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犯是否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06 21:43:08 101 人看过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预备犯属于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强奸罪量刑的从轻情节是怎样的

犯罪的从轻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特殊主体。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在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自首。

二、犯罪预备的具体含义,认定及其处罚

犯罪预备的含义: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犯罪预备的处罚: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

三、该如何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1、概念不同: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2、不同的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23: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共同犯罪中是否存在犯罪预备
    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共同受贿罪从犯怎样量刑1、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
    2023-03-13
    382人看过
  • 犯罪预备是否有追诉期
    犯罪预备有追诉期,因为犯罪预备也属于犯罪,所以适用犯罪的追诉期。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一、故意伤害致轻伤追诉期限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追诉期限为五年。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二、中国犯罪追诉期是多久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2023-04-06
    387人看过
  • 出发是否构成犯罪预备
    属于犯罪预备的标准:这是一种为犯罪准备工具和创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介于犯罪决犯罪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准备;2、行为人尚未开始犯罪的行为;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4、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出发在路属于犯罪预备吗根据刑法,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去犯罪地的路上应当属于犯罪预备,此时尚未进入犯罪现场,实际犯罪行为,比如盗窃,或者伤害,斗殴等等还没有实施。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的行为包括:1、准备工具。如为了抢劫,大量购买管制刀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如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如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如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
    2023-07-04
    82人看过
  •  "会否给犯罪预备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能够中止犯罪预备行为,没有造成损害,那么这个人可以被免除刑罚。但是如果犯罪预备行为导致了一定的损害,那么这个人将会被减轻处罚。如果一个人在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能够中止犯罪预备行为,没有造成损害,那么这个人可以被免除刑罚。但是如果犯罪预备行为导致了一定的损害,那么这个人将会被减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预 备 : 自 动 放 弃 犯 罪 或 有 效 防 止 犯 罪 结 果 发 生 是 否 免 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2023-09-05
    316人看过
  • 犯罪预备是否要进行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预备还未开始实施犯罪,只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就应当以犯罪预备论处。犯罪预备只
    2023-08-14
    376人看过
  • 在我国预备犯是犯罪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一、在我国预备犯是犯罪吗是犯罪。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犯罪预备的处罚,必须要认定行为属于犯罪预备。根据《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已经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即已经实施了准备犯罪工具或者制造犯罪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犯意表示。(2)罪行为必须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如果犯罪行为没有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则构成其他犯罪形态。(3)罪行为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基于行为人以内的原因停止犯罪,则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
    2023-03-03
    166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应当如何定罪
    一、犯罪预备的法律定义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二、犯罪预备应当如何定罪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
    2023-03-04
    205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定义是什么?犯罪预备指的是什么?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犯罪预备中止算犯罪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预备中止是有罪的。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一种犯罪状态。犯罪预备中止由于预备犯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就中止,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8-11
    331人看过
  • 刑事犯罪预备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预备构成犯罪。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认定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客观上有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的行为。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何判断律师是否专业1.案例为王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律师经验越丰富,他的成功案例才可能越多,失败教训也多,那么他办起案件来,才知道如何更好的争取成功,避免失败。2.不打包票不打包票的律师才可能是好律师。乱打包票的律师一定不是好律师。在刑事案件中,一个不打包票的律师,才说明他谨慎,他严谨,他对待案件更可能认真一些。至少他靠谱的机率更高一些。3.长于分析、充分共情不打包票又经验丰富,那如何看出这个律师的专业与价值就看律师的分析能力,一个案件,普通律师能看到和分析出一二三,专业律师则能分析出一二三四五六,甚至更多,而且,还能分析出为什么是一二三四五六。这就是功力。能全面分析,证明他
    2023-07-04
    308人看过
  • 犯罪形态之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刑法学界认为这只是对犯罪预备行为的描述,并非犯罪预备的概念。根据这一规定及有关刑法理论,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2023-06-11
    111人看过
  • 中止犯是否可以涵盖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可以成为中止犯,只要在犯罪预备的同时而中止了犯罪的行为那么就可以以中止犯来进行处罚。1、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2、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分: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方式。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2、构成要件:我国刑法第24
    2023-07-05
    348人看过
  • 教唆犯是否成立预备犯
    一、教唆犯是否成立预备犯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教唆是否有预备,一般情况下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二、什么是教唆犯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三、教唆犯的特征1.必须具有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也就是用劝说、怂恿、利诱、收
    2023-04-20
    358人看过
  • 犯罪预备是否应该被视为犯罪行为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所以,我国刑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二)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
    2023-07-06
    271人看过
  • 经过共同犯罪预备的行为是否犯罪
    犯罪预备可以是共同犯罪。只要在犯罪预备阶段满足犯罪主体是两人、并且两人所犯之罪都是故意犯罪的要件即可构成共同犯罪。而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以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预备阶段,也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的行为过限共同犯罪理论是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刑法理论历来有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之争,其实质是关于共同犯罪本质的争论。我国刑法不承认行为共同说,不承认过失共犯。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此款规定,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即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有的共犯者超出了共同的犯罪故意范围,单独实施其他犯罪,由于其他共犯者对此缺乏共同故意,因而不成立共犯。而其中实行犯实施的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被称为共同犯罪中的“行为过限”。对过限行为如何划定的探讨,其目的旨在正确确定
    2023-07-29
    39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犯罪是否定已经预备犯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7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预备不是犯罪未遂,两者属于不同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是否是为了犯罪进行准备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3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进行准备,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
    • 犯罪预备是否处罚?犯罪预备处罚标准是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6
      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
    • 犯罪预备还是罪预备?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24
      犯罪预备被发现仍然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行贿罪是否有预备犯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2
      行贿罪没有预备犯。根据《》第条、第条,【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