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事诉讼法中对起诉地点进行规定了之后,不同的司法机关都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受理案件,而对于越权受理的行为,相关执法人员不仅会被开除公职,还有可能会面临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那么,民事诉讼起诉地点该如何确定呢?
一、民事诉讼起诉地点怎么确定?
《民事诉讼法》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状应包括的内容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民事诉讼案件受理
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特殊情形下也可以是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前,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有权受理,对于无权受理的清新,需要及时转交给其他司法机关。为了节省时间,公民在起诉前,也需要确定是否满足起诉的条件。
-
办理离婚诉讼,该去哪个法院?如何确定起诉地点?
376人看过
-
民事诉讼起诉法院如何确定,民事诉讼起诉法院多久受理
433人看过
-
如何在民事诉讼中确定被告的诉讼地位?
71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立案地点的确定
309人看过
-
民事诉讼管辖地如何确定,民事诉讼需要注意什么
253人看过
-
民法典中同居关系起诉地点如何确定
480人看过
-
交通事故地点确定后如何起诉?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7在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争议和纠纷都源于赔偿问题,但是解决纠纷和化解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双方和解、调解、诉讼等,选择诉讼途径解决的,需要对起诉地点(即法院管辖权)加以注重,因为不同的起诉地点赔偿的标准会不一样,所以起诉地点直接影响了赔偿。另外起诉时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需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即原被告双方的必要信息,比如:姓名、联系方式、实际居住地址等必要信息,还需要写明原告具体的请求事项,
-
如何确定医疗纠纷起诉地点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7民事诉讼管辖原则一般按照“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原则。医疗事故不属于例外情况,所以应该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就是医院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诉讼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及其他各类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管辖可以按照不同标准作多种分类,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具体案件的诉讼管辖,并不能只根据级别管辖或地域管辖加以判断,而应
-
民事诉讼中如何确定双方的争议焦点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3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党员,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如果在受处分的一年期间没有出现其他问题,可以思想汇报形式向党支部申请解除处分。行政警告的处分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会解除处分,如果单位没有发通知,可以选择自己申请。
-
民事诉讼司法赔偿根据地点确定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4民事诉讼赔偿地点规定,人民法院辖区与国家行政区域一致,使诉讼当事人所在地与人民法院辖区有一定联系的,诉讼赔偿地点在行政区域内的人民法院;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者法律事实与人民法院辖区有隶属关系的,诉讼赔偿地点在辖区内的人民法院。
-
借款时具体的诉讼地点如何确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31、当事人之间因为借款产生纠纷要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因为对于民事诉讼,一般是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