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什么,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01:03:38 185 人看过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主体不同,主观方面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和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共同之处是两者的客体但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行为方式基本相同以及行为后果都造成他精神损害。

一、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2.主观方面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共同之处是:

1.二者侵害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

2.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一般均可成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3.行为后果都是造成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的损害,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

三、名誉权和诽谤罪之间的关系

名誉权和诽谤罪之间的关系:名誉权是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诽谤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损害的就是他人的名誉、荣誉。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n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11: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诽谤的构成要件
    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诽谤散布的内容是虚构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还可以是真实的内容,其二是诽谤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名誉侵权的对象还可以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诽谤的构成要件有客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要件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谤和名誉侵权区分关键在于散布的内容是否属实。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另外,诽谤的对象不能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而名誉侵权的对象可以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二、诽谤的构成要件诽谤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客体要件,即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
    2023-07-02
    466人看过
  •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罪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既相互联系,又需要区别对待。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5、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散布的可能是捏造的事实也可能是真实的事实,诽谤只是侵害名誉权的其中一种方式。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2023-03-25
    407人看过
  • 诽谤和名誉侵权的区别有哪些呢
    1、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024-05-11
    283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和诽谤认定条件是什么?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
    2023-02-15
    305人看过
  • 名誉侵害和诽谤的区别在于
    1、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一、两口子吵架说狠话属于什么架两口子吵架说狠话一般情况下不是诽谤。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二、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
    2023-03-06
    163人看过
  • 诽谤罪和侵害名誉权是同时发生的吗?
    诽谤罪和侵害名誉权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虽然名誉权受到损害通常都是由于他人诽谤而造成的,但在正常的活动中其行为也极有可能会受到侵害,并且若是他人传播事实也可能使得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但是此时并非就是诽谤。一、名誉权和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
    2023-03-30
    281人看过
  • 怎么区别以侮辱、诽谤形式侵害名誉权和侮辱罪、诽谤罪
    (一)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在侵害名誉权中,不法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即不法行为人过失损害他人名誉也可以构成侵害名誉权。在侵权赔偿中,确定赔偿范围一般不考虑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即行为人主观状态一般不影响其责任范围,只有在精神赔偿中才考虑不法行为人的过错类型和程度。而在侮辱罪、诽谤罪中,不法行为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而且行为人主观恶性的程度对量刑有圈套的影响,主观恶性越大,被判处的刑罚就越重。(二)侵害行为的情节不同。侵害行为的情节,即加害行为的性质、手段、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结果。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要求加害行为情节严重。例如,在大街上强行脱掉妇女的衣服,故意捏造并散布他人收受了大量贿赂的虚假事实等。而构成侵害名誉权并不要求“情节严重”。(三)危害后果的程度不同。侮辱罪、诽谤罪的危害后果较严重,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侮辱
    2023-03-14
    320人看过
  • 名誉权和诽谤罪的对比
    名誉权是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诽谤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损害的就是他人的名誉、荣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荣誉权和名誉权有哪些区别荣誉权和名誉权有以下区别:1、公民和法人无一例外都享有名誉权。名誉权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和法人保持和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2、荣誉是指社会对公民个人道德、情感、才能、声誉、形象、法人声誉、形象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只有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的公民才能享有荣誉权。虽然名誉权和荣誉权都是人格权,但两者是不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
    2023-07-06
    109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与侮辱诽谤罪怎么处罚
    一、侵犯名誉权与侮辱诽谤罪怎么处罚在法律实践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通常仅在情节恶劣且符合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如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情况下,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侮辱罪是一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其具体表现为当事人通过采用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公开损害他人的声誉,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主要是他人的名誉权。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有人通过暴力或其他非法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虚假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
    2024-04-13
    314人看过
  • 诽谤与侵犯名誉权是不是一样的?
    诽谤与侵犯名誉权是不一样的。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另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
    2023-03-12
    55人看过
  • 刑法的诽谤罪民法的名誉侵权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对于同一种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之间经常会出现互相交叉和互相牵涉的情况,比如诽谤行为在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包括相关的司法解释中都以相同或类似名义涉及,在刑法中为诽谤罪,而在民法中类似行为的名称为名誉侵权行为,那么,刑法的诽谤罪民法的名誉侵权有什么区别呢?意民事侵权行为与诽谤罪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更为严重;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2023-04-27
    291人看过
  • 不诽谤也侵犯名誉吗
    精神损害赔偿
    一、不诽谤也侵犯名誉吗要看具体情况,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是有区别的:(一)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三)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四)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五)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故只要符合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即使不诽谤也侵犯了名誉权。二、死者有没有名誉权死者的名誉权也应该受法律的保护,对死者名誉权非法侵犯的,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
    2023-05-03
    209人看过
  • 名誉权的诽谤构成犯罪吗?
    我们在生活当中,时常会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就是自身的名誉权利受到他人的诽谤等行为。这样的行为,容易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被害人的伤亡情况。国家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为了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针对诽谤行为制定了专门的诽谤罪管理规定。那么,名誉权的诽谤构成犯罪吗?一、名誉权的诽谤构成犯罪吗?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构成要件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
    2023-04-10
    493人看过
  • 诽谤罪和名誉侵权可以同时赔偿吗
    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对诽谤罪及名誉权侵害的赔偿请求是可以并存的。若实施人所实施的行为不仅触犯了诽谤罪,同时也违反了名誉权的相关规定,那么受害者便有权利在刑事公诉程序中,提出附带民事的诉讼请求,以求得相应的损害赔偿;或者,他们亦可选择独立地发起民事诉讼,同样寻求赔偿。在具体的赔偿金额确定过程中,将会全面考量实施人的过失程度、其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受害者所遭受的实际损失等多方面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2
    8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诽谤罪和侵犯名誉?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6
      要注意民事侵权行为与诽谤罪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是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 怎样鉴别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30
      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而以书面、口头形式宣场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一、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共同之处 1、二者侵害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 2、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一般均可成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 如何对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罪进行区别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05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
    • 诽谤罪如何认定,他人侮辱诽谤罪与侵害名誉和名誉权的区别是什么呢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09
      诽谤罪的认定1、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2、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
    • 如何区分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呢?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24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的内容没有做此限制; 2、名誉侵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诽谤罪属于犯罪行为,需要刑事责任。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