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2 10:21:56 323 人看过

一、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法学上的因果关系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法学上的因果关系不是研究一般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而是研究一定的社会现象,是有人的行为参与的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并且一般地说主要是研究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人的行为与特定的法律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民法中的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联系性。

然而,同样不能忘记,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一定的人的社会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它的目的是确认一定的危害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后果,即确认主体的特定行为是造成犯罪结果的原因;而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一定的人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确认某一特定的损害后果是由谁的行为造成的,以便确定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因此,如果说刑法上研究因果关系首先是以一定人的危害行为为基点截出客观现象之间的一定因果链条的话,那么民法上的研究因果关系则首先从一定的损害后果为基点截取因果链条,向前去追寻引起这一损害后果的特定原因。

第二、刑法上研究因果关系时,作为原因的行为多是积极的行为,即作为;而民法可作为原因的行为却相当一部分是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形式。例如,违反合同的行为,多数是不作为的形式。一个人借了他人的一辆自行车放在门外,晚上另一个人损坏。从刑法上讲,该人的行为与自行车的损害没有因果关系的,但从民法上讲就不能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三、刑法上作为原因的行为,只是犯罪主体一个人的行为,而民法上却往往是双方的行为。换句话说,如果说刑法上在多因一果的场合下考虑的只是犯罪者一方作为原因的行为的作用,而民法上则要考虑各个行为在诸多原因中的作用。例如,行人横穿马路,被驶来的车辆撞伤,对于追究驾驶员的责任来说,一般只考虑驾驶员的行为性质;在民法上则既要考虑行人的行为,又要分析驾驶员的行为。而且,民法上作为原因的行为往往是利益相反的人(例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受害人和加害人)的行为。

第四、刑法上的原因行为一般都是个人的行为,而民法上的原因行为则往往是集体(法人)的行为。就某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说,在刑法上一般只能是他本人实施该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原因,而在民法上这一行为会被看成是法人的行为,成为法人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原因。

刑法上因果关系与民法上因果关系的区别决定了民法上不应当也不能照搬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对于研究民法因果关系有重要的无可争议的借鉴或启迪作用,但刑法上因果关系问题的解决不等于民法上因果关系问题的解决。

确认因果关系应当注意的问题

民事确定因果关系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作客观的具体分析。

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当事人的行为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客观的,因果关系既有先后顺序性、又有连锁性。因此,我们在分析某一具体损害后果和当事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时,不能从主观意念出发,不可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不扩大也不缩小抽出来的联系面。具体说来,应当做到:

第一,要重视因果关系的时间的连续性。因果关系的时间连续性表现为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前一现象是原因,后一现象是结果。从因果性上说,总是一定的原因引出一定的结果的,但从我们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说,一般是从损害事实开始,将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去探索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中有无当事人的行为。这时我们应当注意,不能把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实施前已存在的现象作为结果。

第二,要注意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由常人的观念所决定的。所以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必须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客观调查研究上,反映事实的真相,而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

