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标法中的“反向混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7:42:33 381 人看过

绝大多数的商标侵权都是“顺向混淆”,即在后的商标所有人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虚假印象,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在先的商标所有人,或者说在先商标人制造了或认可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在这种侵权中,在后的商标所有人利用了在先的商标所有人的商誉。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由于在先的商标人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后的商标人在市场上处于强势地位或者非常著名,可能就会出现“反向混淆”。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的商标所有人可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误印象,在先商标所有人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来源于在后的商标所有人。这种“反向混淆”不仅会使消费者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侵权者也要承担责任。

美国联邦商标法“兰哈姆法”中没有明确的关于“反向混淆”的规定。“反向混淆”是由法院的一系列判例所确定的。

在1977年的“轮胎分销商”一案中,原告“BigO”是一家轮胎制造商,向一些独立的轮胎零售商提供自己的产品。从1974年2月开始,原告在轮胎上使用了“BigFoot”商标。被告“固特异”(Goodyear)是一家美国著名的轮胎橡胶公司,从1974年7月开始在一种新轮胎上使用了“BigFoot”商标,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促销的广告活动。尽管原告及其分销商提出了反对,被告仍然继续其推销活动。随后,原告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的诉讼,地方法院以存在混淆可能性为依据,判定被告侵权,并处赔偿金和惩罚性赔偿金。被告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第十巡回上诉法院支持了地方法院的判决,只是相应地减轻了赔偿金和惩罚性赔偿金。

在此案中,原告并没有主张被告利用了自己的商誉,或者被告让消费者将自己的产品误认为是原告的产品。相反,原告主张,被告使用“BigFoot”的商标,让消费者在自己商品的来源上发生了混淆,甚至误认为自己的商品是来源于被告。对此,第十巡回上诉法院在判决中说:“在通常的商标侵权案件中,原告在某一公众认可的商标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由此而提出主张。原告会寻求挽回由在后商标人所造成的损失。而在后商标人则试图利用与原告商标相联系的商誉,向消费者大众暗示他的产品与原告的产品是同一个来源。但是眼下的案件却涉及了反向混淆,侵权人使用原告的商标,造成了原告产品来源上的混淆。”

在此案中,被告主张,如果在后的商标使用者(被告)没有利用原告商誉的意图,没有将自己的产品欺骗性地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原告的产品,而是仅仅造成了原告商品来源上的混淆,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上诉法院认为,地方法院的判决已经非常有说服力地回答了被告的看法。上诉法院引证地方法院的判决说:“接受‘固特异’观点的逻辑结果必将是,一个拥有公众熟知的商号的公司,当它从竞争者那里窃取了一个产品名称并且有经济力量作密集广告时,可以免除不正当竞争的责任。如果法律责任仅仅局限于欺瞒,那么任何具有相当规模和资源的人,都可以采纳任何一个商标并且就该商标开发出新的含义,以之作为在后使用者的产品的标识。本案中‘固特异’不当使用商标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正当竞争,必须受到起诉。”

在1988年的“斑夫”一案中,在先商标人就服装使用了“BeeWear”的商标,在后商标人是一家著名的百货公司,后来就服装使用了“BWear”的商标。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裁定存在着两种混淆,即通常的混淆和反向的混淆。而且每一种混淆都可以依据“兰哈姆法”提起诉讼。“依据混淆可能性分析的归类,有两种潜在的混淆支持侵权的主张:正常混淆和反向混淆。依据兰哈姆法,混淆通常是这样一种错误印象,即在后商标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先商标人。反向混淆的错误印象则是在先商标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人。”法院还分析说,本案中的在后商标人使用“BWear”的商标,可能造成上述两类混淆。对于那些熟知在先商标人商标的消费者来说,可能误以为在后商标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先商标人;而对于那些一开始就熟知在后商标人服装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以为在先商标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人,在先商标人是侵权者。这样,反向混淆就在事实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剥夺了在先商标人的名誉和商誉。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法律的目的是通过让公众免于商品来源上的混淆而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并且确保公平竞争。与通常的商标侵权相比,这一目的在反向混淆的案件中同样重要。如果反向混淆不是充足的获得兰哈姆法保护的理由,那么大公司就可以不受惩罚地侵犯小公司在先使用的商标。”

