利益和需求的规划屡见不鲜,最后常常导致重复建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这部历时10年,耗资10亿元的规划,是我国确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后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然而,虽然该纲要在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体上实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糟糕。首先,未达到规划年限,许多地方的指标已经用完;其次,挑战规划严肃性的乱设同区以及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等行为频频出现;最后,随意修改或根本不执行规划的行为也并不少见,土地利用规划已经名存实亡。

二、地方政府行为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市场主体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但我国地方政府也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经济,而法律只偏重于规范企业行为,这就造成了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严重欠缺。从而使得政府行为缺乏法律约束,成为了除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外,造成目前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扰乱土地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政府行为缺乏约束的根源在于监督的主体无法确定,即使有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在地方上无法确定执法主体,土地法制就不能转变为土地法治,制度也无法很好的实施。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可以监督政府,但不能监督党委;作为执法机关的法院、检察院,有权根据土地法、刑法、房地产管理法追究土地违法者法律责任,但由于受同级党委领导,不能追究领导自己的党委领导人和解决行政经费的政府领导人的土地违法行为;作为行政监督的监察厅局、国土资源厅局,可以依据相关条例监督行政土地违法行为,但由于也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不能有效地监督给自己“位子”、经费的“相关者”的土地违法行为。另外,虽然有公众监督作为约束政府行为的另一途径,但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完全公开土地供应方面的信息,也就无从发挥作用。

由于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机制没有建立,约束的主体和渠道也无法明确,导致地方政府可以无所顾忌的利用手中职权,肆意滥占土地、暴力圈地,通过对土地的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三、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缺乏法律基础

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地方政府敢于冒着违背中央政策的风险去追逐土地收益,最终造成当前地方政府开发的盲目性和以低成本供应土地吸引投资做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分配不尽合理、征地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中央对地方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土地政策执行并不认真,甚至阳奉阴违。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专项用于耕地开发。但事实上,这70%的有偿使用费,往往被地方政府挪作他用。

根据浙江省一项调查显示,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为: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30%,农民仅占5%~10%。可见通过土地征用和出让,地方政府可获得巨大的可支配收益,这巨大的利益也是驱动地方政府无视土地政策的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缺乏法律约束的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导致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敢于频频违反土地政策,造成了土地调控的混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5: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货币政策比如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等,可以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法定论。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内则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可以借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经济态势和程度判断方面的困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时滞;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不确定性。供给管理包括两种政策手段,即提高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在竞争性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有效分配,以提高近期产出量;促进国内储蓄和投资,提高教育水平,鼓励技术革新
    2023-03-02
    235人看过
  • 宏观政策是什么意思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社保卡在哪激活都可以吗?社会保障卡不可以异地激活,不过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者官方网站的方式激活。社会保险必须根据各种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按照给付标准事先估计的给付支出总额,求出被保险人所负担的一定比率,作为厘定保险费率的标准。而且,与商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除风险因素外,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经济因素,求得公平合理的费率。拓展资料: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
    2023-03-02
    301人看过
  • 非法征用土地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非法占用土地罪包括以下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一、非法占地怎么处罚?非法占地的处罚: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二、非法占用林地罪怎么量刑非法占用林地罪量刑标准是,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什么是非法占用土地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
    2023-03-04
    189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主观故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处罚中的主观因素,是指违法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对行为和结果的认知状态。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主观因素可细分为4种情形。1、直接故意,行为人知道行为必然产生结果(认识因素)并希望结果发生(意志因素)。2、间接故意,行为人知道行为必然产生结果(认识因素)并放任结果发生(意志因素)。3、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知道行为可能产生结果(认识因素)并轻信自己能够避免(意志因素)。4、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行为及其结果的发生(认识因素)也不希望发生(意志因素)。符合上述4种情形之一的,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均为有过错,反之则为无过错。一、行政处罚执行机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没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
    2023-02-16
    132人看过
  • 关于楼市调控,地方两会透露哪些政策
    关于楼市调控,地方两会透露什么政策【信号一】楼市调控“稳”字当头,多个热点城市提“环比不上涨”去年以来,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引致多轮调控。从已召开的地方两会看,从严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热点省市的房地产市场均坚持“稳”字当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明确提出严格楼市调控,以期稳定房地产市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2017年北京市楼市调控目标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房价环比不增长;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7年将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圳市则坚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等手段,有效降低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影响。其他热点城市也提出类似目标。苏州强调“加强调控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格管理去杠杆”;重庆2017年房地产工作的重心是“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坚决遏制炒房行为”。一些二线城市还明确把稳控房价当作
    2023-05-04
    420人看过
  • 非法批准征收土地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主体: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立法解释》规定的在各级政府中的主管人员,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徇私舞弊行为使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受到严重干扰,损害了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机关的威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犯罪对象是土地。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国有土地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违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行为,造成国家土地资源的浪费,可耕地面积减少,使国家土地使用收益大量流失。行为: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行为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这里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征用、占用土地的申请予以批准。一、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非法占用土地罪?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非法占用
    2023-03-23
    10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宏观调控法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1
      (1)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等七大类宏观调控关系,它们也可以合并为计划、财税、金融三大类调控关系。 (2)特征: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在各类宏观调控关系中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之间存在着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有时也
    • 宏观调控手段都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25
      宏观调控手段有: 1、法律手段,是指依靠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监督管理经济的手段,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行政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3、经济手段,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依靠各种经济组织,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和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的手段。它是一种间接调控手段,而且是主要的调控手段;
    • 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0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经济手段折叠编辑本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法律手段折叠
    • 什么是宏观调控法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03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宏观调控法的体系包括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三大部分。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 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 (1)以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有:财政政策调控方法、货币政策调控方法、产业政策调控方法、价格政策调控方法和对外经济政策调控方
    • 新的财政宏观调控法全文主要涉及的经济宏观调控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1
      第一章政府和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理性思考预算制度的建立四、我国的国债政策第三章新世纪财政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一、扩大内需与财政宏观调控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财政宏观调控三、知识经济与财政宏观调控四、可持续发展与财政宏观调控第四章财政宏观调控及其体系的发展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紧迫性及含义二、财政宏观调控的对象三、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设定第五章挑战财政宏观调控的基本规范一、我国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