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抚养费如何给
01,原则上,孩子归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当支付孩子的部分或全部抚养费。抚养费用的多少与期限长短,由双方商定同意。只要双方自愿同意,就不存在违法的问题,达成签署协议则可执行。双方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
02,由法院判决抚养费,法院会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原则上确保孩子的生活不能低于当地的生活水平。有固定收入,按照对方月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对方没有固定收入,按照当年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如果是多个孩子,抚养费会上调,但也是适可而止,不会超过对方月工资或固定收入的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抚养费给到什么时候
孩子到了18周岁已属于成年人,一般的情况已有自立生存能力,所以民法典规定孩子的抚养费原则上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
如果子女自立能力较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已经开始工作且收入能维持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以停止供给抚养费。
有的人不仅要问,18周岁孩子刚刚读大学,读大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费用怎么办?不要着急,民法典针对抚养费还约定了三种特殊情况的支付。如父母经济条件许可,子女虽然已经年满18周岁,但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父母则仍然要负担抚养费:
1、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或有收入但不能维持生活的;
2、还在学校读书的;
3、没有生活能力与条件的。
注意这三种情况不是必须支付抚养费,不是父母必须的义务,而是需要父母的经济能力许可。如果父母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孩子则需要另寻他途了,成年人总要担负起应承担的责任。
关于关系到子女抚养费的数额的给付,若是由法院来判决的话,则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或者收入过高或过低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地的平均收入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抚养费给付方法,抚养费如何给付
148人看过
-
法律里给不给抚养费怎么给抚养费
194人看过
-
给太少抚养费如何找律师
269人看过
-
抚养费给到多大法律
456人看过
-
如何让不给抚养费的人付抚养费
245人看过
-
抚养费给少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124人看过
-
抚养费给付方法,抚养费如何给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01一是抚养费应定期给付。定期给付,通常以月、季度、年为时间单位。一方每月有固定收入,抚养费应按月给付;没有固定月收入的,则可按收益季度或一年一次定期给付,无论是按月还是季度、半年或年定期给付,为了便于执行,都应在调解协议或判决书中加以明确。夫妻双方离婚后,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也不会发生改变。离婚后,孩子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另一方需要支付孩子一定的抚养费。离婚异地孩子抚养费标准?抚养费的给付,是有一定的
-
法律规定如果子女不给抚养费抚养费如何交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2不给抚养费并不能排除具有探视权。 抚养费与探视权是两个问题,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抚养费是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支付的费用。 探视权是不和孩子生活的一方具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和孩子生活的一方没有权利剥夺,这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不支付抚养费,就剥夺对方的探视权。
-
给抚养费法律上如何进行变更天津在线咨询 2023-11-26法律分析 可变更抚养费的情况有:第一,因物价调整,原定数额难以维持子女生活所需;第二,子女升学、实际所需抚养费用超过原定数额以外;第三,子女身患疾病,抚养一方无力支付全部医疗费用;或有给付义务的一方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与其生活水平相差悬殊等。
-
儿子不给抚养费法律如何判决?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041、先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失败,那么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儿子的财产而获得抚养费用。 2、不给抚养费属于民事纠纷,不至于坐牢,但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如果行为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话,则就是有可能因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而坐牢的。
-
各种法律规定如何起诉要给抚养费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02法律分析 起诉要求抚养费的流程包括: 1、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孩子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递交起诉状; 2、法院审查之后予以立案受理; 3、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审理并做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