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诉转自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5:10:30 61 人看过

公诉转自诉是指对于按管辖范围属于公诉的案件,由于在国家消极行使公诉权的条件下,被害人为维护自己权益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通过自诉方式追诉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可以提起自诉。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后,被害人如果不服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对于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见,公诉转自诉案件有三种情况;一是公安机关没有立案;二是公安机关撤消案件;三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人民群众告状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立法机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这类案件调整为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1]但是立法者的良好的初衷并没实现,公诉转自诉问题重重。

一、公诉转自诉存在的弊端

公诉转自诉以被害人的自诉权来制约国家机关的公诉权的机制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第一,自诉权的不当扩张会冲击公诉的起诉裁量权。20世纪初,西方刑罚目的刑主义思潮兴起,刑罚的教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有罪必罚的报应刑思想的至尊地位受到了挑战。报应已不再是刑罚唯一的目的,刑事领域照耀着一些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的光芒。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就是广泛地采用起诉便宜主义。不起诉制度也体现了国家在该问题上的利益斟酌和价值选择。公诉权不仅包括积极的公诉权,也包括消极公诉权即不起诉权。而依照我国现行刑诉法的法律规定,只要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就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这实际上是对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的否定。也就是说自诉权的不合理扩张有否定公诉裁量权的危险。这意味着对公诉的一种分割,从而导致人民检察院丧失了终止刑事诉讼的最终决定权。由此可见造成这种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原因正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

第二,公诉转自诉案件使得自诉性质更为模糊不清。我国刑诉法没有明确什么是自诉,只是直接规定了自诉案件的范围。在有的著作中,这样定义自诉:自诉是指有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控诉方式。[2]这个概念仅从形式意义上界定自诉,没有指出自诉的实质特征。而且从自诉与公诉双轨的分野我们可以推知自诉案件必须是不太严重、对社会造成危害不大的犯罪。而且自诉案件侵犯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益。被害人对这类案件诉权的行使与否,一般不会对国家、社会造成危害。自诉案件必须是依靠个人力量能承担举证的案件。不宜规定为自诉的案件,即使规定了也将因司法实践中难以履行而沦为形式,反而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我国公诉转自诉在立法方式上采概括式,案件范围既大且不确定。这就使自诉案件的范围空前扩大,许多社会危害性很大、举证较难的犯罪也进入了自诉领域。这类案件本身应属公诉性质,其案件性质并非不太严重、社会危害不大,其侵犯的主要也并不是被害人个人的利益。对于这种本应由公诉机关追诉的犯罪,而由被害人以维护个人利益为目的提起自诉程序来恢复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显得既不适当,救济范围也狭小的太多。事实上,在立法之初自诉案件的设计更多地考虑是司法资源的配置问题,认为司法机关内部存在着人员不足,素质低下,经费缺乏,装备落后,监所拥挤等,已经同大规模犯罪化立法所要求的大量迅速地司法投入形成了鲜明反差。故而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最大化的追诉犯罪上面,而较少的考虑这类案件是否合乎自诉案件的特点。这类案件的加入把本就没有明确的自诉概念进一步模糊化。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不清楚。

第三,保护当事人权利的初衷难以实现。公诉转自诉案件设立之时的一个考虑是给被害人增加一个救济渠道,但实践中这种立法意图实现的程度值得怀疑。把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后,控诉犯罪的举证责任当然得由被害人来承担。由于这类案件多为难以查证或者缺乏其他定罪条件的扯皮案件,在公、检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都无法查证属实的情况下,被害人承担举证责任不太现实。而且我国被害人权利极其有限,在修改刑事诉讼法后这种现象虽有所改观,但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有调查取证的权利,刑事诉讼法之明确规定了律师的取证权,然而被害人即使在律师的帮助下取证的渠道也是有限的。加之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比民事诉讼高,所以被害人及时调取到了一定的证据,其控诉也常常因证据不足而以失败告终。法的运行效果是检验立法成败的试金石,被害人具有书面意义上的起诉权并不意味着实际上实体权益得到了维护。

近代刑事诉讼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关注和保护一浪高过一浪。公诉转自诉会对犯罪嫌疑人产生何种影响呢?当公诉机关根据其起诉斟酌权终止一个案件后,由于公诉转自诉的存在犯罪嫌疑人可能再次陷入被追诉的境地。为了保证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犯罪嫌疑人必须随传随到,人身自由受到妨碍,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种奉陪到底的义务对犯罪嫌疑人是不公平的。[2]