第三,要注意因果性表现的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是指损害结果原因包括当事人行为在内的诸因素引起的,当事人行为作为原因力的表现是不同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18: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债权人相关文章
  • 认定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指南
    一、认定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指南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危害结果的认定。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联系,不能离开客观条件认定因果关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吗因果关系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有: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3.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三、什么情况下做因果关系鉴定1.损伤原因鉴定,鉴定出致伤原因,方式,程度。2.死因鉴定,鉴定出死亡的直接原因
    2023-11-05
    430人看过
  • 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法律上如何认定
    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父母子女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叔、伯、姑、舅、姨。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第一千零四十八条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024-08-11
    479人看过
  •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三个步骤
    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三个步骤为:1.每个条件对结果发生原因力大小;2.行为人的主观上的过错;3.客观归则:行为是结果的条件、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相当关系以及结果的发生是行为制造的法律所不允许的风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2024-05-11
    364人看过
  • 因果关系鉴定如何去做
    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果关系鉴定如何去做1、首先,需要你本人递交书面申请书于法院,然后法院指定一个机构来鉴定的;2、给您一个申请书的参考版本:《因果关系鉴定申请书》申请人:xxxxx,住所地xxxx被申请人:xxx,住xxxx。申请事项:申请法院指定司法鉴定机构对本案被申请人在医院治疗病与本次交通事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事实与理由:被申请人诉申请人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贵院已立案。被申请人因心脏疾病到胸科医院治疗,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治疗自身疾病非事故引起,所产生的费用不属于保险公司就本事故的理赔范围,理由如下:1、本次事故导致被申请人是双肺挫伤、左侧肋骨腋段骨折、脑震荡,并没有造成原告心脏受伤;2、事故事发时间为年月份,住院时进行体格检查时并未记载有心脏受伤,心脏检查为正常。而胸科记载心脏检查出伤情是在年月份,相差多达月之久,完全可以推断被申请人伤情早已存在,被申请人只是借着本次交通事故一并
    2023-06-08
    192人看过
  • 如何区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和条件
    一、如何区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和条件根据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阐述,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具体含义主要是由违法行为引发的实际危害导致形成了某种有害后果,并且,这两种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实际上是引起者及其被引者的相互关联性。一般的来说,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绝对的客观性质,无论人类的主观意愿如何改变,都无法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人类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由于某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某种不良倾向的产生,然后又由于这个原因进一步导致了相应的负面消极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如何区分刑事扣押与查封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常常会为了防止案件当事人处分、转移财产而将涉案财产进行扣押或对涉案人员的财务、场所
    2024-04-10
    129人看过
  •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类型
    (一)犯罪构成因果关系有一些直接故意结果犯在犯罪构成要件上规定必须出现法定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对于这些犯罪来说,它们不存在犯罪未遂、预备、中止,例如《刑法》第142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劣药罪即属于这种情况。这些犯罪的犯罪构成的法定危害行为和法定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定罪因果关系,因此,可称其为“犯罪构成因果关系”。间接故意结果犯、过失结果犯的犯罪构成中法定危害行为和法定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属于犯罪构成因果关系。(二)犯罪既遂因果关系对于许多直接故意结果犯而言,它们存在犯罪未遂、预备和中止的未完成形态,即使未出现法定危害结果,也可以构成该直接故意犯罪。因此,在这些犯罪的罪状中法定危害行为和法定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判断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预备、中止的要件,而不是判断其危害行为是否构成该罪(即判断犯罪性质)的要件。法定危害行为才是判断其犯罪性质的要件。因为这些犯罪的罪状中的法定危害行
    2023-06-13
    455人看过
  • 进一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确认
    一、进一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确认1.刑法因果关系首先是一种联系。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的事物相互联系着的。2.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因为只有人的行为才能给予法律上的评价,自然力或者动物力纵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也不能以刑法来处罚它们。3.人的行为是有主观罪过的行为,才能成为刑法上的原因,如果没有主观罪过,人就不能对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自然不能认为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虽然我们在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认定因果关系时,应考虑各种事实的条件,但只要被确定为刑法上的原因的人的行为,则必然有主观上的罪过。二、刑法中因果关系和条件有什么不同《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犯罪法子的危害行为造成了一个危害结果,而两者之间属于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通常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表现为人的
    2023-10-31
    224人看过
  • 交通事故有人死亡如何认定因果关系?
    交通事故中有人死亡的,死亡的结果与事故的因果关系应当通过相应的司法鉴定来认定,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2024-04-26
    491人看过
  • 因果关系诈骗怎么认定
    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诈骗可以按照一下几方面的要件进行认定: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意思表示。《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金额怎么认定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31
    262人看过
