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分析
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在会计界掀起了十分激烈的讨论,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有其坚持的理由。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方面,国内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计量属性,对其他计量属性起到了补充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本身并非一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在不同情况下都可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这一分歧的解决,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起着关键作用。究竟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公-允价值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所谓计量,是指以选定的能够反映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尺度并将其内在特征予以数量化。因此,计量属性则是被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外部表现,主要解决的是计量何种特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首先要深化对资产本质的认识。20世纪早期,会计学界普遍赞成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学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资产更倾向于价值计量,即强调资产的客观价值及其服务潜能。由此可以推出,公-允价值是计量对象自身的客观价值,它是资产或负债内在的或者自然的属性,不能做出绝对的准确计量,只能依附于其他计量方法来表现。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提到的五种计量方法是公-允价值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的反映形式,是计量资产或负债客观价值的工具。这些计量方法是外在于计量对象的,它们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选择的结果,而作为计量对象内在属性的公-允价值则是唯一的,它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需由其他计量属性来表现的客观价值。
再者,从公-允价值存在的条件来说,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SAB)都倾向于交易对象存在的活跃市场。根据IAS的定义,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公开。由此可以看出它与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的异曲同工之处,即:公-允价值实现的基础是一个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它等于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的均衡点的理想价格。但是,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把公-允价值等同于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一普遍观点是欠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20世纪末以前,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问题始终是国际会计界的难题之一。在存在同类资产或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的条件下,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可以作为公-允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相对不大。然而,在任何国家,对所有资产或负债的活跃的市场并不可能处处存在,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必须采用现值技术。由于特定个体对于与特定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的流量的估计、风险的估计和折现率的选择往往各不相同,导致现值技术运用的主观判断因素较大,可验证性却相对较低,从而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运用倍受挫折。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会计必须要针对现实的环境作出变革。国际学术界及实务界对于公-允价值的追求并没有因为以上困难而停止其脚步:FASB在其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研究了会计计量中现值计量的目的,提供了指导现值使用的一般原则,尤其是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或这两者均不确定时现值的计量问题,SFAC7的发布标志着会计理论从此步入了价值计量的“不归路”。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底,FASB共发布了153项准则,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有60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75%的现行准则运用了公-允价值,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的比例越大。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虽然历史短暂,但却走过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在1998年至1999年由财政部颁布的《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首次大张旗鼓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然而,其后两年的运行过程,屡屡发生上市公司之间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肆意高估资产的公-允价值以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有鉴于此,2001年初,我国对以上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提出尽量回避公-允价值的方针。2002年,财政部基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允价值将越来越容易取得的趋势提出将在更多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深入地贯彻于2006年初发布的新准则之中,公-允价值概念和计量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
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未实际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而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对市场价值判断的价值。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时将衍生金融工具的到期累积风险分散到其合约的存续期间,也符合稳健性原则。
-
保险公估的发展趋势
415人看过
-
城市房屋拆迁估价的发展趋势
494人看过
-
婚前财产公证的发展趋势
481人看过
-
立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9人看过
-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300人看过
-
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246人看过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严重的财政困难,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议约定或者由法院裁定,对清偿债务的时间、清偿债务的金额、清偿债务的方式等进行重新约定。也就是说,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双方仅仅修改了债务偿还条件。但并非所有修改债务偿还... 更多>
-
担保公司发展趋势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1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担保行业规模的壮大,未来我国的担保公司发展趋势将呈现一体化的联盟形式。一体化联盟囊括了担保业务的上中下游企业,以担保机构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为核心,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与信息共享平台与联盟信用体系,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在一体化联盟中,通过信用审查的中小企业将享受到更为简便的贷款审批程序,降低审批时间
-
政府管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4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法定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所施加的某种限制和约束,其宗旨是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相应的规则,以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它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起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
-
2022年中国公司债券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国债券市场迅猛发展,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跨入全球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未来潜力还比较大。根据当今经济形势,中国债券发行量将会继续保持增加趋势。
-
那个遗产税的发展趋势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19一般遗产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国外有时称为“死亡税”。征收遗产税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理论上讲,遗产税如果征收得当,对于调节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财力有一定的意义。遗产税常和赠与税联系在一起设立和征收。但是,为了吸引投资和资金流入,也有一些
-
融资租赁概念发展趋势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2融资租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最基本的非银行金融形式。它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用户)的请求,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同时,出租人与承租人订立一项租赁合同,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