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可指定有能力承担监护人义务的人和组织去照管孩子。而国家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国家监护是通过转移监护权实现国家和政府的监护,是对家庭监护的补充,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环境。民政部门要代表政府履行对未成年人国家监护的兜底责任。在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将未成年人带离实施侵害行为的监护人,就近护送至其他监护人、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民政部门应当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对因受到监护侵害进入机构的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以上就是监护人剥夺监护权的相关认定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利于被监护人的成长,是可以由司法机关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指定监护的。对于剥夺监护权的具体情况,一般是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来进行认定的。
如何让“剥夺监护权”新规不打折?
最高法、民政部等四部门昨天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及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在让法律出面干预家长虐童事件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当下,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不仅回应了民意,也是对原先儿童权利救济体系缺陷的及时补缺,更是对长久以来孩子私有传统观念的有力纠偏。对剥夺抚养权的明细化,大大增强了操作的规范性;民警有权带走受害人、检方可以直接诉监护人等,更体现了儿童权益优先这个国际通行法则。《意见》的出台,更像是为孩子健康成长竖起了一道坚实屏障,令人期待。
不过,仔细琢磨《意见》,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提出。比如,剥夺了施虐家长抚养权,接下来该怎么办?谁来替代他们抚养孩子?再比如,家长施虐情形是不是被所列七种一网打尽?
第一问似乎并不是问题,因为《意见》恰恰在这方面最用力。比如,让亲朋好友来替代,若不行则由村(居)民委员会、妇联、学校等团体和单位,再不济也会有民政部门兜底。但如此密匝的防护线未必就能让未成年人远离无人照顾、无人监护的风险。一者,所列出的都是潜在监护人不假,但有没有能力、是不是愿意照顾还真得打个问号。毕竟做一次好事容易,难在长期坚持,何况还牵涉到费用等非常实际的问题。而且即便愿意接手,也还有一个孩子本人的意愿问题,这也不能不尊重。二者,相关部门要兜得住底,不仅要解决场所问题,更涉及到人员以及无底洞似的疾病、教育等资金问题。配套的解决方案在哪里?
所列七种情形看起来很全面,但事实上依然还有不少可能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一份来自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总数接近61.5万的全国孤儿数目。事实无人抚养至少包括三种情形:一是主动放弃抚养权者。从司法实践看,这种案例不多,但并非没有,比如去年11月发生在深圳的全国首例主动放弃监护权的那位母亲;二是以种种借口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是一种似有实无的名分监护人;三是家长弃婴。弃婴岛之所以开张不久就传来收摊关门的噼啪声,本身就是一个争议。这三类人,排除确实无力抚养部分,更多的则是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这种冷暴力的精神折磨,不见得弱于肉体疼痛。这需要把他们从阴暗角落揪出并能在《意见》中做出明确定性,而不该无视或将他们忘记。
好的法律条规,需要周全考虑各种细节,需要社会配套的支持同步启动,需要与现实实现无缝衔接。如果明知道法规存在缺陷而不修正,那么,立法初衷再美好,其美好的愿景对孩子来说,不说是镜花水月,至少是打了折扣的。
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七条
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八条
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表现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
-
父母被剥夺监护权后孩子如何监护
369人看过
-
父母被剥夺了孩子的孩子的监护权怎么办
366人看过
-
孩子母亲被剥夺监护权哪些情况下会剥夺监护
378人看过
-
子女的监护权被剥夺该怎么办?
387人看过
-
孩子监护权是否可以被剥夺?
63人看过
-
监护权被剥夺的法律后果,剥夺监护权的情形
121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监护权被剥夺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02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等情形的,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等单位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2.父母被剥夺监护权后,仍应负担未成
-
离婚后监护责任如何承担,子女监护权被剥夺怎么办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04离婚后监护责任的承担可以通过直接抚养子女来承担,无法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子女监护权被剥夺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监护权。
-
剥夺父母的监护权,孩子的监护权由谁来承担湖北在线咨询 2021-06-14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将未成年人带离实施侵害行为的监护人,就近护送至其他监护人、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民政部门应当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对因受到监护侵害进入机构的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同时,《意见》还明确,虐待未成年人6个
-
被剥夺监护权该如何办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02从法律规定来看,子女监护权被剥夺或限制,只能由来或判决,这说明,如果想挽救自己对子女犯下的错,重获子女的爱,也只有通过改观自己,不要做伤害子女的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子女的直接人或协商,看看能否获得谅解,如果不能,还可以通过法院起诉,通过判决来重获对子女的,当然,前提是想要获得子女监护权的一方必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总的说来,监护权是法定的,如果父母一方没有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
-
儿子被父母剥夺监护权, 父母该怎么办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6儿童监护权被剥夺或限制,只能由法院仲裁或判决。这说明,要想挽救自己对孩子的错误,重获孩子的爱,就必须改变自己,不要做伤害孩子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和孩子的直接抚养人或者监护人协商,看看能不能理解。如果没有,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通过判决重新获得对孩子的监护权。当然,前提是想要获得孩子监护权的一方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监护权是法定的。如果父母一方对子女没有犯罪、虐待或明显不利,父母任何一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