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谎报安全事故罪的量刑一般是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该罪名是结果犯,若是谎报后并没有贻误事故抢救,也没有造成其他重大的不良影响,那么谎报的行为就属于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此时谎报者一般是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是什么
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2、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3、其他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情形;
4、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
(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3)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
5、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重大责任事故指的是违反有关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行为:
(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只能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包括生产作业安全和其它的公共领域、公共场所的安全;后者侵犯的是生产作业安全;
(3)发生的前提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已经发生;后者是在生产作业的过程当中;
(4)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后者是在生产作业当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
安全事故不报谎报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352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
100人看过
-
量刑标准对于谎报安全事故罪的预防作用是什么?
408人看过
-
针对安全事故不报与谎报的定罪标准
497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
106人看过
-
不报、安全事故谎报处罚是怎么样的
21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谎报安全事故罪在量刑上哪些条件湖北在线咨询 2023-10-01法律分析 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情形。
-
不报安全事故罪与谎报事故罪的罪名一样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27法院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裁判: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2022年不报、谎报安全事故要如何量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前科罪的故意谎报事故罪怎样量刑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91、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量刑: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具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应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
-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严重性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22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十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的; 2、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