第四,自诉权制约公诉权的预想落空。公诉转自诉后,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撤出诉讼程序,只有一些协助义务。它们已不再以诉讼主体的身份存在,也就是说置身于诉讼程序之外。由此可见本应履行法定职责使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的原处理机关可以仅以其不予立案这一决定为条件就将案件轻而易举地推给法院,反而让人民法院按公诉案件不能调解的标准审理这些所谓的自诉案件,随意增大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把人民法院当作万能的消化器而原处理机关自己却不再负任何责任。[3]因此法律原来预想以自诉权制约公诉权实际上落空了。

第五,司法资源不合理消耗,难以体现效益原则。自诉制度的初衷之一是节约司法资源,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一方面对人身、财产权利以外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案件也提起自诉,导致于法无据的自诉材料堆积法院案头,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决定的。首先,从被害人的心理态度方面看,被害人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总希望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使其得到应有的报应和惩罚,因此有强烈的追诉愿望。其次,刑事诉讼法145条的规定与170条的规定就提起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条件存在不同,170条规定的第三类自诉案件必须有证据证明,且只限于侵犯人身、财产的案件,而145条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不论有无证据证明均可以起诉。因此145条的规定在制约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同时也给被害人滥诉打开了法律缺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6: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公诉转自诉可以吗,公诉转自诉能否和解
    公诉转自诉案件可以和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公诉案件和解必须具备被告人真诚悔罪、获得被害人谅解、当事人双方自愿三个条件。虽然该条规定,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但不能由此得出和解就不需要被告人自愿。实践中,有些被告人确实真诚悔罪,其亲属也代为赔偿被害人损失,但被告人并没有和解的意愿,即便被害人愿意和解,我们认为也不能和解。被害人同意既包括被害人主动提出和解,也包括被告人提出和解后,经征求被害人意见,也得到其同意的情况。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
    2023-08-05
    320人看过
  • 自诉和公诉的异同分析
    自诉和公诉的区别是:自诉是当事人自己提起的诉讼,公诉是检察院依职权主动提起的诉讼;自诉是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直接提起的刑事诉讼,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依法定职权进行审查,或依法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活动。在法律上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可以从概念入手去分析。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的案件。由此可见他们的区别有:诉讼发起的主体不同,公诉是检察机关。自诉是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案件的性质不同,一般来说,只有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之类的罪名可以提起自诉。举证责任不同。自诉案件自诉人举证。公诉案件检察机关举证。《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
    2023-07-06
    424人看过
  • 浅析行政诉讼举证规则
    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被告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规定了一些特殊规则。一、被告承担应当举证的范围。首先,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既要向法院提交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被告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规定了一些特殊规则。一、被告承担应当举证的范围。首先,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既要向法院提交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根据,也要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全面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其次,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只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即当不能证明其行为合法时,应当败诉。二、被告举证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10日内提供证据、依据,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将被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这一规定相对于最高人民法
    2023-03-16
    91人看过
  • 浅析物业管理投诉问题
    近年来,物业管理投诉逐年增长,有效处理各类投诉已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物业管理投诉的主要原因和内容1.由于物业布局、配套与房屋质量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投诉。一是业主对物业的整体布局、环境设计、各类硬件配套等感到不满意;二是对房屋质量不满意,比如房屋渗漏、墙体开裂、管道裂缝或排水不畅等等。3.由于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投诉。业主常常因为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时效、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等方面达不到期望的要求引起不满。5.由于突发事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因素引起的投诉。因设施设备检修未提前通知或供电供水部门未通知而突然停电停水,电梯困人未及时解救,室内被盗、车辆丢失、高空抛物砸伤等突发事件未及时处理或未妥善处理。二、处理物业管理投诉的原则和方法三、减少物业管理投诉的途径2.张明林主编,《最新物业投诉及非正常投诉应对方法与技巧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
    2023-06-10
    271人看过
  • 浅析企业债权诉讼时效
    本文介绍债权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法律风险、中断方法、超过诉讼期的补救方法等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即权利人在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依据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法律制度。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要求、中止、中断、延长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一些当事人因片面理解诉讼时效的内涵及时效中断的事由,丧失了许多主张权利的机会,吃时间差哑巴亏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诉讼时效认识不足,债权工作疏漏,使企业可以胜诉的债权丧失了司法保护的权利,给了债务人赖账的机会,企业的利益遭到了损失。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债权的诉讼时效高度重视。下面就企业债权诉讼时效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本人的认识与理解。一、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及法律风险1、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得到法律的认可,使之与法
