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刑结束有没有跟踪监督
刑满释放人员不需要被监督的,我国刑法对假释已决犯规定了应当接受当地基层组织和公安机关的监督。
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如下:
具体依你们当地优惠政策为标准(大致参考如下):
《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
第一条为了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原户籍所在地在本省境内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各界及安置单位不得歧视,在就业、就学、晋级、评奖等方面应当与其他公民同等对待。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人事、民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其生活、劳动和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劳改机关、劳教机关应当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出监、出所教育,并对其在劳改、劳教期间的表现作出鉴定,填写出监或解教登记表,移交接受地公安机关。
第六条刑释、解教人员除留场就业外,均应放回原户籍或直系亲属所在地。当地公安机关凭劳改机关的释放证明书或劳教机关的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给予落户。
刑释人员留场就业的,就业劳改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凭省劳改行政主管部门准予留场就业证书,给予落户。
第七条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刑释、解教30日内,持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接收地公安机关和村(居)民委员会报到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落户等手续。
第八条刑释、解教人员原保留公职的,由原单位安置。安置后,工龄、职务和工资待遇按照现行规定重新评定。
第九条刑释、解教人员原系城镇无业人员,或者已被原单位开除、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同其他社会待业人员一样,到其户口所在地进行待业登记。对参加招工考试,考核合格者,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录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营业执照;暂时无业可就的,可以进入人才、劳务市场。
第十条刑释、解教人员原是农村户口的,由其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安置。在劳改、劳教期间,口粮田、责任田(山)由其亲属承包经营的,由亲属退还;由村民委员会收回的,由村民委员会调剂解决。
第十一条刑释、解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因公致残的,由劳改、劳教单位在刑释、解教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十二条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其有法定义务的亲属赡养或抚养;确实无依靠又无生活来源的,由其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社会救济;在劳改单位已留场就业的,其生活由所在的劳改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刑释、解教人员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业余学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准予报考,经考试合格的,应予录取。
第十四条刑释、解教人员接收地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帮教组织,落实帮教责任,制定帮教措施,刑释、解教人员的亲属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帮教工作。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安置帮教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并限期改进。
第十六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五条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第三十六条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
二、因袭警被判刑服刑结束后还可以考公务员吗?
因袭警被判刑服刑结束后不可以考公务员,以下人员均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4、现役军人;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7、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总之,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是有袭警罪的,事实上,不管是人民警察还是其他的国家工作人员,其执法权受法律制度保护,也受民众监督,民众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的执法行为有争议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执法人员所在单位投诉,但不能用违法方式处理。
-
对吸毒者的跟踪检测由谁监督
212人看过
-
立案监督申请书怎么写?结束立案监督程序的要求有哪些?
468人看过
-
出租人的资信审查、交付监督、跟踪服务机制存在疏漏
179人看过
-
2024结束立案监督程序的要求
461人看过
-
公安有权监控跟踪公民吗
248人看过
-
出租车没有服务监督卡罚款多少
129人看过
直系亲属一般指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的亲属,其中包含有配偶、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等,如果养父母因为收养、或者抚养关系也能成为直系亲属的关系,例如收养人与收养的... 更多>
-
跟踪报警监控有没有用?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6查证属实的话,公安机关会调查监控取证。建议依法报警,如实向警察说明实际情况。公安机关对报案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并说明理由。
-
-
致人死亡,没有赔偿对方钱,服刑结束后怎么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5一般是按照当地上一年受害人户口性质的平均年收入乘以按受害人七十岁正常死亡减去死亡时的年纪得出的基数。还要加上受害人父母到七十岁的养老金,子女到十八岁的赡养费。这些费用都是要看当地的上一年的标准来参考,各地不一样。如果可以和受害人家属协调一次性补偿的话最好,因为这样一般会少一点。还有就是如果交警组织调解,和交警搞好关系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
有没有缓刑结束后在找工作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4(一)我国刑法典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二)我国刑法典第73条第3款规定,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认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认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 (1)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未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提出抗诉的,从判决之日起经过10日生效,即为判决确认之日(死刑判决除外)。 (
-
缓刑结束怎么还监管吗?那对于缓刑结束的监管又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24缓刑结束的还监管: 1、缓刑期满后,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执行你缓刑的机关),由该机关宣布缓刑执行完毕,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然后撤销档案,表明缓刑已经执行完毕。 2、这种情况下,应该即不用再去报道,建议找当地公安机关说明清楚。缓刑(刑法用语)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