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27 22:40:16 322 人看过

在确定侵犯名誉权案件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时,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2、侵权行为已经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3、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程度相当。名誉受损是受害者的社会评价,侵权行为包括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侵权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构成侵权行为。

在确定侵犯名誉权案件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时,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

2、侵权行为已经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

3、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程度相当。侵犯名誉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有主观过错;

2、有损害后果。名誉受损,受害受害者的社会评价;

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包括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

4、侵权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何认定名誉侵权?

名誉侵权是指以侮辱、诽谤、泄露、公开等方式,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并导致其受到名誉损失的行为。要认定名誉侵权,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 存在侮辱、诽谤、泄露、公开等行为;

2. 行为已经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

3. 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有因果关系;

4. 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如果满足以上要件,则可以认定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在处理名誉侵权案件时,人民法院会根据侵权人的行为程度、影响范围、社会评价等因素,综合判断给予相应的赔偿。

名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维护名誉权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在处理名誉侵权案件时,需要满足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侵权行为已经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侵权人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失程度相当等四个条件。如果满足以上要件,则可以认定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在处理名誉侵权案件时,人民法院会根据侵权人的行为程度、影响范围、社会评价等因素,综合判断给予相应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00: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怎么构成名誉侵权,如何判定的?
    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2、行为具有违法性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
    2023-06-29
    68人看过
  • 名誉权是否侵权
    一、名誉权是否侵权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一)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二)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二、名誉权的分类名誉权可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法人的名誉权内容与公民的名誉权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内容有所狭窄,主要包括:1、任何
    2023-05-03
    245人看过
  • 诉讼行为能否构成名誉侵权
    [案情]2005年10月,王某收到诽谤其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的匿名信及明信片。王某为查清此事,便向县公安局反映,随后提供了其单位两个科室人员的政治笔记。二个月后,公安局告知初步结论:匿名信及明信片可能是同单位的李某所写。为进一步确认事实,王某又委托律师调取李某档案材料,向市检察院申请字迹鉴定。后经鉴定得出结论:匿名信、明信片均系李某所写。王某遂持结论向法院起诉李某侵害名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李某申请重新鉴定。历时二个多月后,鉴定结论尚未得出时,王某向法院申请撤诉。撤诉后,李某认为人的名誉是不可随意侵犯的,王某在无确凿证据下起诉李某后又撤诉认输,造成李某极大的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李某遂又以王某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分歧]对于本案王某的诉讼行为是否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存有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虽然法律规定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诉讼可能导致侵权。
    2023-06-01
    370人看过
  • 犯伪证罪否构成名誉权侵害?
    一、犯伪证罪否构成名誉权侵害?犯伪证罪是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的,当然具体是否构成的话,还需要看这个伪证罪它的具体的行为表现是怎么样的,如果这种伪证的行为是通过捏造虚假的事实,对于他人的名义确实造成了实际损失的话,那么就会构成这样的名誉权侵权。犯伪证罪是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的,这个要区分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话依据最新《民事诉讼法》102条规定可能会对做伪证的证人罚款、拘留。若是刑事案件中证人做伪证则可能构成伪证罪。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
    2023-04-27
    100人看过
  •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争议性语言陈述与司法程序处理的事实和结果有特定联系时,不构成名誉侵权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因他人名誉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错。我们如何以审查他人报告的主观态度为例?如果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不严格,我们怎么能轻易识别侵犯他人声誉的主观心态?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应当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报道权,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因为基于中国的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这一构成要件中的“法律”做出明确解释。然而,笔者认为,根据实践,这里的“法”应该是有限的解释,只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行为人可
    2023-05-07
    306人看过
  • 名誉权受侵害是否构成法律责任
    一、名誉权受侵害是否构成法律责任名誉权受侵害是构成法律责任的,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轻则构成民法上的侵犯名誉权,重则构成刑法上的侮辱罪,行为人不仅需要民事赔偿,侵害程度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还需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名誉权被侵权的标准名誉权被侵权的标准如下: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2.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3.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4.在客观上,
    2023-10-03
    74人看过
  • 如何判断一个商标名称是否构成侵权?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2、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理论上也称为'反向假冒'行为。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结合《商标法》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形式的商标侵权行为是需要销售者不能提供商品的合法来源的。4、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
