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中证人证言质证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4:43:35 265 人看过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两高的司法解释是以证人出庭作证来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审判有个更真实、可靠的结果。但在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质证还大多表现为庭前证言的质证,尚未对证人出庭作证、质证及在何种条件下可运用庭前证言质证等问题,形成共识或统一的证言质证原则。鉴此,笔者拟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直接言词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即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所谓直接原则,指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或自诉人、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都在场,并且,法官以直接的方式调查、接触和审查证据。所谓言词原则,即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应出庭陈述,并接受控、辩双方的盘问。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互相贯通、互相配合。直接原则是言词原则的基础,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的补充。直接原则相对于间接审判原则而言,言词原则相对于书面审理原则而言。大陆法系国家都规定应采用直接、言词原则。英美法系虽没有建立直接言词原则,却设有传闻证据规则。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在要求证人出庭作证而不承认证人的庭外证言具有证据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之所以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均采用直接言词原则,是因为直接言词原则的采用,能使法官更有效地判断证人的觉察力、记忆力和叙述力是否具有瑕疵。

直接言词原则的运用,是以交叉盘问为形式的。交叉盘问是检察官和辩护人按照立证的一方先进行询问,随后由另一方进行反询问的顺序,轮流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但交叉盘问的过程,是在法官主持或控制下,始终以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为核心,并不是控辩双方随心所欲对证人进行盘问。

二、庭外质证原则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各方的询问、质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但这并不等于说案件的所有证人都必须出庭作证,更何况刑事诉讼法还允许控辩双方向法庭出示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作为质证的对象。那么,对一些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起关键性作用的证人证言,如果控辩各方争议较大,又无其他证据可排除疑问的,就应当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但是,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如证人行为不便、患有严重疾病正在接受治疗;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未成年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愿意的;因不可抗力等客观障碍无法出庭的,可由审判长或审判员召集控辩双方到证人家中或单位去,或通知证人到其住所地的审判机关,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由证人进行陈述,并对其证言进行交叉盘问。同时,由书记员将整个作证过程制作笔录或视听资料。尔后,在开庭审理时出示该份笔录或视听资料,征求被告人等意见。这在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情况下,不失为弥补庭上质证的最好方式。

三、传闻例外原则

传闻证据的含义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道听途说的传来证据,另一种则是指不到庭的证人证言(通常表现为视听资料和证言笔录、亲笔证词等)。在我国,人们对传闻的理解,还局限于传说的概念上,即听他人所言。至于证人亲自感知并以笔录等为载体加以反映的证言,就不属于传闻证据。其实,这是认识错误。从证据学角度讲,证人提供的书面证词仍然是一种传闻证据,不符合直接和言词原则。在普通法系国家,区分传闻证据是以证人是否对法庭直接陈词为标准的。由于控辩双方对传闻证据的质疑,往往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法官,带来孰真熟假难辩的弊端,因此,欧洲各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无一例外,即排除传闻规则。但是,即使是实行排除传闻规则的国家,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地执行该项规则,而是规定在一定条件下的例外。如英国的传闻证据法中,就规定了几种法定的特殊情况可以例外:1.已死亡的证人留下的亲笔证词。2.控辩双方对证言无异议,一致同意证人可以不出庭的。3.在地方治安法院审理轻微案件(6个月以下徒刑)时,经法官同意后可以提交证词。

参照国外立法,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修改和两高未作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刑事审判程序中对以下几种情形,可考虑适用传闻排除规则例外:

1.控辩双方和当事人对庭前证言笔录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无异议。2.一审对庭前证言已经质证,控辩双方无实质性冲突,或者控辩双方的质疑已得到合理排除,且该庭前证言已被一审作为定案依据,那么,在二审审理期间,控方或辩方即使提供相反证据,但其证明力尚不足以否定一审判决采用的证人证言,该庭前证言仍可采信。3.被害人临终前的陈述,常见于凶杀案件。被害人(当然足以排除陷害等可能)对警方或他人叙述的有关受害细节或对犯罪行为人的指认。4.医务人员对伤者于受伤不久第一次作出的检查、治疗等经过,以及伤者出于医疗诊断或治疗目的所作的陈述并记载于病历之上。5.激奋言词。多见于强奸等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于受害过程中或结束不久,精神处于兴奋、紧张状态下所作的关于事件的庭外陈述,并为第三人所耳闻,如案发现场有被害人的喊叫声或搏斗声等等。6.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发生实质性冲突时,在庭前证言确系合法所得,且确为证人所陈述,又为证人在当庭作证时就庭前证言笔录形成的合法性、内容的客观性加以确认,而当庭证言在案件的整个证明系统中缺乏相关证据佐证,则该庭前证言的证明力并不低于当庭证言。如贿赂案件中受贿人投案自首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后,司法机关向行贿人调取的证言笔录,但事后行贿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或出于其他动机当庭翻证的。

