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人玩失踪怎么处理
1、由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借款。
民法典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第四十二条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2、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债款。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
3、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拍卖债务人房屋或财产的办法为债权人清偿债务。
4、民间借贷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5、民间借贷适用普通诉讼时效,即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1)约定分期还款的约定同一借款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约定一次性还款的。约定借款到期一次性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借款人在出借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二、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情况吗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表象内容,即指离开住所地,在有经常居住地的情况下是指离开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且离开的状态呈持续性,持续的时间跨度为在对其送达起诉书时到判决作出后或者判决生效前。
(2)实质性内容,是指在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范围内有可能与其有联系的人或组织联系不上其人并且关键联系人不知其下落。
《民法典》
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第四十一条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自其失去音讯之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自战争结束之日或者有关机关确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二条
-
怎样能够追回失踪债务人的款项
398人看过
-
借款人失踪了如何追债还款
119人看过
-
债务追讨:如何解决失踪欠款人问题?
431人看过
-
债务人玩失踪,谁来履行还款义务
411人看过
-
如何追讨失踪两年的债务人的欠款?
391人看过
-
老赖失踪怎样追回债务
133人看过
-
债务人玩失踪欠款怎么办债务人玩失踪欠款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18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失踪人,确定财产代理人,财产代理人可以从失踪人的财产中偿还债务。 起诉个人债务纠纷需要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如果还不到两年,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要求偿还。法院立案后,一般以公告投递的形式呼吁债务人投诉。 公告期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对借款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作出缺席判决。法院作出判决后对方不执行的,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
债务人失踪可以报警追回欠款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6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而公安派出所管辖治安和刑事案件,不能报警。 债权人追逃债款有两条法律途径: 1、债权人直接向法院起诉追讨借款。债权人起诉时,应当到债务人居住地或财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借贷关系存在,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人民法院就会立案受理。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受理后一般用通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露面,法院对借贷关系明确的,
-
-
债务人玩失踪如何要回欠,法律上有哪些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30债务人玩失踪,债权人要回欠款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会进行公告送达,被告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人民法院会作出缺席判决。
-
债务人失踪后有什么办法追回欠款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09债务人失踪后可以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 债务人失踪后要追债的可以直接提起诉讼,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公告送达,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债务人下落不明,借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属于夫妻债务,债务人的配偶有偿还义务。起诉下落不明的债务人履行债务,将债务人的配偶列为共同被告,需要举证证明是债务人夫妻共同债务,债务人配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债务人下落不明满两年,近亲属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