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见我国《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既是数额犯,亦可以是情节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3月实行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第(三)项的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起点,并具有“累犯”情形的,可以分别认定为盗窃案中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解释》当中的“累犯”是否指“多次盗窃”呢?据文意来看,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中已有“多次盗窃”的行文,《解释》当中的“累犯”应是指我国刑法典第65条所规定的“累犯”。
那么,“累犯”应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情节?
众所周知,“累犯”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犯罪行为,而只是一种对在特定期间内实施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故意犯罪行为的综合评价标准,对故意实施的后罪行为的量刑产生影响,使之“从重处罚”。同时,上述的评价标准亦存在着差异,有“行为中心论”与“行为人中心论”,前者只注重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客观因素,至于罪犯的人格、人身危险性在所不问;后者在不排除考虑犯罪行为的客观因素外,更强调行为人的人格及人身危险性即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参见赵秉志、于志刚《论澳门刑法典中的累犯制度》)。问题是,无论只是考虑客观因素还是综合考虑了客观因素及主观恶性,对于直接的受害人或有关人员而言,它感受的不是犯罪行为人以前是否犯过罪,而是这一次行为对其所造成的具体危害,当然,还可以有国家的感受在内(参见赵秉志、于志刚《论澳门刑法典中的累犯制度》)。某些古典学派学者据此更是主张,累犯之前罪既已受到刑罚处罚,被其破坏的法律业已得到恢复,故而在量刑方面,累犯与初犯不应有所差别。同时,对累犯加重处罚违背了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参见王晨:《累犯比较研究》,载喻伟主编:《刑法学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0页)。古典学派的上述论证虽不足取,但其对于累犯行为社会危害性与初犯行为社会危害性并无不同这一点的分析却是正确的。从而可见,累犯行为并无客观实际的损害对象,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对个体反复故意实施某些应罚行为现象的担忧,“累犯”制度承担得更多的应是对重复犯罪的特殊预防功能。
返观《解释》第六条第(三)项的规定,可以分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共有八点: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盗窃金融机构的;
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4、累犯;
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除第4点规定的“累犯”外,其他各项情节都是犯罪行为实施者主观积极追求的目标,或者是该犯罪行为直接对犯罪客体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或危害,并不需要司法制度事后对之作出抽象性评价-与累犯制度的设置本义上无必然性的相连接点。分析我国《刑法》的分则部分可以得知,分则当中涉及根据情节量刑的规定逾百条,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第126条)、奸淫幼女罪(第236条第2款)、诈骗罪(第266条)、抢夺罪(第267条第1款)等等,但除《解释》将“累犯”划为盗窃罪的犯罪情节外,鲜见“累犯”成为其他罪行的“严重或特别严重情节”。累犯制度应具有普遍性及对抽象性犯罪客体进行保护的性质,针对的应是所有的故意重复实施的应罚行为,但《解释》在操作层面上却将此制度转化成具有特殊性,成为处理个案的工具和方法,损害了法律规定自身的统一性和可预见性,同时错误地及不可避免地将盗窃罪的犯罪客体与累犯制度所保护的利益客体等同起来。
根据《解释》的相关规定,“累犯”情节是盗窃案情节犯罪当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盗窃案的被告人可能会因而接受一个加重了的刑罚,譬如,盗窃数额较大,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假若同时存在着“累犯”情节,则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期显著加重,是实际上的“加重处罚”。但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根据《解释》规定的其他“情节”,提高盗窃罪的刑期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不适用“加重处罚”原理-这样一来,盗窃罪的实际量刑将出现自相矛盾的局面:按照《刑法》规定,累犯的处罚应当从重;按照《解释》规定,累犯的处罚可以加重。而《刑法》的法律效力高于《解释》,在司法操作过程中,“累犯”情节就不可能在《解释》规定中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累犯”本身不具有独立的刑责可罚,它规定的“从重”原则只是依靠后罪行为的刑责来实现,如此推演,则盗窃罪在“加重”刑期之后,还应否“从重处罚”?“累犯”其实是后罪行为实施完毕之后司法制度对之所作的抽象性评价,也就是说“后罪行为”是原因,“累犯”是结果之一。现在《解释》却将“累犯”收进盗窃犯罪的情节当中去,这显然是司法解释文本设计上的一种“倒果为因”的逻辑错误。
由于《解释》只是引用了“累犯”字样,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累犯制度的精神原理,以至于《解释》对盗窃犯罪情节的规定并不合理,反而引起理论上的混乱,是不具实际操作意义的。客观分析,《解释》所规定的“累犯”加重处罚情节,其设计原意更趋近于“多次盗窃”,而不能亦不应该是《刑法》第65条所规定的“累犯”-“累犯”不应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情节。陈灼华
-
犯罪性质与犯罪情节
478人看过
-
累犯盗窃罪怎么判刑累犯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432人看过
-
盗窃罪多久确认累犯
105人看过
-
犯诈骗罪和盗窃罪哪个犯罪情节严重
151人看过
-
犯罪情节轻微算累犯吗
446人看过
-
盗窃罪累犯多少钱定性
134人看过
累犯是指曾经受过相应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或者被赦免以后,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特定期限内,又因为犯罪而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其中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后5年内再被判处一定刑罚的为一般累犯。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又再犯该特定罪的犯罪分子又... 更多>
-
盗窃罪累犯,犯罪情节较大,可否量刑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6涉嫌盗窃犯罪,数额较大,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属于累犯,从重处罚。具体量刑看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3.8)(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刑法》、《刑事诉
-
盗窃共同犯罪的具体犯罪情节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03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
-
可疑犯累犯盗窃如何判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8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的犯罪分子被认定为的要加重处罚,如果是惯犯的,可以降低盗窃罪立案标准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累犯】被判处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
-
累犯盗窃罪量刑标准,累犯盗窃罪怎么量刑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18盗窃罪累犯的具体判决需要根据盗窃金额确定。虽然是累犯,但盗窃金额不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盗窃罪的累犯可以适用加重处罚的原则。《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
累犯盗窃罪怎么判刑累犯盗窃罪的立案标准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2(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3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金(2)个人盗窃公私财产金额巨大,以3万元至10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过度劳累者,应受到重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犯罪嫌疑人在五