四、对质原则

所谓对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人就特定案件中的事实的陈述发生矛盾,而相互间展开询问、质疑、辩驳,以查明孰是孰非的方法。对质作为质证的一种方法,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已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所规定,但在刑事诉讼中,尚无证人与证人之间进行对质的法律规定,仅对共同被告人同时到庭对质,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作了相应规定。由于特定的案件或特定的待证事实,往往主要证据是证人证言,因此,在证人证言发生冲突时,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究竟如何,法官尚难判断。这就需要作不同陈述的证人,在分别单独向法庭陈述并暴露出矛盾后,再同时到庭进行互相质询,控辩双方也可就存在矛盾的证言向作不同陈述的证人进行询问、质疑,从而,帮助法官就对质者陈述的客观性、可靠性和证言的证明力、可信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刑事审判程序中,几乎尚无法院采用对质的方法,来辨别不同证人证言出现重大矛盾时运用之。而对质的作用,能使法官通过对证人的察颜观色,了解证人在作证时的心态,对案件事实或证据事实的记忆、表述能力以及有否受到主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法官形成的自由心证,与仅凭证人单独的证言,并进行静态的比较而作出的判断,必然更客观、公正,准确率也相对较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9日 03: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证人证言相关文章
  • 民事庭审过程中质证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代理人制度替代当事人出庭我国法律规定的代理人制度,方便当事人的诉讼,也为法院和当事人沟通起到连接的作用,但也是由于代理人制度的发展和目前诉讼活动专业性的限制,导致当事人在诉讼时多委托代理人处理纠纷。在我国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未对当事人本人出庭质证做出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特别授权代理人越来越多的替代当事人出庭,但是毕竟代理人并不实际了解纠纷所涉的细节问题,因此诸多情况均要通过当事人本人的核对才可以确认,因此在质证环节,诸多证据例如签名以及证据来源等问题代理人往往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质证意见,使得许多证据法官并不能通过一次开庭得到综合的认证。第二,证据提交和证据交换环节规定不明确在案件审理程序中,法院在原告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和证据等材料发送被告,并给予被告简易程序15天、普通程序30天的举证期,然而对于被告提交证据的期限和将证据送达原告的时间等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也并未给原告一
    2023-06-06
    41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两人以上证句证言,当事人证言算不算
    一、民事诉讼利害关系人作证有效吗?利害关系人作证有效,但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二、利害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中作假证的法律后果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三、证人作证的相关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证人条件、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
    2023-03-05
    466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证据中的证人证言
    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根据此条的规定,证人的范围包括:第一,证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如果某些单位因业务了解案件事实,不是以个人身份作证,而是以单位代表人身份作证。第二,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和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并且是一种义务,不得无理拒绝。第三,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这是指那些生理上有缺陷或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对于某些有生理缺陷,如聋子、瞎子等,就其看到听到的事实可以作证;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间歇期间,能辩别是非、正确表达意志的,可以作为证人;对未成年人,如果他
    2023-06-14
    440人看过
  • 对被害人证言的质证。
    刑事诉讼证据
    被害人的证言属刑事诉讼证据之一。但由于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被害人的证言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由于被害人是当事人,案发时的一切唯有他是最清楚的见证人,此时被害人的证言就是最直接的证词。另一方面由于被害人是被侵害对象,其证言又偏重于指控被告人,并往往作对自己有利的指控。因此,对被害人证词作为证据使用时,辩护人应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把关、质证。在案件中被害人的供词与其它证据相互印证的应予认可;没有其它证据相印证时,在质证时应重点把握:(1)将被害人的证词与案卷中其它旁证材料相比较,指出被害人证词中关键事实、情节与其它证据的不同之处。(2)充分注意被害人证言前后矛盾或夸大其词之处。(3)充分注意被害人是否有意在作伪证。(4)案发时的客观条件是否与被害人陈述的情境相一致。被害人证言质证明常见控方带瑕疵证据材料:(1)在犯罪嫌疑人不明确,让被害人进行辨认时,在侦查阶段被辨认人少于七人,照片少
    2023-08-18
    409人看过
  • 刑事证人证言的效力是怎样的?对证人证言如何认证?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证人向法院陈诉自己所知道的饿案件事实后,法院会对证人所言进行查验,而证人证言只能作为案件判定的一个参考,并不绝对影响案件的审判。因此不是证人说什么,法院就会听信什么,证人证言只有真实客观才会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一、证人证言的效力是怎样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言并且经过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根据。因此,证人证言作为我国法定证据之一,具有证明力,但是证人证言必须
    2023-04-22
    209人看过
