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是:工会。我国《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一、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有的劳动者由于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对劳动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准确,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请求会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化解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处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请求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无形中造成放弃了部分合法权益。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双方均能在短期内解决纷争。尤其对劳动者来说,在许多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得到实惠。
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举报电话
(一)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
(二)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
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诉,在线的人员会为其解答;
3、直接拨打12333进行投诉。
-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找哪个部门
161人看过
-
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
97人看过
-
职工合法权益由哪个机构维护?
209人看过
-
职工权益的部分法律依据
172人看过
-
辞职未批准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75人看过
-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是我们的天职
462人看过
仲裁请求指平等民事主体在其可仲裁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对方发生争执时提请仲裁保护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保护其正当权益的行为。 承认仲裁请求是被申请人所拥有的权利。当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主张的事实与理由没有异议的时候,就可以承认其请求,以简化仲裁... 更多>
-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是哪个部门,具体规定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09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自觉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总体利弊相统一的基本职能,组织和引导全体职工宣传学习《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并根据一线职工的知识结构、接受信息渠道等特点,分别采取直接灌输、间接传达、法律讲解、实例分析、发放小册子、制作动画光盘等方式和手段,力图使法律宣传覆盖到每一位职工,增强其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
-
请问关于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部门是安徽在线咨询 2024-09-12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部门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法律规定,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用正确舆论引导公众,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主动配合执法维权。
-
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西藏在线咨询 2021-03-19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它把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己任,这也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力,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主要是通过下列权利的行使来实现。 1、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工会通过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的理,影响法律、政策的制定,为职工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获得更多的法律援助。 2、维护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企业的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职工利益,工会通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为
-
依法维护著作权权益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06版权和著作权一样,指的是内容相同的权利,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以下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
-
劳动仲裁部门依法进行怎样的维权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有何法律依据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23劳动仲裁部门依法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依法通过劳动仲裁部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