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如何负刑事责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6:55:37 449 人看过

刑法规定的精神病人,除了完全的精神病人和间歇性精神病人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半呆半傻,也有的是原先是比较严重的精神病,经过治疗后正处于缓解期,基本上恢复了自制力,但仍有残留的精神病症状,这种精神病人对于一些基本的社会现象是具有一定辨别是非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他们又与正常人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差别,达不到正常人的程度,这在法律上通常被称为限制责任能力或部分责任能力,也叫不完全责任能力,形象地说,是介于完全责任能力和完全丧失责任能力之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对这样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刑事责任,1997年修订的刑法增加规定了这种情况,即对由于生理或病理状态形成的有部分识别是非、善恶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这样规定,既考虑到这种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刑法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如果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不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又考虑到不能要求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因此在进行处罚时,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07: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离婚时当事人尚未取得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如何处理
    是否协商分割。《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3-06-13
    344人看过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精神病监狱的规定是什么
    一、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规定是什么?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这种精神病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要确认他是完全无刑事贸任的精神病人.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即他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是处于精神病状态之中,而且正处于发病期而不是缓解期和间歇期,实施危害社会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2)心理学标准。即由于行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即是否同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即依法进行司法精神的鉴定。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这是指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处于间歇期,没有发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他
    2023-03-31
    380人看过
  • 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结果,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便被医生鉴定为精神病人,也并不必然免去刑事责任。一般各国对精神病人的判定都是采用混合判定模式,即由医生判定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由法官判定其刑罚,医生的判定结果是法官判案的依据。在此过程中,法官仍然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医生的作用就是提供参考,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法官进行裁判时仍是以法律为标准,根据其社会危害性和公平正义原则判案。具有精神病史,不可以当然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即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结果也只能是法官裁判时的参考因素。法律依据:
    2023-06-12
    127人看过
  • 刑事责任能力的辨认能力
    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一个人的控制能力是以其辨认能力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缺乏必要的认识能力,那么,该行为人的控制能力也就无所依存。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相应地适当减轻法。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已在前节作了介绍。下面是儿种特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1、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2023-04-22
    221人看过
  • 精神病人发作失控杀人如何追究责任
    网友咨询:精神病人发作失控杀人如何追究责任律师解答: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相关法律知识: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第三,对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
    2023-08-18
    257人看过
  • 如何认定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注意哪些问题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情况下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如何认定对间歇性精神病人民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应该从其行为时的状态来判断。间歇性精神病人,在非发病期,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刑法》第十八条,精神
    2023-07-24
    469人看过
  • 新刑法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是如何规定的?醉酒的人犯罪,是否
    《刑法》第18条第1款、第2款、第3款对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作了详细的规定,把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具体分为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和完全责任能力三种:(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地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诉法》的规定,鉴定的医院必须是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后,不能放任其自由,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2)、(3)性质的精神病人也必须经法定程序确认。醉酒的人犯罪,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此,《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4-22
    354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病人能独立负刑事责任吗?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是指非自愿性强制治疗,是指国家为避免公共健康危机,通过强制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达到治愈疾病、防止疾病传播、维护公众健康利益,具有强制性、非自愿性、公益性的特点,一般包括性病、吸毒、精神障碍、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是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有关部门对吸毒人员采取的强制戒毒措施等。一、瘾君子犯病杀人是否负刑事责任瘾君子犯病杀人要负刑事责任。吸毒不是免除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精神病人的话,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双重人格副
    2023-06-28
    79人看过
  • 英国对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的认定探讨
    在13世纪前,英国的普通法不问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如何,只要他有违法行为就要接受法庭审判。直到亨利二世,首席法官布雷克顿(deBracton)才首次提到审案时要考虑作案人的心理因素。在罗马的宗教法庭,教士将道德上的罪恶作为可罚性的一个必备要素,在那个时代,将过错之人的罪过描述为邪恶的意图或犯意。宗教法规中的精神因素是一个需要证实和确认的焦点问题,细致的分析判断伤害的意愿从时间上至少要追溯至《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汇编》(公元535年)。布雷克顿(deBracton)把这一点引入了普通法中,他认为精神要素与犯罪行为对于构成刑事责任同等重要,他的解释是:除非有伤害的意志,否则不能判其有罪对于其过错,我们在乎的是意志非结果。根据意志来定义人的行为,接着是刑事责任。选用邪恶(evil)来揭示邪恶的意志,布雷克顿(deBracton)的理论核心为:邪恶的意图(evilintent)。按照中世纪的普通法,一个
    2023-04-22
    394人看过
  • 精神病犯罪真的可以完全免责吗?
    首先,民事责任不能免除,也就是该赔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自己难以支付则需要家人来支付。其次,只有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才能免于刑事责任。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可以免于刑事责任。1、真的精神疾病首先要说的是,精神疾病患者伤人是没有指向性的。不限于某个特定的人,如果你专门去伤害你的仇人,无论如何是很难用精神疾病解释的。比如杀医伤医事件的凶手,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亲人离世,家属心情难以平复,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拿着武器到医院里,有指向性地攻击,就无法用精神疾病来解释和开脱了。但要注意的是,很多有精神问题的人,其实自己并不知道,更没有诊断证明。所以说不排除很多违法犯罪分子本身确实有精神问题。这个比例没有官方统计,但是应该比想象的高。2、伪装精神疾病答案很显然,没有一定经验的人想装精神疾病,非常容易被识破。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知道精神疾病的特征,上来就吃屎喝尿,装得太过了。这也许在
    2023-05-01
    118人看过
  • 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无需强制医疗吗
    满足强制医疗条件的,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也需强制医疗强制医疗适用的对象《刑事诉讼法》第284条: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刑事诉讼法》第285条:根据本章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强制医疗适用的条件强制医疗需要符合下列条件:首先,强制医疗的对象只能是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不包括“文疯子”。其次,没有法院的
    2023-04-21
    398人看过
  •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处罚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意思一、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意思1、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称“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介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中间介态,属于行为人由于年龄、精神状况等原因,在实行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较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有一定减弱的情况。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
    2023-08-04
    332人看过
  • 刑事责任能力怎么认定,负完全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责任能力怎么认定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此有以下规定: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负完全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根据现代刑事立法的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一般指两类人,一是未达责任年龄的幼年人;二是因为精神疾病而没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
    2023-06-02
    342人看过
  • 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如何打官司?
    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为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不能独立参加诉讼,而应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为其监护人,即其父母,若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按顺序担任(存在前一顺序监护人的,后一顺序的不能担任)。若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也为其监护人,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同意的其他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按顺序担任。精神病人和精神病人可以离婚吗?可以与精神病人离婚。只是精神病人的离婚手续和程序会比较复杂。在精神病人精神状态正常时,其可以与配偶一起去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的手续,同时也可以去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精神病人是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只能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诉讼离婚
    2023-07-26
    10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果该人做了精神病鉴定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0
      如果该人经鉴定有精神病,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应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经鉴定该人作案时,正在犯病,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法院可以判决强制医疗。法律链接:《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
    • 精神病人或者残疾人犯罪的,应当如何承担刑事责任?负什么刑事责任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0
      《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九条
    • 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7
      对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于其心智丧失,不具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从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法律规定他们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刑事责任能力应如何认定,精神病人能负刑事责任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刑事责任能力应如何认定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此有以下规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
    •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如何处理?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1、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