在1987年的“亚美技术”一案中,第六巡回上诉法院还从财产法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制止反向混淆的必要性。法院先论述了商标保护从防止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到同时也保护商标中的财产权利益的过程。判决书说:“尽管商标保护从普通法开始,一直是针对欺诈。但是在过去的150多年里,商标保护已经将重心转移到了保护商标本身所具有的财产权利益。这一转变是承认商标在现代非人格经济中的所起作用的结果。商标是确定某一产品来源的,或与某一特定来源相关联的手段(尽管这一来源可能是不知名的),也是诱导消费者购买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判决书论述了反向混淆对在先商标人的损害:“反向混淆的侵权主张,不同于通常的来源混淆或认可混淆的侵权主张。在后商标人不是寻求从在先商标人的商誉中获取利益,而是以一个相似的商标对市场进行饱和轰炸,并且淹没在先商标人。公众开始认为,在先商标人的产品确实是在后商标人的,或者在先商标人在某种程度上与在后商标人相关。结果则是在先商标人丧失了其商标的价值,也即它的产品的身份、企业的身份,它对自己商誉和名誉的控制,以及它进入新的市场的能力。”

由于“亚美技术”一案涉及了俄亥俄州的普通法商标保护,第六巡回上诉法院还指出,依据有关商标保护的法律,该州的普通法也会禁止反向混淆,以保护商标中的财产权益。“俄亥俄州不仅广泛地保护商标,而且再走出一小步就会承认反向混淆的侵权主张。在反向混淆的案件中,同样的利益-保护商标中的财权利益和防止消费者混淆,受到了危害。由于在后商标人将在先商标人的商标据为己有,在先商标人就该商标所享有的权益就被窒息;同时消费者也会产生混淆,认为在先商标人的产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人,或者在先商标人与在后商标人有了某种关联。”

