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18 10:51:31 479 人看过

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一、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确定方式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政府采购政策、采购预算、采购需求编制采购文件。采购需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采购政策规定的技术、服务、安全等要求。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除因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外,采购需求应当完整、明确。必要时,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征求相关供应商、专家的意见。

二、拆迁不合理怎么举报

一是听证,在拟订补偿安置方案公开发布并征求意见时,我们可以申请听证,提出维权意见。二是评估报告复核和鉴定,在收到评估报表后,如果当事人对评估结果不满意的,可以申请10日内向房地产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核结果之日起10日内向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申请行政复议

三、换届选举两上两下是指什么

普遍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的方法,开展推荐提名工作,做到“两上两下”:即党支部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上报基层党委,基层党委根据多数党支部的意见对人选进行遴选,提出初步人选拿下去征求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然后上报选举单位党委;选举单位党委根据多数基层党委的意见,对人选进行遴选,再征求基层党委意见后,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即考查人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5: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补偿安置方案相关文章
  •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该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对于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防止或减轻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宏观经济技术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专章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区域建设和开发利用的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这些规划和具体建设项目之间,通常是“源头”和“末端”的关系。如果在制定规划时,就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地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保证规划符合环境保
    2023-02-24
    417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具体建设项目大体上包括:一切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或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一切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大中型水利枢纽、矿山、港口、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垦荒地和采伐森林的基本建设项目;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灭绝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特殊地质、地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也需要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二是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2023-06-13
    153人看过
  • 新《环境保护法》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新法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一是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二是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
    2023-04-24
    69人看过
  • 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69号--------------------------------------------------------------------------------《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已经2006年4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8日起施行。市长李宪生二○○六年六月八日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本市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和推进环境影响信息共享的制度。第二章规
    2023-04-24
    171人看过
  • 征集公众对征收补偿方案的意见
    《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对征收补偿方案应当征求公众意见,至于公布的形式应当保证公众能够知晓。这也是拆迁户后期维权的有效凭证和依据。这一阶段除了《条例》是证明文件,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也是权益保障的关键点,公民可以以此为维权的诉讼点。矿山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拟出矿山安全法修订已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计划,目前已起草出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根据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这是记者近日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了解到的。我国现行的矿山安全法是1992年11月7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3年5月1日起施行的。这一法律共八章五十条,对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矿山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矿山事故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为进一步落实这一法律,1996年10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劳动部发布了矿山安
    2023-07-04
    363人看过
  • 新环保法解读:公众参与原则
    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史上,这是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首次直接规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遵循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根据汪劲教授的界定,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新环保法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这项环境法律上的基本原则从教科书真正上升为我国的实然立法。可以预见,在我国未来长期坚定、充分、有效地动员公众依法参与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这条原则将有助于逐步形成和完善“政府-企业-公众(社会)”互动的新型环保格局。
    2023-05-01
    304人看过
  • 公众环境利益:环境保护法的核心范畴与完善重点
    环境保护法的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环境利益平衡,如何平衡环境利益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关键。环境权的本质是与环境相关的传统私权,其着眼于个人私益,无法实现环境利益平衡,不能成为环境法的核心。人对于环境的利益只能以法益的形式为法律所认可与保护,其法律落脚点是公众环境利益。公众环境利益既能给现行环境法律制度以合理解释,又能对未来环境法制构建提供具体指导,是环境法的核心范畴与制度基石。通过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能够有效实现环境利益平衡。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在于公益保障不力。环境保护法修改,应以公众环境利益为核心,着重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和公众环境参与制度的完善。【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公众环境利益;环境权;核心范畴;修改【写作年份】2007年【正文】现行环境保护法不适应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需要,急需修改。对此,学界已有共识。然而,环境保护法
    2023-04-21
    382人看过
  • 环境影响评价书由谁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书由环保局审批。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拒不执行但尚不构成犯罪的,还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协作合同范本热门版<p>登记编号:_______</p><p>甲方:____________(环评单位)</p><p>乙方:__________(受委托单位)</p><p>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p><p>说明</p><p>一、本合同文本按照《民法典》和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制订。</p><p>二、本合同文本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活动。</p><p>三、本合同文本条款仅就一般性的作了规定,当事人可根据合同内容,作必要
    2023-07-21
    377人看过
  • 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
    内容摘要:论文分析了中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现状。阐明了《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首创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要领,指出其精髓是强调政府行为特别是重大联邦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和审查;认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特别是公众参与机制、替代方案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效用的关键。论述了国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了改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应该坚持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对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环境资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预先评估,或者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后果进行分析,即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或环境后果包括对各种环境因素或环境介质的影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时还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