    2023-06-05
    455人看过
  •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浅析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
    我国行政诉讼法颁行以来,行政诉讼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现行的行政诉讼地域管辖原则,使得法院行政案件依法审判遇到诸多障碍,一方面影响到行政诉讼的公平与公正,,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行政诉讼的效率。本文尝试剖析行政诉讼地域管辖原则的利弊,为行政诉讼改革作一点有益探讨。所谓地域管辖,就是确定不同区域法院第一审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的分工与权限,确定不同地区法院管辖权限与分工的制度。《行政诉讼法》第17条对行政诉讼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作了如下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该法条至少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由最初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二是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对原告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仍然是原具
    2023-06-06
    352人看过
  • 浅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行政指导的含义与性质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而采取的复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者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学界对于行政指导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有非权力行政执法活动说、非权力行政方式说、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手段说、权力性行政行为说、非职权行为说、弱权利性行政行为说等,但基本看法还是一致的:第一,行政主体使用非强制手段。第二,取得相对人同意与协力。第三,借以达到行政目的。①虽然行政指导的含义明确,但性质上却存在分歧,主要争论集中在行政指导是事实行为还是行政行为。大多数学者认为行政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分的重要标志是某一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有影响,其能否引起法律效果的产生。而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以建议、劝告、指导等非强制性的方式实施的,但在其背后,却有着行政权的支撑,也即行政主体未达到管理的目的,会依靠其拥有的行政权、以非强制的方式来达
    2023-06-06
    450人看过
  • 浅析公司诉讼的特点和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公司法律的不断完善,法院受理的公司类案件大量增加,案件审理难度也不断公司诉讼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对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笔者对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受理的公司类案件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审理对策。一、公司诉讼的特点(一)公司类诉讼案件大量上升。公司法修改后,公司类纠纷一直呈大幅上升趋势。2006年扬州市维扬区人民法院院受理的公司类纠纷仅为1件,2007年为3件,2008年为21件。案件类型也出现了新型化趋势,主要有股权转让纠纷、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确认纠纷、股东滥用股东权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2件、股权确认纠纷。(二)当事人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随着人们对新公司法的了解,当事人对公司诉讼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会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扬州市维扬区人民法院院受理的案件中,其中有一个公司股东在20
    2023-06-09
    70人看过
  • 走向法庭:浅析公司诉讼维权之路
    起诉公司,应当符合起诉条件,并有相关证据。起诉是指当事人因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的行为。即请求法院通过审理,使被告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公诉人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也属于法院管辖。如何起诉公司拖欠工资起诉公司拖欠工资的方式如下:1、立案起诉阶段诉讼的开始是要先到法院立案,立案通过后书记员才能排期和确定开庭时间。立案时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1)整理资料和证据:立案前需要先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原被告的个人信息资料和相关的继承诉讼证据,例如遗嘱公证书、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和赠与扶养协议等等;(2)书写和递交起诉状。2、庭审阶段立案通过后,法院会发送传票,传票中会记载开庭的时间以及原告提供的各项起诉材料,供由被告参考并提出质证意见。在庭审期间,双方可就针对证据的效力、证据的证明能力以及证据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法庭辩论。甚至有和解意愿
    2023-07-13
    326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浅析
    证据交换是指当事人相互之间就其准备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彼此互换,从而互通有无、公平诉讼的制度。其实质是一方当事人用自己已有的证据去交换相对方所具有的而自己没有的证据。当事人之所以希望证据交换,乃是因为他在庭审总决战之前想知道对方的证据;只有事先知道了对方的证据,本方才能有充裕的时间补救自己证据的不足,并就对方的证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驳和质疑的意见,从而在削弱对方证据证明价值的基础上强化本方证据的证明力,以获得胜诉的结果。由此可见,证据交换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展开的证据互换活动,当事人是进行证据交换的诉讼主体;证据交换是一种双向性诉讼活动,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和公平诉讼原则的表现,体现了程序的公正性;证据交换是当事人充分利用证据论证各自事实主张和法律观点的前提条件,是双方进行激烈的正面交锋的前奏,能否有效地利用证据交换程序为自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诉讼的胜负。可见,证据交换对当事人而言,既是
    2023-06-06
    80人看过
  • 浅析公诉案件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或执法机关所作的陈述。作为法定证据之一,证人证言在我国司法和执法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样,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证言也是最常用的证据,几乎每一案件的认定都不可缺少。证人因其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感知或有所传闻,又因其是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与案件和案件处理结果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所以,一般来说,证人证言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或被害人陈述更为客观、真实、可靠。基于以上特点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证人证言受证人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可变性特点,易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在认定上也易产生较大的分歧,因而如何正确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阐述一家之言。一、证人证言审查判断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形下,只要证人对有关事物的特征和概况能够感知,具备能够正确表达感知的能力,就能发挥直接证据的证明作用。但是证人所提供的证言,