在美国,如果发生了反向混淆,权利人可以依据各州的普通法提起诉讼,也可以依据联邦商标法提起诉讼,甚至可以依据联邦反不正当竞争法即“兰哈姆法”第43条第1款提起诉讼。例如,1990年的“沃森顿”一案指出,1988年的商标法修正案表明,原告可以依据第43条第1款主张认可混淆和反向认可混淆的侵权主张。“在一个反向的认可混淆诉讼中,原告的起诉依据于这样的主张,即在后商标人以其商标进行饱和式的广告宣传,因而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尤其重要的是,消费者错误地相信在先商标人的产品是在后商标人的,或者在先商标人在某种程度上与在后商标人相关联?.兰哈姆法第43条第1款暗示了反向认可上的混淆的法律责任。法律条文涉及了使用商标造成商品‘隶属关系上、联系上和认可上’的混淆。由于法律条文没有以它表面的语言限定于这样的情形,即消费者认为原告认可了被告的产品,本院裁定这一条文要求被告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它在消费者的头脑中造成了一种错误看法,被告认可了原告的商品。换句话说,本院裁定,认可混淆的侵权主张和反向认可混淆的侵权主张,都可以依据兰哈姆法第43条第1款提起。”__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明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08: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标相关文章
  • 商标混淆侵权判定步骤
    混淆一词字面汉语解释就是指迷惑,将一样东西误认为另一样东西。在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进行了列举,其中第二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因此,在商标侵权中构成混淆的前提是被控侵权的商标标识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容易使消费者对二者产生误认。在商标侵权中混淆一般指公众将商品来源进行误认,消费者无法辨认所购商品是来源于不同生产者或提供者。理论界为了适应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对商标侵权中混淆的概念做出内容上的扩大解释,认为即使消费者可以区分商品是来源不同生产者或提供者,但基于经营者之间密切联系,消费者认为这不同生产者或提供者之间有授权使用商标的行为或者之间有赞助行为。一、商标产生混淆的原因有哪些(一)外观近似商标外观近似主要指商标文字字形,英文字母组成以及图案构成近似
    2023-03-16
    91人看过
  • 混淆行为与商业混同的区别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混淆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使用近似名称、包装等引起混淆的行为,以及伪造质量标志、产地等虚假表示。随着社会关系复杂化,还涌现出企业名称与商标混同、电子商务主体混同等问题。因此,法律对商业混同行为的界定和规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维护正当市场秩序。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经营者之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或者混淆消费者对其商品来源的认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市场健康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以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
    2024-01-05
    413人看过
  • 商标混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商标混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商标的混淆误认问题是商标执法中最常见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因为由商标的近似而产生的混淆误认,通常是针对部分消费者而言,就执法者来说,对混淆误认的判断也难免带有主观色彩。判定商标侵权以是否会造成混淆为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是否混淆的判定主要依赖于法官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对混淆可能性进行认定时,法官应当充分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确定混淆的主体,通过对商标的相同或近似程度、商品或服务的相同或类似程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由于审查标准设限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设限过高以及审查人员在执行审查标准时过于机械等因素,会使一些本该正常进入市场、正常发挥其功能的商标被拒之门外,进而造成当事人正当的权益不能及时得到保护;设限过低,则易使商标的区别功能被削弱,或导致一些缺少诚实信用的经营主体,借他人商标之荣誉获取不当利益。(一)错误性混淆错误性混淆往往缘于记忆误差
    2023-04-27
    170人看过
  • 商标近似与商标混淆的区别是什么
    一、商标近似与商标混淆的区别是什么商标近似与商标混淆的区别在于判断的标准不同。判定是否构成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时,并不以实际发生混淆为要件,只需要判定是否可能发生混淆即可。混淆可能性的判定,首先应考虑商品或者服务的类似程度和双方商标标志的近似程度;其次,应考虑在先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等因素;再次,商标申请人若存在意图导致混淆后果的故意,有助于认定混淆可能性,但申请人是否具有恶意并非认定混淆可能性的必要条件。商标近似性判定的标准如下:1.以该商标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力程度为标准;2.需要对商标的整体进行对比,同时对商标主要部分对比。3.需要酌情考虑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4.注册商标所保护的产品和服务范围。二、商标混淆的类型商标混淆有如下类型:1.错误性混淆错误性混淆往往缘于记忆误差。如下例中的英文商标,由于两商标均无含义,字母组合及视觉效果近似,读音不易区分,易使消费者因记
    2023-06-19
    91人看过
  • 商标侵权案件中混淆判断标准是什么?
    一、商标侵权案件中混淆判断标准是什么?商标侵权案件中混淆判断标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从该法条上看,对商标混淆出现在同一种类商品的近似商标上,或类似商品上相同或近似商标上。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从该司法解释看,对于同一种类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会使公众构成混淆。二、产生混淆的原因有哪些?(一)外观近似商标外观近似主要指商标文字字形,英文字母组
    2023-06-18
    181人看过
  • 混淆的定义
    债权人
    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一人,原则上致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广义的混同,是指不能并立的两个法律上的资格,归属于同一人,因混同导致权利或义务消灭。包括三种情形:1、所有权与他物权归属于同一人;2、债权与债务归属于同一人;3、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归属于同一人。什么是合同中的混同混同,即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是合同绝对终止的法律事实。混同成立的原因在于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与特定承受。其中,概括承受为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合并,合并前的两个企业之间有债权债务时,企业合并后,债权债务关系因同归于一个企业而消灭。由特定承受而发生的混同,是指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此时也因混同而使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这种方式使合同消灭并非逻辑的结果,而是由于在法律上已经没有必要存续,所以法律规定因混同而消灭合同,效果更符合实践。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八条债权人
    2023-07-06
    139人看过
  • 商标权类似混淆怎么投诉
    商标权类似混淆可以收集证据之后直接向相关法院提起诉讼,商标近似是指商标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近似,商标图形的构图、着色、外观近似,或者文字和图形组合的整体排列组合方式和外观近似,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所谓“混淆”,1、主要是指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误认,2、或者产生使用人与注册商标注册人之间存在某种特殊联系的错误认识。其中前一种“混淆”是指由于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所造成的误认。后一种“混淆”是指经营误认,它已不限于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所造成的误认,而已扩大到其他商品或服务上。“特殊联系的误认”一般只适用于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企业名称、地理名称等,如误认形成某种隶属关系或合作关系,一般的商标、企业名称等不能适用这种误认。商标侵权“混淆”的三种类型因识别商标所导致的商标混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
    2023-06-13
    192人看过
  • 商品混淆商标侵权的量刑是怎样的
    一、商品混淆商标侵权的量刑是怎样的假冒使用他人的商标商品,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他人的合法权利都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我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来保护商标权。在我国最新实行的《商标法》中明确指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权的有以下的情况。1.没有经过商标注册者的允许,擅自在一种商品或者类似的商品中使用他所注册的商标或是与商标类似的图案的。2.没有经过许可就出售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3.擅自制造或者伪造他人注册的商标的商品或者非法使用了他人注册的商标。4.没得到商标注册者的同意就更变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并将更变商标后的产品投入了经营出售的。5.对他人所注册的商标造成实际上的损害的。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假冒商标罪的,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些违反人的处罚。如果是个人犯罪的,情节轻重的程度作为他们的主要处罚标准,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刑期,并处罚金额。如果情节有特别严重的,对当事人造成巨大
