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能够通过跟用人单位的协商进行工资发放,可以采取比较和平的方式处理,如果没有办法协商,需要证明劳动关系之后才能通过法律的手段保障权益。
一、工资被拖欠怎么处理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要在收集好相关证据之后,到当地的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或可以到当地的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满,则可以向法院起诉诉讼。
二、公司乱扣工资怎么办?
公司乱扣工资的处理方法如下:
1、申请调解;
2、对于单位乱扣工资的行为,员工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
3、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将问题提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员工需要保存好相关证据;
4、诉讼解决。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一、公司拖欠工资的处罚标准: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举报公司的方法如下:
1、拨打12315电话举报;
2、寄信给工商行政部门举报;
3、本人前往工商行政部门举报。
-
欠薪罪中恶意的认定
246人看过
-
恶意欠薪应当入刑之“恶意欠薪罪”
498人看过
-
恶意欠薪的“恶意”如何确定?
327人看过
-
恶意欠薪多少数额入罪,欠薪罪数额怎么规定
362人看过
-
恶意欠薪罪入罪门槛
261人看过
-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出台,恶意欠薪面临刑责
13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恶意欠薪罪怎么判刑恶意欠薪最新规定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17刑法没有恶意欠薪罪,恶意欠薪,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认定恶意欠薪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31恶意拖欠工资罪实际上是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其量刑标准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通过转让财产、逃跑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无法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
恶意欠薪多少数额入罪,欠薪罪数额怎么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21根据《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
-
恶意欠薪的危害有哪些,恶意欠薪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221、严重侵害许多工人的合法权益工资是许多工人的生活来源,甚至工人的唯一生活来源,是他们自己及其家人生存的条件。恶意拖欠工资直接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侵犯他们的产权,阻断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其危害不亚于盗窃、欺诈等刑法犯罪,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2、严重破坏诚信市场原则诚信是中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其宗旨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
-
恶意欠薪罪的犯罪主体是谁,恶意欠薪罪的犯罪主体是否应该是单位?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27恶意欠薪罪,也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一般而言,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用工单位或者用工个人。用工主体一般应当依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但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犯罪人并非总与用工单位相一致。例如,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多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类活动中,往往存在层层转包、分包的情形。当承包单位或者个人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时,依据当前的劳动法律,则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