    2023-04-28
    165人看过
  •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征求公众意见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并公布征收与补偿方案,征求社会意见。有关法律、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条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制定征收与补偿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宣传,并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第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布征求意见和根据民意作出的修改。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代表、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第十二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较多的,由国务院讨论决定政府的行政会议。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应当足额到位,存入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第十三条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
    2023-05-31
    316人看过
  • 关于征求对景区服务与环境评定标准修订意见
    发布部门:国家旅游局发布文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在认真研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吸纳各景区、各省级景区评定机构及各验收小组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不同类型、不同体量、不同特点景区对建设管理的不同要求,在保持景区评定标准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细则原有框架的前提上,从结构、技术和细节角度对该细则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细则和修订说明已放置在中国旅游网上(详见附件),请各地旅游景区评定机构组织各景区及行业专家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便使修订后的标准细则更完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相关意见请于3月底之前以邮件方式递交(邮箱如下),请注明修改建议、理由、联系人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3月8日附件: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细则修订说明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在
    2023-06-07
    213人看过
  • 公众和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监督
    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新《环境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权,专章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其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第五十七条规定了公众和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第五十八条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张某某指出,重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最早规定在2013年1月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从该法施行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由于此项规定过于宽泛笼统,实践操作性较差,且缺乏相应司法解释予以细化,环境公益诉讼难以有效发挥。在此背景下,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在两个方面拓展环境公益诉讼,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规定凡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
    2023-04-24
    428人看过
  • 《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亮点解析
    《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草案)》规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法享有获取相关环境信息。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9月23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关于《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说明,并对《条例(草案)》进行分组审议。今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专章规定,充分表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众可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有哪些?《条例(草案)》第五条规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法享有获取相关环境信息、对环境决策以及环境执法表达意见和建议、对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举报、寻求行政或者司法救济、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等权利。同时,《条例(草案)》也规定了公众义务,公众应当主动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
    2023-04-24
    103人看过
  • 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价办法征求意见
    为加强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分类监管,进一步提高行业公司治理水平,保监会起草了《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今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办法,中国保监会根据公司治理评分对保险法人机构评级,评级结果分为优质、合格、重点关注、不合格四级。且每季度更新一次公司治理评级结果,必要时可以调整评价周期。其中,综合评分大于等于90分,小于等于100分的保险法人机构定级为优质;综合评分大于等于70分,小于90分的保险法人机构定级为合格;综合评分大于等于60分,小于70分的保险法人机构定级为重点关注;综合评分小于60分的保险法人机构定级为不合格。
    2023-06-09
    180人看过
换一批
#拆迁补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补偿安置方案包含内容的有,被征收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数量;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量、支付对象和方式。 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量、支付对象和方式;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农业人口具... 更多>

    #补偿安置方案
    相关咨询
    • 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应当怎样征求公众意见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1
      根据《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依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必须有公众参与环节。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意见,被征求意见的公众要有代表性和较紧密的关联性,强调应当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并对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了要求,即“充分”。《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两项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一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文公开。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
    • 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9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rr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规划和建设项目:按评价的对象可划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r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其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类管理。r建设单位根据以下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r(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
    •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应用,为人类开发活动提供指导依据。
    • 应该如何解释环境影响评价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13
      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该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对于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防止或减轻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宏观经济技术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2003年9月1日
    • 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是多久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3
      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环境本底或者环境现状辐射水平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报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电厂营运单位应当在首座反应堆首次装载核燃料前,完成环境本底辐射水平调查,至少获得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在同一厂址后续反应堆首次装载核燃料前,完成环境现状辐射水平调查,至少获得最近一年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