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职工名册的理解:
职工名册:是用人单位制作的用于记录本单位劳动者基本情况及劳动关系运行情况的书面材料。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一方面是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同时也是为了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预设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规范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有效形式,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保护。同时,建立职工名册也会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减少因不规范用工带来的法律成本。
二、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问题
1、《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2、2008年9月18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4、《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但是并未规定职工名册应该具备的具体内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充实了职工名册应该具备的具体内容,使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该条例规定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建立职工名册的法律责任,最高可以处以2万元的罚款,使用人单位在劳动人事管理中增加了风险。
三、对于没有建立职工名册会有什么风险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1、风险:《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建立职工名册,最高可以处以2万元的罚款,增加了企业未建立职工名册时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2、应对措施:
(1)用人单位已经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当按要求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2)用人单位应该依法建立职工名册,职工名册应该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3)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可以由劳动者在核实名册内容后签字确认,并由用人单位保留劳动者签字确认的书面证据。
-
关于用人单位安排加班问题
217人看过
-
用人单位关于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
471人看过
-
问题二:关于劳动合同的职工与单位疑问
440人看过
-
关于注册建筑师执业注册有关问题的函
458人看过
-
用人单位从什么时候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职工名册
354人看过
-
关于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466人看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
关于单位超时用工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
在用人单位没有建立职工名册怎么处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0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本条新增加了用人单位不依法建立职工名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同时本条例规定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
-
关于延长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的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05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
关于用人单位无理由辞退员工的问题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71,辞退就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具体要看你在公司做了多长时间;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
-
关于工伤死亡后用人单位的赔偿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4-12-10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若职工或其近亲属不符合认定为工伤死亡标准,用人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应按照员工平均薪酬的2倍支付丧葬费用,这是第一项责任。此外,对于仅有一位需要扶养的直系供养亲属,用人单位需向其支付相当于死者个人工资水平的6个月的一次性救济款;若供养对象为两名,则需向其支付相当于死者个人工资水平的9个月的救济款;如果供养对象超过三名及以上,用人单位则需向其提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