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二审能否变更诉讼请求?
二审不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对于变更后的诉讼请求,不在二审的审理范围内,若二审对其进行审理,则违反了二审终审制审理原则。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只能
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如果是在二审中增加诉讼请求,由法院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其另行起诉。
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双方当事人同意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裁判。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
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是第三人。
不以自己的名义,而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如诉讼代理人,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但不受法院裁判约束,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如证人、鉴定人,也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因不同的诉讼阶段和程序而有所不同。在第一审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原告、被告;特别程序中称申请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再审程序中,适用第一审程序的,称原告、被告;适用第二审程序的,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申请人、被申请人。
民事诉讼二审不能变更诉讼请求,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原告、被告和诉讼第三人组成,以自己的名义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当事人是原告;与原告相对应的一方,需要被追究民事责任的应诉人是被告。以他人的名义进行诉讼的人是诉讼代理人。
-
行政诉讼诉讼请求能否变更
77人看过
-
二审诉讼请求变更合理吗?
395人看过
-
变更诉讼请求是否可在二审提出?
72人看过
-
诉讼请求的变更
170人看过
-
民事诉讼可以在庭审中变更诉求吗
490人看过
-
变更诉讼请求与变更诉讼标的是一回事不?
138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二审变更诉讼请求的条件是什么, 上诉后能否变更诉讼请求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1、二审程序中,法院只对第一审提出的诉讼请求及法院的判决进行审查,所以,当事人在上诉时,不能变更诉讼请求。可另行起诉处理。 2、二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但二审法院只负责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也只能另行起诉处理。 3、如双方当事人均同意由二审法院审理的,二审法院可以一并作出裁判。《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二十八条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原审被告
-
民事诉讼中二审中的诉讼请求变更条件是什么,如何更改二审诉讼请求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1在二审中,不管是一审适用法律错误或其它原因,都不能变更诉讼请求。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只能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二审法院仅对上诉人的上诉内容进行审理,所以在二审中,不管什么情况,都是不能变更诉讼请求的。如果原审原告在二审中要求变更诉讼请求的,可由法院调解,调解不成的应由原审原告其另行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
-
当事人可否在二审中变更诉讼请求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7··看二审法院的态度。二审也是案件审理,只不过高一个级别罢了。严格讲,二审是针对一审结果而审理的,既然一身没有涉及到的诉讼请求,二审应当不予审理。但,如果变更的诉讼请求与以上的案情紧密关联,更便于彻底结案,也可以决定一并审理,一了百了,可以节约司法成本。
-
民事诉讼再审中,当事人是否可以对再审变更诉讼请求以外的诉讼请求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08已经再审的案件,变更上诉理由,不可以再上诉。民事诉讼过程中常常出现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民事再审程序中亦不例外。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在再审中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未有相关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意见。在一般的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不可以对诉讼请求提出新的变更,理由有四个方面:1、我国设立再审制度的宗旨决定了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不得变更讼诉请求。我国设立再审制度的宗旨是通过再审程序在
-
二审中,当事人能否变更一审诉讼理由和请求?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8-你所说的情况下,二审不能主动变更诉讼请求,更不能依次作出实体判决。否则,一是对于变更诉讼请求后的判决结果,对方当事人会丧失上诉权;二是二审会犯下一审同样的错误。------即便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自己变更诉讼请求,二审法院也不能维持一审裁判,或者自行改判。理由有:第一,依然是对方上诉权的问题;第二,“证据规则”是程序方面的规定,一审没有引用正确规则,不仅是适用法律错误,还有程序方面的错误,所以二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