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条未约定利息逾期未还怎么办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但是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贷款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的利率计息。
借款到期不还,如果能够协商可尽量协商,无法协商在诉讼时效内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有对方的财产线索可向法院提供申请保全。
二、签订的借条如何写才合法
1.签订借条的双方主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我国,借贷的行为属于普通的民事法律行为,当然要求签订的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也就是说18岁以上的精神状况正常的人和16岁以上精神状况正常的人,并且可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如果是这两类人签订的借条的话,那么这个借条的主体就是合格的,除此之外主体本身不合格,他们借条本身就是无效的。
2.签订借条的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双方在签订的时候必须处于一个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状态,如果是以欺骗或者是隐瞒,或者是暴力威胁来签订出来的借条,那么此时是不具有完全的民事法律效力的。
如果提起诉讼的话,借条如果本身效力存在欠缺,那么自己胜诉的可能性就是非常低的。
3.签订的借条内容符合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
借条签订的内容通常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电话联系方式,住址以及欠款的金额,归还的方式是否有利息等等,其中要注意的是金钱的用途也应当写到借条里面。
三、哪些借条法律上不受保护
无法受到法律保护的借条有: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借条;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借条;
3.借条的内容违背公序良俗或者违法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n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n(二)意思表示真实;\n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未约定逾期还款的利息,那么逾期利息怎么算?
420人看过
-
未约定逾期利息是怎样
355人看过
-
利息未约定能否申请支付令,借款未约定利息怎么办
289人看过
-
金融机构借款未约定逾期利息
482人看过
-
借据中约定还款期限而未约定利息,超期还款应支付逾期利息吗
491人看过
-
借条未注明利息 口头约定利息
249人看过
-
借款未约定利息怎么处理,借款未约定利息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借款未约定利息怎么处理我国《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这里的“不支付利息”是指在约定期限内或无约定期限时,借款权利人催告并主张利息前,借款不支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9条规定:“公民
-
未约定逾期利息怎么办,逾期利息怎样计算?海南在线咨询 2021-06-021、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
-
怎么起诉借条未约定利息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9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向法院起诉。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如果借条未约定利息,起诉时不可以主张利息。非自然人间的借款,如果借条未约定利息,起诉时可以主张,法院会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
-
借据中约定还款期限而未约定利息,超期还款是否应支付逾期利息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7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承担逾期还款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利率但是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如何约定借款利息未约定利息能否要求还利息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22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