  • 收集证人证言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收集证人证言一般采用询问证人的方式进行。这样便于司法人员随时向证人提出案件中需要查明的问题,弄清证人所谈情况的来源,以及使证人证言中不清楚或矛盾的地方得到澄清,因为询问证人是和具有各种心理、生理特征的人接触,所以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果要做到正确地、有效地收集证人证言,就要注意兼顾法律、策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因而收集证人证言,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询问证人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司法人员既可以到证人工作地点或证人住处进行询问,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司法机关接受询问。通知证人接受询问,必须使用通知,而不能使用传票,必须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对证人进行非法拘禁,使用戒具、引诱、套取、逼迫提供证言都是违法的。(二)询问证人的有关内容应当是证人掌握和了解的内容不能强迫证人回答他不了解和没有掌握的情况,同时要保证证人能够客观、公平、如实地提供证言。询问未成年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
    2023-04-22
    95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在刑事诉讼当中,为了证明相关事实,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证人提出的证人证言是相关证据当中主观性最强的一种,证人出庭作证并不像其他证据比较的固定,证人作证具有变化性,带有个人的主观性,需要重点关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需要关注哪些问题?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应当作证,同时要求在生理、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以及年纪太小的人,他们会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同时因为证人作证需要表达他们又不能正确表达一件事,所以上面的这些人是不能作为证人的。2、证人所说的话带有个人的主观性,也是极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的,因此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信度还是需要法庭的质证环节来检验。3、证人因为掌握案件的某一情况,很多时候是不能被替代的,如果一个人看到了某一起案件的发生情况,他必须自己亲自作证发表证人证言,不能将事情将给其他人听要求他人代替自己。4、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有多个,如果在刑事诉讼当
    2023-06-17
    491人看过
  • 死刑案件二审开庭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
    由于死刑案件的特殊性,对死刑案件的证据和证明要求应当更加严格,因此必须首先加强和完善死刑二审案件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现阶段尚不能做到所有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况下,应当确定什么情况下证人、鉴定人必须出庭,一是一审开庭应当出庭而因故没有出庭的,如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有异议,且该证言、陈述、鉴定结论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一审应当出庭而没有出庭的,或可能涉及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而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没有提供排除非法取证的相关证据或合理说明,一审应当出庭而没有出庭的,等等;二是二审期间经审查发现一审判决认定的主要事实不清,关键证据不充分,或者从重、从轻、减轻等情节没有查明,应当由证人或鉴定人出庭作证、质证的;三是二审期间发现新的证据,与一审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等有重大矛盾,需要证人
    2023-06-06
    71人看过
  • 刑事二审中有关新证据的主要问题
    在刑事二审程序中,如何界定新证据关系着是否在二审中开庭举证、质证该证据,并将其作为二审判决或裁定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关规定,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关于刑事二审中新证据的界定标准并不统一,法官一般根据学理解释或者办案经验进行判断,不同法官对于同一新证据的认定时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影响二审程序进程。而且,这也影响刑事二审程序的公正性。按照法律规定,在二审期间,新证据必须经过开庭举证、质证才能作为改变案件定性量刑的依据,即使终审结果不变,在出现新证据的情况下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举证、质证新证据,仍然有违程序公正。除此之外,在刑事二审程序中,常常出现法官依职权收集新证据的现象,且因各种原因有愈演愈烈之势。法官过于主动地收集新证据,既易让人质疑法官的中立性,又易造成司法效率的低下,且在实践中如何举证、质证法官依职权取得的新证据做法不一,造成了困惑。因此,本文拟从刑事二审中新证据的界定入手,探讨刑事二审
    2023-03-10
    418人看过
  • 刑事案件证人证言法院着重审查什么
    1、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证据审理时,对于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1)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2)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作证;(3)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4)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5)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是否注明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6)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合适成年人到场,有关人员是否到场;(7)有无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证人证言的情形;(8)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存在矛盾的,能否得到合理解释。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七条一、证人应该如何作证(一)关于权利,证人应当享有以
    2023-03-17
    270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亲属证言的证明力