    2023-04-22
    50人看过
  • 浅析准自首的认定
    准自首与一般自首的区别主要是:这一类犯罪人在客观上没有自动投案的行为,它实际上属于一种是在被动归案以后所实施的自首行为,但对他所交代的余罪来说,仍然符合自首的本质特征,因为当初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是判决刑罚的时候并没有发觉其还有其他犯罪,他把其他犯罪说出来,让国家进行追诉、审判,同样是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样反映了他有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的态度,所以,也应该认定为自首。准自首有两个成立条件:一个是主体条件,一个是罪行供述条件。一、准自首的主体范围根据现行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下列人员可以成立准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正在服刑的罪犯。但是笔者认为,对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遵守侦察人员的规定,其人身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实交待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成立自首,从而成为准自首的主体;被单处罚金的刑的罪犯虽然没有被关押,但是也属于正在服刑的罪犯,他
    2023-06-11
    187人看过
  • 浅析流转税与促进分配公平
    94税改我国初步构建了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制体系。所得税一贯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良税著称,而流转税在收入再分配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设计能够发挥什么功用,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流转税概述流转税是以纳税人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劳务)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其类型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一)增值税。增值税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首先初步实践成功,中国于1979年试点,1994年全面推行,它是一种对商品流转各个环节上的增值额课征的税。增值税以计税依据的增值性项目范围大小为标准,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大类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人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的范围包括工业生产、商品批发、商品零售和商品进口、加工、修理修配,其一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为6%和4%,出口货
    2023-05-03
    293人看过
  • 内部审计转型浅析
    内部审计转型是指内部审计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务审计币口效益审计(亦称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我国内部审计还没有走出传统审计的范围,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离现代审计也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内部审计有必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1)在审计地位和职能的认识上,要从重视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强调审计监督转为强调审计为组织服务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在审计类型上,要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3)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上,要从事后审计逐步转为事前事中审计;(4)在审计内容上,要从合规性审计转为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5)在审计方法上,要从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转为以问题和过程为导向的方法;(6)在审计业务类型上,要从单一的保证性业务转为开展两类业务,即保证性业务和咨询性业务;(7)在审计处理上,要从重视责任转为责任和效益并重。我国内部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
    2023-04-24
    332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浅析流转税的特点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06
      1、以商品生产、交换和提供商业性劳务为征税前提,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也包括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既对国内商品征税,也对进出口的商品征税,税源比较充足; 2、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一般不受生产、经营成本和费用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国家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3、一般具有间接税的性质,特别是在从价征税的情况下,税收与价格的密切相关,
    • 公诉转自诉可以吗公诉转自诉能否和解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20
      公诉转自诉案件可以和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公诉案件和解必须具备被告人真诚悔罪、获得被害人谅解、当事人双方自愿三个条件。虽然该条规定,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但不能由此得出和解就不需要被告人自愿。实践中,有些被告人确实真诚悔罪,其亲属也代为赔偿被害人损失,但被告人并没有和解的意愿,即便被害人愿意和解,我们认为也不能和解。被害人同意既包括被害人主动提出和解,也包括被
    • 公转自诉什么是自诉自转自诉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22
      公诉转让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决定的案件。公诉转让自诉案件有以下八种:(1)故意伤害案件;(2)非法侵入住宅案件;(3)侵犯通信自由案件;(4)重婚案件;(5)遗弃案件;(6)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刑法第四
    • 浅析转继承中的代位继承问题
      安徽在线咨询 2021-01-22
      案例简介:被继承人胡某于一九九二年在本市死亡,在丈夫童某名下有在本市的住宅一套,该房产系童某和胡某的夫妻共有产。胡某生前无遗嘱。胡某与童某生有二子一女。胡某的父亲先于其本人死亡,其母亲于一九九六年后于其本人死亡。胡某有一个姐姐、二个弟弟,其姐姐已于一九八0年死亡,其姐姐有配偶子女。现胡某的一个儿子申请继承上述房产中属于胡某的部份。 案情简析:胡某生前无遗嘱,该案按法定继承办理。胡某死亡时其法定继承
    • 盗伐林木罪浅析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27
      盗伐林木罪是指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砍伐国家、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