    2023-09-17
    337人看过
  • 2024侵害名誉是否构成犯罪
    一、侵害名誉是否构成犯罪损坏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构成诽谤罪,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此外,区别于民事的名誉侵权行为要考虑:(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等等。因此,损害他人名誉,不必然构成犯罪。如果成立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还要注意,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当事人不去刑事自诉,不构成犯罪。二、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一)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被侵权人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诉讼。(二)侵犯公民的名誉权的赔偿。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
    2024-01-31
    249人看过
  • 如何判断名誉权受到侵害
    一、如何判断名誉权受到侵害(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三)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
    2023-04-30
    321人看过
  • 怎样的行为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
    (一)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二)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三)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四)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一、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有多久名誉侵权的诉讼时效应该为三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
    2023-03-02
    292人看过
  • 构成名誉侵权罪怎么惩罚?
    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一、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一)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被侵权人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诉讼。(二)侵犯公民的名誉权的赔偿。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当名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2023-03-04
    281人看过
  • 宣传社会新风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职工张某因男友家庭经济拮据,因此二人在准备结婚时,协商决定不收贺礼,不举行婚宴,只在一歌舞厅举办婚礼舞会便算举行了婚礼,并将情况告知亲朋好友,**电台记者余某闻听此事后,觉得张某的决定是本市首例勇向世俗和当前攀比华贵、奢侈浪费的结婚方式的挑战的先进女子典型,因此,便于张某结婚的当天以谈心的方式采访了张某的男友李某,李某便将自己家庭经济拮据情况及决定采取这种结婚方式后,张某的父母如何的反对,而张某又如何和家人做斗争,说服家人的全部情况告诉了余某。三日后,一篇题为《新千年的结婚仪式》,署名是余某的文章在市某报刊登,该文全面报道了和赞扬了职工张某勇战以父亲为首的旧思想,以好友们为首的樊比思想,不计男友家境贫困,为爱情,为新风尚奋斗的精神。该文在全市引起了巨大社会反映,许多人通过报道对张某的行为赞扬不已,但也有少数人(其中就有张某的女友们)却按报道上的“李某家境贫寒”、“张某的精神是应引起青年仿效
    2023-06-13
    61人看过
  •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是否构成犯罪
    侮辱、诽谤罪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关键的区别在于情节是否严重。侵害行为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否则只构成民事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一、网上骂人犯法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上辱骂他人当然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受害人有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维权方式根据辱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1、辱骂他人情节严重的,将涉嫌侮辱、诽谤罪,情节轻微的,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2、如果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如果情节轻微没有构成犯罪,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二、语言攻击是否可以起诉语言攻击可以起诉。语言攻击是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侮辱罪。通过网络进行语言攻击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言语攻击可以报警吗言语攻击可以报警。被他人言语攻击可以向公
    2023-04-01
    495人看过
  •  散布虚假信息是否构成名誉权侵犯
    散布真实信息并不属于侵犯名誉权,但名誉权是重要的人格利益。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而损害名誉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侮辱和诽谤。针对特定的民事主体实施侮辱和诽谤行为,才能认定为对名誉的损害。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负有的义务是更正和删除。不履行该作为义务,拒不更正、删除或者道歉的,构成不作为的侵害名誉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散布真实信息并不属于侵犯名誉权。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散布真实事件一般不会被视为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虚构或捏造事实来侵犯他人名誉的。名誉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品德、才干、信誉、资历、声望和形象等方面的客观评判。这种评价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属于重要的人格利益。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
    2023-10-15
    121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怎样判断侵犯了名誉权?
      河北在线咨询 2023-10-24
      侵犯了名誉权的判断是侵犯者有侵权的行为而且还有存在损害他人的事实情况,同时还有损害到了他人的利益,并且是以侮辱还有诽谤的语言来攻击他人,这都是属于侵犯了名誉权。
    • 怎么判断名誉权被侵害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6
      1、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偏差过错,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的 2、行为人所做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维护名誉权的法律条文,但是此处的法律条文,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对其作出详细的解释说明。另外地方性的法律文件或其他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可以约束行为人的举止,但是受害人不得依据此法律条文要求行为人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3、存在一定的损害后果。因为名誉权实际上是一项十分特殊的权利,所以名誉权被侵犯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的损害
    • 名誉权如何构成侵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25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
    • 名誉权侵权是如何构成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5
      构成侵害名誉权:(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3)受害人是否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4)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侵权的标准:(1
    • 构成侵害名誉权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3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诽谤新闻,否则构成名誉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