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对方拒付孩子抚养费的,如果双方已经签订离婚协议的,离婚后一方不按离婚协议支付抚养费的,原抚养协议已经法院确认的,或者是起诉离婚后法院判决离婚的,可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是在民政局办理的离婚登记,可到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法院判决后拒不支付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拒绝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会坐牢吗
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孩子抚养权及抚养费问题可以进行协商或者通过法院起诉。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不违反法律规定,尊重双方意愿。一方愿意独自抚养孩子不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只要双方同意都是是可以的。法律上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义务根据自己收入一定比例支付子女抚养费。离婚协议中约定抚养费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在离婚后具有履行义务的一方不按照协议约定履行,抚养孩子一方可以作为监护人通过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具有支付义务的一方依然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双方通过法院起诉离婚,判决支付抚养费的一方不履行生效判决书,另一方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具有抚养费给付义务当事人有能力给付而不给付,可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因此,具有抚养义务的父母,建议及时主动履行抚养费给付义务,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也避免将来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二、离婚后老公反悔变卖共同财产该怎么处理
协议离婚后,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履行应尽义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并依法判决有履行义务的一方承担责任。经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决后,当事人依生效法律文书再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判决抚养费从什么时间开始算起
如果是民政局登记离婚,离婚协议中有抚养费的具体支付等内容,那么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履行离婚协议的抚养费内容,拿到有效的判决书或者调解书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如果离婚后一方不付抚养费,那么另一方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一方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该当事人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
抚养方拒绝探视支付抚养费可以减少吗
396人看过
-
女方可以拒绝探视因为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452人看过
-
离婚后女方拒绝探视能不能拒付抚养费
369人看过
-
拖欠孩子抚养费,离婚后是否可拒绝探视?
496人看过
-
如果对方不及时支付抚养费能否拒绝探视
413人看过
-
不给探视孩子拒绝付抚养费是多少
380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不想让男方看孩子,离婚后不要抚养费拒绝探视可以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31.离婚后不让探视可以向法院起诉另一方,不能不给抚养费,抚养费支付是作为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法定义务,是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探望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抚养费的给付与探视权的行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支付抚养费并非是行使探望权的前置条件。 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
-
-
女方可以拒绝探视因为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17不可以拒绝探视,是两个不同法律关系。不能因为男方不支付抚养费就不让探视。但是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后果如果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2022年拒绝探视,就可以拒绝支付抚养费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3不可以。根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因此,原则上来说探望权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一方拒绝,另一方可以提起诉讼。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因此,如果父母离婚,没有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
-
不付抚养费拒绝前妻探望孩子,那离婚不付抚养费可以拒绝探望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6离婚不给抚养费也不可以取消探视权。探视权是父母对孩子的法定权利,不能因为没有支付抚养费而被随便剥夺。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起诉对方,要求其支付抚养费,但是不能阻止对方行使探视权。《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也不得禁止对方的探视权,探视权是法定权利,只有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才有权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