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一部法律的第一章“基本规定”,都会对立法宗旨、立法原则等重要内容加以明确,各分编中的规定都应当符合基本原则所确立的价值取向。
民法典中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限制。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看来,这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遵循依据。坚持“绿色原则”,储存绿色资本,可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环保理念的不断完善,以此达到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臧继辉认为,在民法典内用专门的篇幅和章节规范国人的环保生态行为,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要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同时是国人面对地球有限资源清醒认识后最务实的动作,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长久富裕道路决心和魄力的具体体现。因此,落实“绿色原则”,于你于我,于国于民,于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都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绿色原则在立法上的广泛运用
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绿色原则”决定了我国民法典的价值取向和性质,涉及到民事主体和权利体系的拓展等各个方面,贯彻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中,它不仅应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所普遍遵循,还对法律适用、法律解释等司法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作为价值取向,“绿色原则”适用于民法各部分和实施全过程。“绿色原则”要引导物权编、债权编等各编的协调统一,还是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强化环境侵权责任的立法依据。而在法律适用中,基本原则可以指导法律判断和法律解释,划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界限。
-
绿色原则之司法适用实践
465人看过
-
细化规则落实维护债权人权益
402人看过
-
绿色原则相关法律依据
105人看过
-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原则
277人看过
-
民法典为什么要确定绿色原则
83人看过
-
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强化保密原则
301人看过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对于一般的侵权责任,其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为人实施了非法行为。 二、存在损害事实,即在客观上造成他人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害。 三、非法行为与损害后果... 更多>
-
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有哪些体现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19绿色原则贯穿于《民法典》的总编与分编中,比如说: 《民法典》总编第九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
-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第六条实施细则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24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绿化工作。市辖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绿化部门在市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绿化工作。市国土资源、规划、水务、城管执法、住房保障房屋管理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市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对负有绿地建设和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指导。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
-
沈阳绿化条例第40条实施细则是什么意思山西在线咨询 2022-09-24国有土地成片出让时,不得包括其中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未经批准不得出租。
-
民法典中绿色原则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15《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
2023年《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15《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