  • 堆放物倒塌致害责任的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堆放物滚落、滑落或者倒塌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堆放物滚落、滑落或者倒塌直接造成受害人的损害;为有因果关系;堆放物滚落、滑落或者倒塌等物理力并未直接作用于他人的人身,而是引发其他现象,致他人的人身受到损害,也应为有因果关系。堆放物滚落、滑落或者倒塌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情况: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堆放的方式不当等;也有外在原因,如自然力的原因、第三人的原因等。堆放物倒塌致害责任的因果关系,并不追究导致堆放物滚落、滑落或者倒塌的具体原因,而是强调滚落、滑落或者倒塌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堆放物倒塌致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须有堆放物品的致害行为。堆放物品,是指堆放于土地上或某处的物品,当然堆放物品只能是动产。在实践中,这种物件致害情况比较常见。堆放物品致害行为只能是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三种方式致人损害。2、须有受害人损害事实。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
    2023-07-24
    25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融资租赁法律关系
    一、如何认定融资租赁法律关系1.标准一——权利义务关系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至少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出卖人(在售后回租中出卖人即为承租人)和两个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和《买卖合同》。如果某项具体交易,在签署融资租赁合同时,并没有签署买卖合同,或者虽然签署了书面的买卖合同,但根本就没有买卖标的物的行为,那么这种融资租赁合同就不构成法律上的融资租赁关系,而很可能构成实质上的借贷关系。2.标准二——合同因素在分析某项交易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时,除分析其权利义务外,还需要分析具体的合同因素,例如标的物的性质、价值和租金的构成。标的物的性质:比如租赁物为在建商品房项目或保障房项目,房地产开发商为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一般认定为不构成融资租赁关系。因为在建商品房或保障房根本不具备出卖给租赁公司并出租给开发商的法律性质和条件。再比如,一般情况下标的物需为物,权利不
    2023-06-08
    232人看过
  • 刑法中认定因果关系三步骤的解析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危害结果的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1.客观性:因果关系的有无,只能依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判断,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2.顺序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而不可能颠倒。3.相对性:原因可能是其他现象的结果,结果可能是其他现象的原因。4.规律性:原因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5.复杂性:存在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04
    122人看过
  • 刑法上因果关系条件说
    法律综合知识
    刑法上因果关系条件说是什么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大陆法系的条件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条件说亦称必然条件说,认为在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只要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就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条件说认为一切条件都是共同作用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如果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存在,结果便不会发生。因此,各个条件在客观上、本质上都是价值等同的。因此又称之为等价说或同等说。犯罪因果关系条件说是西方刑法学者关于犯罪因果关系的一种学说。此说认为,任何结果的发生都是一定的条件引起的。因此,凡是引起结果发生的条件行为,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复数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犯罪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并且一切条件行为都是等价的,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原因性力量。此说曾为大陆法系的德、日等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所采用。但是此说无视条件与原因的区别,无限制夸大条件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引起不少刑法学者的反
    2023-06-13
    358人看过
  • 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法律上如何认定
    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婚姻无效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无效婚姻的情形包括:(1)一方或双方重婚的;(2)双方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即双方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3)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
    2024-08-14
    385人看过
换一批
#债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债权人
    词条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债权人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非法行医致死的因果关系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5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基本犯罪行为,且对于犯罪行为造成的加重结果没有故意;例如,某甲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情况下,开设门诊从事诊疗活动已10年之久,2001年10月份的一天,某甲在为某乙接生时,盲目使用催产素,导致产妇宫腔压力异常增大,羊水进入破裂血管,形成羊水栓塞、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胎儿宫内窘迫死亡。该案中某甲实施了非法行医的基本犯罪行为,长期从事非法行医诊疗活动,这是构成非法行医犯罪的前提
    • 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界定刑法因果的关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07
      对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早有学者提出,如有学者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先验范畴的因果律不同,与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因果法则不同,而与历史学的个别因果关系的因果意义是相同的。刑法学的认识目的是关于个别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但是刑法因果到底是什么,应如何界定?本文从刑法本身的目的、任务以及机能出发,区分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联系以及事实因果关系,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由立法者所评判,而表现为人的行为与其造
    • 工伤认定因果关系的法律解释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6
      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条第(三)项“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
    • 医疗鉴定的因果关系多是“法律因果关系”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3
      判定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够确定事实因果关系自然更好,但是鉴定中不要求脱离医学科学发展和当前人类认知水平的现状,去追求确定其本质的必然联系,给出绝对准确、可观的“事实因果关系”。同时也不能因为现实中有医疗过错、又有人身损害事实,就一概认定二者必定有因果关系。同样医疗过错行为能导致同样损害结果的时候,即须判定存在“相当因果关系”(也就是法律因果关系。)
    • 如何认定侵权责任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中因果关系中的造成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3
      一,本案是否有责任的关键就是一个能否构成侵权。答案是否定的不构成侵权关系的。很确定的说是没有责任的。 二,所谓侵权就是指,行为有主观的故意或者重大的过失,采取了行为。并且该行为的发生于结果产生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侵权。 本案,对客人的死亡,您朋友不能安排更不能预见这个事情可能发生,发生也是直接的意外。那么我可以说此案是主观条件不成立。其次,行为的发生是他人所为,这个人不是您朋友直接命令的也不是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