    对于证人法律没有约束,了解事实即可。亲属可以作证,但是亲属证言的可信度一般比较低,需要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一、在什么情况证人证言无效证人证言无效的情况:1、未成年人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同的证言;2、与一方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3、有疑问的视听资料;4、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5、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应当是证人已经听到、听到的与案件有关的客观情况,即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或者消灭、纠纷的事实。二、证人证言无效怎么办一般证人证言没有无效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
    2023-04-07
    214人看过
  • 刑事责任年龄的证人证言
    在一些书证无法取得或书证存在瑕疵时,对被告人可以依靠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认定。如在农村一些地方,由于计划生育管理滞后,超计划生育,孩子的户口得不到落实,属于“黑户”。还有些地方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搞船只运输的,常年在船上,户口未及时申报,或他人代为申报,这样,可能造成年龄认定的差异。因此,书证无法认定时,可以通过证人证言来认定。哪些证人的证言比较客观真实,一般说来,接生人员、与被告人同月出生的邻居的父母、被告人的父母及亲戚的证言比较可靠,如果与其他证据不相矛盾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以采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人证言均能证实被告人的年龄,应分析定之。如一起寻衅滋事案件,被告人自报一个出生日期,户籍证明上又是一个出生日期,辩护人提交的证人证言又是一个出生日期。经调查,被告人是在家里由接生婆接生的,其父母称申报户口时为了入学方便将其出生日期作了更改,相关证人也证实被告人未满十八周岁。由于本案疑点较多
    2023-03-30
    139人看过
  • 刑事案件就证人证言够吗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证据是非常多的,而证人证言是属于刑事案件的证据之一,证据对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但是证人证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个人认知的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述和感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相关规定,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需要满足以下几点:(1)证据确实充分,即根据其定罪的证据能够形成证据链,而不是证明力薄弱的单一的证据。(2)据以定案的证据都经过质证,查证属实;即定罪采信的证据不仅要是证据链,所有证据还要经过质证,审查。(3)排除合理怀疑。虽然在我国没有采用“疑罪从无”的观点,但是只要案件存在合理怀疑,且无法排除,那么是不会下定罪判决的。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欧美国家“疑罪从无”的原则。
    2023-06-14
    427人看过
  • 刑事审判中证人作证的“三大怪现状”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证人不出庭成为常例,并由此形成我国作证制度的三大怪现状其一,证人向警察和检察院作证,却不向法庭作证。在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极低,据统计,只占有10%左右。但在侦查、起诉阶段、证人向警察、检察官作证却占90%以上。为何会出现这一怪现状。首先,这是因为强制力量上的差异。一方面,法院缺乏权威。由于法院缺乏惩治证人拒不出庭作证行为的有效手段,使有关法律中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成为一种仅具象征意义而缺乏实效性的宣言。另一方面,由于警察和检察官手中具有强制性力量,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这种强制变为现实,他们的强大能力足以使任何公民感到威慑。因此,证人少有不应召向警察和检察官作证的。其次,中国刑事诉讼中作证制度的设置为这种奇特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2023-04-22
    48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证人证言
    相关咨询
    • 审理案件时对证人证言如何质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6
      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其进行质证: 1、证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未成年人,是否能正确感知当时情况,是否能正确回忆、表述),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表达力等,即证人对案件事实是否有正确的感知、记录、回忆能力,证人是否能正确表达这一感知等 3、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和条件 4、证人对同一事实的前后描述是否矛盾 5、证人证言的来源及合法性 6、证言的内容及要证明
    • 刑事问题不要质证的证据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30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 (一)、 (三)、 (四)、 (五)、 (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
    • 民事诉讼中利害关系人的证言如何质证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5
      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的证言,正确的质证思路应该是审查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并考量证人与案件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是否会或者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该证言的真实性,从而提出相应的质证意见。如果简单地以证人和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为由主张其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将无法引起法庭的重视,也于法无据。
    • 刑诉法中有哪些证人证言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4
      在出庭作证的证人范围规定上,我国采取的是证人出庭作证和例外原则相结合的制度。
    • 那个刑事审判阶段辩护证的问题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3
      一般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或抗诉;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应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案件,原判决、裁定没有分别定罪量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