    2023-06-17
    106人看过
  •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容易导致混淆”如何认定?
    法律咨询: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容易导致混淆如何认定?律师解答:对于在中国境内为社会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原告已提供其商标驰名的基本证据,或者被告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予以认定。足以使相关公众对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经营者之间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容易导致混淆。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2023-04-23
    365人看过
  • 商标侵权混淆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商标侵权混淆原则是我们在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时必须要考量的因素,并且构成混淆不需要有混淆事实,只需要考虑近似情况以及公众注意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就可以。商标侵权案件中混淆判断标准是:未经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未经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近似的商标等,对于上述情况都是可以按照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混淆行为来认定的。商标侵权案件中混淆判断标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从该法条上看,对商标混淆出现在同一种类商品的近似商标上,或类似商品上相同或近似商标上。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
    2023-03-29
    357人看过
  • 混淆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
    一、混淆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按照商标法理,是否会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主要依据。只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就可以认定使用行为构成侵权,而没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没有构成商标侵权。混淆的实质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及相关信息发生错误认识。《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
    2023-04-18
    351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混淆行为的法律保护
    中国市场交易中的有些竞争者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以假冒、仿冒的手段来侵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通过搭别人的便车来销售自己的商品,造成了市场混淆,这种市场混淆行为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混淆行为的法律责任。混淆行为的要件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名优标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伪造产地名称等。3、经营者的欺骗性行为已经或足以使用户或消费者误认,亦即这种欺骗行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混淆行为的原因中国市场交易中的有些竞争者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以假冒、仿冒的手段来侵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通过搭别人的便车来销售自己的商品,造成了市场混淆,这种市场混淆行为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各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将市场混淆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中国对市场混
    2023-04-24
    344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混淆行为的认定
    一、商品名称与包装装潢(一)从“知名”到“一定影响”,认定标准未变新反法将旧法第五条第(二)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表述,修改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以“一定影响”取代了“知名”,扩张了商业标识涵盖的范围。(二)删除“特有”,认定标准未变新反法条款中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删除了旧法第五条第二款中规定的“特有”要求。二、企业名称(一)明确企业名称包括字号与简称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下称《登记规定》),字号是企业名称删除区划名称、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而剩余的部分。比如"利莱森玛公司"的字号为"利莱森玛","庆丰包子铺"的字号为"庆丰"。(二)新增"有一定影响"的表述是否提高了认定标准?讨论这一问题时首先应认识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是不正当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而并不只是简单地保护特定的商业标识。(三)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此次修改的一大
    2023-04-30
    497人看过
  • 混淆行为的处罚
    欺骗性交易
    混淆行为又称欺骗性交易,表现为经营者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混淆行为如何处罚?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根据第21条第1款规定,对上述情节中的(1)、(3)、(4)行为,依照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根据第21条第2款规定,对上述情节张的第(2)种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视情节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经营者要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实施混淆行为,应当停止侵害,给被侵害的经
    2023-04-24
    443人看过
换一批
#商标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标
    词条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商标
    相关咨询
    •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如何处理?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4
      商标外观。即对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如江苏某公司使用的“HOVER”图形商标与英国某公司的已注册的图形商标“HOOVER”仅一个字母之差,视觉类似,加上发音基本相同,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应认定为近似商标。再如天津某公司使用的“SAFINO”与法国某公司在先注册的“SANOFI”商标字母完全相同,仅最后4个字母排列顺序稍有不同,但两
    •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需要怎样办呢?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28
      商标读音。从人们的听觉出发,判断两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如江苏某公司以“夏奈尔(SUNNER)”作为商标,虽与法国“CHANEL”(中文译音“夏内尔”)含义不同,英文字母也不相类似,但因读音近似,尤其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使用,构成近似商标。再如“今日”和“金日”等。
    • 商标权反方混淆怎么投诉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1
      商标权类似混淆可以收集证据之后直接向相关法院提起诉讼。
    • 商标侵权的混淆标准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7
      按照商标法理,是否会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主要依据。只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就可以认定使用行为构成侵权,而没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没有构成商标侵权。
    • 公司的商标被人混淆,商标混淆行为有刑事责任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0
      商标的混淆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错误性混淆,另一类是联想性混淆。而其具体的混淆行为,我国法律相关的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