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伪劣产品罪应该如何认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03 23:44:33
314 人看过
对于生产伪劣产品罪,应该从其构成要件上进行认定。
其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认定伪劣产品罪的程序
178人看过
-
制造伪劣产品罪如何判定,制造伪劣产品罪怎么定罪
114人看过
-
伪劣兽药生产应该如何处罚
336人看过
-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人,应该如何进行惩戒?
291人看过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不是指伪劣产品
313人看过
-
如何确定生产伪劣产品的刑事责任?
28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生产伪劣产品怎么认定,生产伪劣产品怎么定罪处罚?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8一、生产伪劣产品怎么认定(1)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否存在明知。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2)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如果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以上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以犯罪论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情况应当除外。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
-
如何认定生产伪劣产品最新标准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29认定生产伪劣产品未遂的条件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未达到既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标准为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行为人的行为未达到既遂,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犯罪数额较大、以假冒伪劣产品罪应如何定性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7应按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
-
应该如何解释制造伪劣产品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2生产、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
-
伪劣产品罪的认定是如何样的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3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